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暢通“最初一公裡” 長豐草莓“鮮”達全國

“咔咔……咔咔……”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七,安徽省長豐縣堂志家庭農場的草莓種植基地分揀區內,一台新式自助打單機不時打印出訂單,一旁的工人手腳麻利地將一顆顆剛採摘的草莓按照不同品級、大小進行分揀、裝箱。
“春節期間是草莓銷售旺季,現在一天出貨量是平日的兩倍。”農場負責人阮程程的父親是當地草莓種植能手,種出的草莓口味佳、品相好。“訂單主要來自長三角,也有廣東、福建,甚至還有東北的客戶。”阮程程邊說,邊忙著匯總源源不斷的全國訂單。
不一會,一批批鮮甜可口的紅顏草莓完成裝箱,貼上訂單。“鄉村攬收車隊馬上來上門取件,拉回集散中心后,再由順豐、京東等第三方物流公司發往全國各地。”阮程程介紹,安徽的消費者可在當天吃上現摘的草莓,“外地的客戶也能在兩天內收到貨”。
長豐縣素有“中國草莓之都”之稱,草莓種植面積達21萬畝,產量超36萬噸,草莓品牌價值達102.2億元,是全國設施草莓第一大縣。以往,長豐草莓基本通過批發市場銷往全國。如今,隨著長豐草莓的品牌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開始借助電商渠道,將這份甜蜜的果實送往千家萬戶。
“我從2016年就開始嘗試通過網店、微信朋友圈等電商渠道銷售自家種植的長豐草莓,但物流成本高,嚴重限制了自有品牌的市場拓展。”阮程程表示,長豐草莓的品牌效應已深入人心,然而,受困於農產品出村的“最初一公裡”難題,讓他們這些小種植戶難以充分享受到品牌帶來的紅利。
聚焦眾多種植戶的銷售“痛點”,當地政府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2024年11月,長豐縣水湖鎮引入一家名為果之道的供應鏈管理公司,並成立長豐縣草莓電商中心,探索聯農帶農做大單品的道路。
走進長豐縣草莓電商中心,一塊電子顯示屏上清楚地顯示著各攬收點每天實時攬件數量、發貨省份等動態情況。“我們在長豐草莓種植主產區設置60個攬件點,租用11輛電商物流車,組成鄉村攬收隊,幫助莓農包裝、攬貨、發貨。”果之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謝逢建介紹,自中心運營以來,發貨量突破了15萬單。
據悉,該中心通過與順豐等快遞合作,降低廣大莓農的快遞物流成本。“比如,2公斤一箱的草莓發往合肥、南京市場,如果果農自己發,首件費用23元,但從我們這裡隻需11元。”謝逢建補充道。
“有了他們助力,我們出貨更便捷。”阮程程指著分揀區的這台新式打單機介紹道,“隻要有客戶下單,我隨時隨地都能通過手機小程序操作,非常方便。家裡人隻需把我的身份証放在打單機上,就能隨時打印訂單,大大提高出貨效率。”
“通過果之道的補鏈,長豐草莓產業鏈實現出村‘最初一公裡’的節本增效,今后我們將開展全民家庭電商培訓,引導青年利用私域流量銷售草莓,幫助廣大莓農增強銷售本領和市場競爭意識,繼續為長豐草莓高質量發展‘強基補鏈’。”長豐縣水湖鎮鎮長陳燕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