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不僅可以讓人變美 還能給損傷關節軟骨“打補丁”

說起膠原蛋白,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你以為它隻能填平法令紋?其實膠原蛋白還能“修補”關節軟骨哦!
近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運動醫學科實施了膠原蛋白軟骨修復支架誘導自體軟骨成形關節鏡手術,成功修復了患者缺損的軟骨。
17歲的高中生小魏(化名)喜歡運動,愛打籃球。可最近一年來,小魏總感覺運動后右膝關節疼痛,有時候還會感覺關節好像“卡住”了,動彈不了。今年年初,小魏來到了中國科大附一院骨科運動醫學科就診,磁共振檢查發現,小魏存在膝關節軟骨缺損,缺損面積約4平方厘米,需要進行軟骨修復。
經科室討論、詳細評估,並獲得小魏及其家長同意后,日前,由骨科運動醫學科主任趙其純主刀,為他成功實施了膠原蛋白軟骨修復支架誘導自體軟骨成形關節鏡手術。
手術中。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運動醫學科供圖
術后第二天,小魏就開啟了康復訓練,目前恢復良好,已經出院,后期還需進行肌肉功能鍛煉,並定期進行核磁共振復查了解軟骨修復情況。
關於這項新技術,你要了解這些
2013年,全球首個注射用軟骨再生膠原蛋白通過歐盟III類醫療器械CE認証,隨后在歐盟、英國、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投入使用,取得了優異的臨床效果。2023年我國藥監局首次批准引入膠原蛋白醫療器械並用於臨床實踐。
本次術中使用的膠原蛋白軟骨修復支架由豬源I型膠原蛋白凝膠構成,能給軟骨細胞提供一個可以附著和生長的地方,配合微骨折技術能誘導、刺激身體自身的軟骨細胞慢慢再生,修復膝關節的軟骨缺損。
“傳統的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方案療效不確切,且恢復周期漫長。打個比方,將膝關節軟骨比作牆面,傳統治療就如同在牆面剝脫處進行打磨、鑽孔,破壞較多的同時療效並不可靠。而微創關節鏡聯合膠原蛋白支架技術就像往牆皮剝脫處補刮一層膩子,僅需通過2至3個7毫米切口,借助高清攝像頭實時觀察關節腔內病變,精准清理損傷組織並植入支架,誘導自體軟骨再生。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趙其純介紹。
這種新技術適用於2至8平方厘米的嚴重軟骨缺損,尤其對運動損傷及骨關節炎早期患者較為適用。不過,其具體是否適用還需醫生根據患者全面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
膝關節使用說明書
趙其純介紹,膝關節軟骨是人體關節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它就像一個緩沖墊,起到減少關節摩擦、分散壓力的作用,而運動損傷、暴力撞擊、長期磨損、退變老化、先天性畸形或發育不良等原因都可造成關節軟骨損傷。
損傷后可能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絞鎖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導致關節畸形、關節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趙其純提醒,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及時就醫、盡早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閆延 吳迪 余剛 方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