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繪就滁州高水平社會治理新“楓”景

2025年02月24日08:53 | 來源:滁州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滁州市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開展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促推矛盾糾紛實質性解決,大力推動平安滁州、法治滁州建設。據悉,全市法院訴訟服務業務滿意率連續兩年全省第一,“法院+商會”多元共治滁州模式在全國調解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市中院榮獲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立案一庭獲評平安安徽建設先進集體、全省法院優秀訴訟服務中心等稱號,烏衣、銅城、府城三個法庭入選全省“楓橋式人民法庭”。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格局體系化

  兩級法院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融入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法委協調下的多方協同、權責明晰、運行規范、數據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成立全市法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領導小組,確保多元化解工作實質高效推進。出台15個制度文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同時,積極參與制定全市矛調中心訴調對接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全力支持市、縣、鄉三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建設運行,推動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與矛調中心深度融合,做到矛盾糾紛“一站接收、一攬調處、全鏈解決”。天長法院選派人員常駐矛調中心,全面開展就地調解指導、司法確認、立案等服務。來安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整體引入9家調解組織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做法,被省高院在全省推廣。

  促使矛盾糾紛治理力量集約化

  在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工作中,積極搭建府院難題共研平台,通過同堂培訓、工作會商、聯合發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對集體土地征收、市場監管、交通執法等行政管理疑難問題統一法律適用意見,促進更多糾紛在訴前實質化解。聯合住建部門促推物業行業規范化管理,物業糾紛案件大幅下降。

  持續拓寬“法院+”解紛渠道。依托“大聯動、微治理”體系,聚焦重點行業領域矛盾糾紛,搭建商事、金融、婚姻家庭等14個類型化糾紛專業調處平台,吸納256個調解組織、578名調解員參與解紛,選聘10名商(協)會會長作為首席特邀調解員參與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明光法院成立駐浙江商會訴調對接工作站,構建優勢互補、融合發力的多元共治格局。

  積極參與在線訴調對接,與工商聯、人民銀行等11家“總對總”合作單位,住建、消協等10家“點對點”對接單位,聯合搭建149個訴調對接平台。2021年以來,委派“總對總”合作單位訴前調解案件32784件,調解成功率80.1%。

  滁州市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在線對接村委會、居委會、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基層治理單位375個。全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實現“三進”平台全覆蓋。

  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路徑規范化

  在全省率先簽署印發《關於實行調解程序前置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將物業、金融等11類常見多發糾紛納入調解前置范圍。在全省率先成立9家訴前和解中心,擇優選聘32名退休老法官、老檢察官、老民警等擔任特邀調解員,參與指導調解、釋法答疑、司法確認、調解履行全過程。

  緊扣“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要求,出台“亭好法庭”建設規范,探索設立“微法庭”“無訟e站”,助力創建“無訟村居”。銅城、烏衣、小崗村法庭先后獲評最高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優秀案例和“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 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能”典型案例。

  充分利用司法大數據,與相關部門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司法建議、司法提醒等方式為社會治理“開方”。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針對耕地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領域制發司法建議99件。市中院充分利用司法建議深化府院聯動,助推物業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被寫入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並在全省民生工作會議上得到充分肯定。

  全市法院將釋法說理貫穿司法審判全過程各環節。針對新類型案件、群體性糾紛,通過示范訴訟助推同類糾紛化解於萌芽。明光市人民法院在居民小區巡回審理物業糾紛案件,以示范調解助推50余件案件得以化解。南譙區人民法院通過集中開庭模式,促推批量假冒注冊商標案成功調解。

  新征程上,全市法院正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持續完善源頭防訟、多元化訟、實質息訟的“全周期”治理模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更高層次的源頭治理繪就滁州高水平社會治理新“楓”景。(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商 侖)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