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一眼逾千年,此處最廬州

呂歡歡
2025年02月08日14:5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想象一下,當歷史的帷幕輕輕拉開,安徽合肥這座城市的心臟地帶——廬陽區,正從時間的長河中優雅登場。

這裡,街巷蜿蜒穿越古老歲月,古舊屋檐下藏著無數未訴的故事,每一磚一瓦都仿佛在低語著往昔的輝煌。

而今,這片土地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更像是一塊充滿生機的文化磁石,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近年來,廬陽區從“老城之問”出發,以“文氣”涵養歷史,用“科氣”點亮未來,其背后蘊含的“老城之文”尤為引人入勝,為每一位到訪者准備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文化與旅游盛宴,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正在此間悄然上演。

逍遙津公園。王亮攝

逍遙津公園。王亮攝

古韻新聲:喚醒千年廬陽的歷史脈搏

廬陽為何叫“廬陽”?歷史上,合肥曾別稱“廬陽”,今區名“廬陽”表明這一地域悠久的歷史。

作為合肥市的中心城區,廬陽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居中得厚,被譽為“廬州勝景,廬陽獨攬”。其前身是中市區,一個“中”字就盡顯廬陽區的風華。

從這裡出發,兩千多年的合肥史跡在此沉澱,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在此扎根,安徽省唯一一條“全國示范步行街”淮河路步行街在此蜿蜒鋪展,合肥人心中排名NO.1的逍遙津公園在此靜靜佇立……

淮河路步行街。何剛攝

淮河路步行街。何剛攝

然而最近幾年,似乎一提到廬陽,言必稱“老城區”。“老”,對今日之廬陽來說,既是一種顯赫的榮耀,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人不禁會問:老城出路在哪裡?

誠然,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廬州很老,但廬陽也很“新”。2002年才正式更名的廬陽區,滿打滿算也不過22周歲,正是大學本科畢業的年紀,也正是風華正茂要大干一場的年紀。

廬陽從來不缺乏創新的能力和勇氣。城市更新便是廬陽創新發展的“風景一隅”,多年前,廬陽以此為起點奔赴“老城之文”,開啟“煥新模式”。

“一條淮河路,半部廬州史。”在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長約1公裡的街面,曾是唐宋商賈往來的“十字街”、明清店鋪林立的“后大街”,哪怕這麼多年了,老商圈卻並不“顯老”。

歷經改造后,淮河路步行街兌現了“主街繁華時尚、后街市井煙火”的承諾。你若是有空,不妨去看看人潮涌動的淮河路步行街,那一張張掠過的大都是青春的臉龐,而他們擦身而過的地方,教弩台、李鴻章故居卻各個走過千年百年,廬陽的魅力恰在這新舊之中淋漓體現。

中市街。旌陽攝

中市街。旌陽攝

不止於此。通過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承載幾代合肥人記憶的逍遙津公園改造歸來,成為合肥嶄新的文化會客廳﹔提檔升級后的四灣菜市兼具市井煙火氣和廬州風味﹔“新生”的中市街因“城”而“市”,搭建起新世代年輕群體與城市之間的鏈接……

老城記憶在時代進程中不斷被刷新,這些備受好評的更新案例,盡管“打開方式”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讓這座城市在保留歷史印記中煥發新的生機,並迅速俘獲人心,成為旅游打卡地、新興產業聚集地。

由此可窺,兩千多年來,廬陽一直如少年般昂揚,這是廬陽值得看好的理由。

文化啟新:續寫廬州文脈的“文化之約”

“最古老,最新潮,才是廬陽。”這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其實仔細想來也很合邏輯。

從歷史的饋贈中,廬陽正釀造著獨屬一座城的“流量”,深度推進老城保護更新戰略,塑造全新文化場景,續寫廬州文脈的“文化之約”。

合肥城市記憶館。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合肥城市記憶館。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10月1日,在廬陽區委宣傳部、廬陽文旅集團等單位大力推進下,由原合肥市政府大樓改造而成的合肥城市記憶館正式開館,場館引入前沿數字化展陳技術,如沉浸式光影技術、數字化交互系統、VR視覺等,共計58個展項,37部視頻短片。

通過新技術、新設計的加持,賦予合肥城市記憶新魅力的同時,將觀展變得更加新鮮有趣,也進一步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開館4個多月來,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參觀,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從“老城之問”的沉思到“老城之文”的實踐,廬陽不僅找到了平衡傳統與創新的答案,更是開啟了文化新生的大門,這只是廬陽文化啟新的一個生動縮影。

廬陽的創新基因從未中斷,越來越多的新消費場景在廬陽涌現,所以有了安徽首個數字化三國文化沉浸式體驗館三國合肥歷史文化館,有了科技創新引領文旅新風尚的元·書局,有了安徽首個全感VR體驗館機遇時空X-META全感VR樂園,有了老牌購物中心驚喜轉型后的百盛二次元聚集地……

三國合肥歷史文化館內景。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國合肥歷史文化館內景。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樣一來,在城市的天際線中,每一座新地標都承載著廬陽作為城市“長子”的厚重責任。如今,時間合上它們的舊身影,卻重啟了它們的新價值。

類似的廬陽創新,一直在路上:推進國家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解放電影院、江淮大戲院等場所華麗轉身,拓展新演藝、新空間,繼續為合肥市民提供視聽盛宴﹔安徽黃梅戲劇院、徽京劇院創作精品力作,推出沉浸式演出劇目,兩座“最合肥”“最徽州”戲曲殿堂裡,韻律依舊動人……

悠揚的唱腔裡,是歷史與現代的對話,由此鋪展出江淮文化“良辰美景”,廬陽“都市文博區”躍然於前,續寫了這座城市歷久彌新的“文化之約”。

解放電影院。何剛攝

解放電影院。何剛攝

科裡科氣:繪就廬陽科創的文化畫卷

離開老城,向廬陽西北進發。在三十崗鄉,毗鄰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一片規劃總面積約19.2平方公裡的未來大科學城正在拔節生長。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駱先洋攝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駱先洋攝

約1800年前,當銅牆鐵壁般的三國新城起於累土之時,誰不要贊嘆一聲:“新!”如果沒有骨子裡的創新DNA,廬陽何以平地起高樓,成為“廬州根脈”?

1800年過去了,盡管三國新城已成遺址,但廬陽的創新基因卻一直在血脈裡時時回響,這才有了多個“大國重器”坐鎮、一批高能級平台集聚。

當“科氣”融入廬陽,蝶變出的是廬州老城的新“文氣”,“老城之文”再展新貌。依托頂尖科創資源,廬陽區抓住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建設機遇,以科技賦能文旅,吸引“流量”,轉變“留量”。

大隱原鄉科普基地研學活動。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隱原鄉科普基地研學活動。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隱原鄉科普基地緊靠大科學裝置集群,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科技氛圍。基地以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合肥同步輻射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三個大科學裝置模型為重點,為青少年提供了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

去年11月,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也在三十崗鄉崔崗村揭幕。該館是廬陽區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共同打造的全省首個以深空為主題的科普藝術館,場館以“太陽系漫游指南”為主題,打造七大站點,通過VR等智慧手段,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探索宇宙奧秘。

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依托大隱原鄉科普基地、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等資源,廬陽區正大力發展“科創科普游”。廬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內共有省市級研學旅游、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3處,推出9條科普研學游精品路線。去年來,已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廬陽科創科普游欣欣向榮。

活力煥彩:點亮文旅融合的璀璨星空

得益於無數歷史留存和件件敢為天下先的實踐,兼具老城“文氣”、新城“科氣”,這裡故事不缺、美食不缺、非遺不缺、氣質更不缺,發展文旅自然“底氣”十足。

目前,廬陽區正創新實施“走讀老城”文科商旅融合創意提升項目,由區委宣傳部牽頭,開展文化“溯源、活化、傳播”三年行動,將文化與產業升級、民生服務、商業發展等有機融合。

“走讀老城”小程序頁面展示。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走讀老城”小程序頁面展示。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線上,項目率先推出合肥首個區域性文商旅融合數字平台——“走讀老城”小程序,在支付寶上再“建”一座廬州城,打造“雲購物”“雲賞景”等“雲游廬陽”融合場景,輻射全區商戶近萬家,市民游客一鍵輕鬆玩轉廬州老城。

線下,將江淮大戲院、李鴻章故居等19個點位串珠成鏈,梳理出“10+N”條線路,通過“文科商旅融合+數字創意”再現廬州老城人文歷史,開展“廬陽Citywalk”“把合肥說給世界”等系列主題活動讓承載“合肥記憶”的文化更為“活化”,繼而蝶變出一城“流量”。

“讓每棟建筑可閱讀,每條街巷可流連,每個典故可溯源,每份鄉愁可寄托,是‘走讀老城’項目實施的意義。”媒體人陶妍妍表示,要大力宣傳推廣“走讀老城”IP,繼而不斷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以此助推廬陽區文科商旅融合發展。

逍遙津新春燈會“廬州月光”燈組。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逍遙津新春燈會“廬州月光”燈組。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除此之外,廬陽各類文旅活動、項目也是花式登場。

就在1月22日晚,2025合肥首屆逍遙津新春燈會重磅啟幕。首次亮相安徽的故宮燈組深受游客歡迎,紅牆黃瓦間流淌出的中式美學,讓人仿佛置身千裡外的故宮﹔“廬州月光”“龍圖青天”“蘑菇森林”等燈組妙趣橫生、熠熠生輝,為游客營造出一步一景、年味滿滿的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精彩絕倫的絢麗花燈演繹“逍遙年”。

逍遙津新春燈會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逍遙津新春燈會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再往前看。大象音樂嘉年華燃情開演,帶來秋日視聽盛宴﹔第7屆極光之夜·大學生微電影嘉年華大師影展薈聚影視界名導名師,共赴光影之旅﹔崔崗月球小鎮等項目正在推進……通過融合打造各類文旅項目,提升城區的審美定價權。

以上種種,足見廬陽文旅市場的“熱辣滾燙”。“廬州很悠久,廬陽正年少”的描述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這片土地的歷史厚重感與現代活力的完美結合。

逍遙津大象音樂嘉年華。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逍遙津大象音樂嘉年華。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廬陽要留住記憶、傳承記憶,進而創造新的記憶。未來,廬陽區將繼續推深做實城市更新,做好三國文化、老城文化、科創文化IP品牌建設營銷,發展科創科普游、城市記憶游、文化博覽游,持續推動文科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賦予深厚底蘊、注入新鮮活力。

那麼,從現在開始可以期待一下:“曲水輕橋繞廬巷,逍遙津畔話三國。欲尋廬州韻,飛檐翹角映廬陽﹔一眼千年史,此處最是‘廬州魂’。”

(責編:關飛、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