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肥西縣:黨建引領 “落后村”煥發新風採

人民網合肥2月8日電(呂歡歡)“1588元、1152元、1200元……”2月8日上午,位於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木蘭社區木蘭家園,一場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分紅大會正在熱鬧舉行,居民和社員代表們齊聚在一起,共享村產業發展紅利。
活動現場,木蘭社區黨總支書記俞書保指著合作社的“賬本”感嘆,“沒有‘一網五會’治村工作法,就沒有木蘭的今天。”
此話怎講?時光倒回十年前,彼時木蘭社區是縣裡赫赫有名的“五朵蓮花”之一,濱臨巢湖、背靠三河古鎮,優渥的地理位置讓其成為巢湖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征地拆遷矛盾增多,木蘭社區信訪壓力日益增加。
“那時候村委會召集村民開會,一提到征遷問題,村民們意見都不小,常常在開會的時候就爭論起來了。”村裡的老黨員孔大爺回憶時連連搖頭。
現場為社員代表舉行分紅儀式。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轉機出現在2021年,在村“兩委”換屆后,合肥市委組織部選派剛退出領導崗位的張建明到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
“群眾不信任,我們就用腳步丈量民情!”剛到任的張建明便和“兩委”班子逐戶上門同村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訴求和痛點,創新提出“一網五會”治村工作法。
之后,通過深度挖掘群眾身邊威望高、熱心村務的無職黨員、新鄉賢“五老人員”作為網格員,形成黨員聯系群眾,群眾參與村務的共治模式,以一張黨建網牽動協商議事、鄉風文明、治安警巡、糾紛調解、志願服務“五位一體”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有了這個模式,我們參與村裡事務非常方便,心裡舒坦多了!”曾多次反映問題的村民丁大爺,如今成了村裡的網格志願者。在大家的努力下,木蘭社區的治安警情數量連年下降近20%。
活動現場。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心聚了,發展的路也寬了。近年來,木蘭社區以“黨建引領百企興百村”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契機,與安徽省農業龍頭企業合肥龍騰米業有限公司簽訂村企聯建協議,採取“綠肥+優質稻”的方式種植“木蘭香”品牌大米,在環湖1公裡的610畝休耕地上生生“刨”出了750噸優質稻谷,水稻收購價從原來每斤0.9元提高到了1.67元,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我們種的‘木蘭香’大米每斤能賣到6元,是一般大米的1.5倍,直供合肥高端市場。”村后備干部小余邊說邊展示手機上的訂單數據。
去年下半年,木蘭社區又成立木南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領辦、能人運營、村民入股”的模式,利用“一網五會”機制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累計入股股金達90萬元。
“我們計劃將全村范圍內閑置房屋、土地、水塘、林木等資源以第三方評估的方式入股,做好三產融合文章。”談到未來,張建明滿懷信心。
與企業現場簽訂訂單協議。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木蘭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0萬元,較三年前翻了三番有余,其華麗轉身是肥西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肥西縣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模式,“老張說事”“一網五會”等一批基層治理品牌不斷涌現,持續夯實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2024年全縣村均經營性收入達200萬元,年收入突破千萬村3個。
“我們正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雙向互融,讓更多‘木蘭故事’在肥西上演。”肥西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展望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