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從 “為民做主” 向 “由民做主” 的 “天長實踐”

2025年02月17日15:1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安徽省天長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作為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突破點,積極探索試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出台《中共天長市委關於實施市級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意見》等規范性操作文件。一項項民生實事項目的產生由“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實現了“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人大評”的良性循環,實現了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擴面”,有力推進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在一線見效。

征集項目、探清“民需”定方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為使民生實事項目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意,天長市在每年的人代會召開前夕,市政府動員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各自職能提出項目建議,組織人員深入鎮(街道)、村(社區)採取問卷調查、座談、調研等多種方式問需於民。在此期間,通過新聞媒體、網站等多種途徑發布征集公告,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市人大常委會依托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中心,以及“家、站、點”履職平台,開展“選民接待日”“我為群眾辦實事”等主題活動,組織全市各級人大代表、選民代表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夯實票決制的民意基礎。

征集工作結束后,由市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對征集到的建議項目進行分類、整理、篩選和論証,本著“突出民生、普惠共享、尊重民意、注重實效、先急后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初選群眾最急需、最緊迫、最現實、最能反映民聲、最大限度覆蓋群眾需求的實事,形成候選項目建議方案。候選項目建議方案由政府討論形成,報送本級黨委研究審定同意后,按程序提交市人大審議通過,形成供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票決的候選項目。其中,候選項目一般比應選項目多20%,有效保障了代表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代表票決、傾聽“民聲”定“民生”

“過去太難了!屋頂漏水,下水道經常堵塞,牆皮脫落,路面坑坑窪窪,搶車位成為鄰裡矛盾的直接“導火索”。”今年春節前,家住天長市廣陵街道潯河社區的張在明老人十分高興,老人居住的二鳳電灌總站家屬樓改造一新、變化巨大。這是該市人大常委會持續做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的真實寫照。

每年實施10件民生實事,已成為天長市政府持續多年的“規定動作”。為取得有效票決,在市、鎮(街)兩級代表會議期間,市人大、鎮街人大以專項報告的方式,將民生實事項目計劃作為人代會會議單列材料,包括項目的主要內容、實施主體、投資額度、完成時限及確定過程等,並組織代表在人代會期間認真進行討論,審議,收集意見建議。

據統計,天長市十七屆人大一次全會以來,天長市本級、各鎮街道人大共征集民生實事建議項目1200余件,提請票決候選項目504個,票決確定403個,人大代表全程參與民生實事項目的征集、醞釀、篩選、票決。

閉環監督、打通項目落實“最后一公裡”

民生實事項目票決產生后,能否辦好辦實、是否真正惠及百姓,人大的全程監督與“驗單”是關鍵。

天長市人大常委會、鎮街人大綜合運用聽取報告、現場視察、調研督辦等形式,對民生實事項目的實施進度、項目質量、資金使用等情況開展日常跟蹤監督,構建起“事前介入—事中監督—事后驗收”的項目監督工作“閉環”機制。與此同時,建立了“一查一調度,一匯報一評”的跟蹤問效機制,組成10個人大代表監督小組,全程跟蹤監督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對因故未能按期完成的民生實事項目,敦促相關牽頭部門作出解釋與說明。天長市十七屆人大一次全會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先后組織開展監督36次,提出監督意見建議291條,全力做好票決制“后半篇文章”,讓實事辦得更好、好事做得更實,打通了閉環監督“最后一公裡”。

過去,一直是政府決定要干哪些事﹔現在,推行了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由人大代表根據民意投票表決民生實事項目,變為由人民選項目、政府來實施的“由民做主”,實現了政府“干的事”與群眾“盼的事”精准對接。(劉世軍 肖文濤)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