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鑽研 青年科研人員打頭陣(新春走基層·探訪新質生產力)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0日 第 02 版)
安徽合肥濱湖科學城裡,人們腳步匆忙。
不到早上8點,王燦就來到位於合肥西郊科學島的辦公室。
王燦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電源系統的負責人。去年9月22日,他與同事成功設計輸出32.3兆瓦電源功率,助力我國自主研制的水冷磁體產生了42.0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刷新世界紀錄。
這段時間,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處於日常運行周期,實驗申請已經排到幾個月之后。
“要保証設備連續正常運轉,運維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王燦說。
按慣例,王燦先去電源設備廳檢查后,又來到中控大廳,通過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各項參數掌握裝置的細微變化。
剛坐下,王燦就發現屏幕上一個參數有些異常,這時,正在進行樣品測試實驗的科研人員跑來“求助”:“無法進行極性切換操作。”
王燦和同事們立馬去現場排查維修,20分鐘后,設備運行恢復了正常。
對科研人員來說,科技攻關就是與時間賽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校區,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林峰也早早來到辦公室。最近,團隊的一個科研項目進入攻堅階段,他和學生們每天都泡在辦公室和實驗室裡。
孫林峰說:“有多個團隊也在做這項研究,我們必須爭取更高效。”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走進合肥網儀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張淼正和同事們進行技術攻關。雙手在電腦鍵盤上快速敲擊,一條條代碼在屏幕上不斷滾動。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每秒鐘處理10億級別數據包的統計工作。”張淼說,攻關難點是解決超高帶寬條件下數據包統計的復雜性、准確性和及時性問題。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張淼抬眼看了下時間,已是晚上7點:“先去吃個飯,晚上再接著干!”
忙碌的一天,也是尋常的一天,更是三名年輕人潛心鑽研的一天。
“磁場越高,科學發現的機遇越多。”王燦與同事已在開展下一代的大功率高穩定度直流電源技術研究。
孫林峰在教學和科研上都有計劃:“努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做出更多科研成果。”
“我們將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擺脫在高端網絡安全科學儀器領域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張淼信心滿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