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同行,六安文旅收獲了什麼

從“戰國四君子”的春申君到紅色歷史一脈相承,六安與上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海情誼源遠流長。自2022年5月上海與六安建立對口合作關系以來,滬六兩地文旅行業統籌謀劃、借勢而為,以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共踐山海之約,全力推進文旅對口合作工作走深走實,共同書寫“上海-六安雙城記”全域旅游的嶄新篇章。
雙向奔赴,收獲文旅協同發展的廣闊前景
上海、六安兩地高起點謀劃、高水平推進,建立文旅對口合作聯絡機制,持續拓寬文旅產業的發展邊界與發展空間。對口合作以來,兩地文旅領域開展合作對接100余次,六安市與錦江集團、六安市縣文旅部門分別與上海及鬆江、青浦等文旅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紅色文旅產業合作、文旅宣傳推廣與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錦江集團立足自身品牌、渠道、營銷優勢,為六安市編制《六安市紅綠融合高質量發展規劃暨文旅強市建設規劃(2025-2030年)》,規劃“一環四區發展布局”“五谷豐登產品體系”等發展思路,上海奇創集團編制《金寨縣文化和旅游業整體運營策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為革命老區文旅振興發展謀劃頂層路徑。萬佛湖、迎駕國旅、安徽大別山文旅集團等文旅企業積極響應,先后與錦江旅游、上海共青國家森林公園、朱家角古鎮、上海佰威國際旅行社等建立合作關系,推出一系列跨區域精品旅游產品。上海市安徽商會、上海市徽駱駝公益基金會、金寨在外(上海)創業者協會等協會組織持續發揮橋梁作用,組織“牽手大別山·共筑發展夢”等多輪次在滬企業走進大別山活動。兩地文旅對口合作成果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旅游時報》《新民晚報》《文匯報》等數十家上海媒體先后推出“滬皖新旅緣”“悠悠大別山 體驗紅綠交融”等專題報道近百次,《扎根革命老區以文旅打造鄉村振興典范》對口合作案例信息被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專報推送到國家發改委採用。
錦江旅游文旅發展事業部總經理仇珉表示,六安文旅資源紅綠交融且極具特色,與上海文旅市場的多元需求有著天然的互補性。在與六安對口合作中,錦江不只是資源的對接,更是理念與活力的交融。錦江旅游將持續發揮品牌影響,為六安全域旅游事業添彩賦能。
山呼海應,收獲客源與市場的雙重繁榮
六安市持續加大文旅品牌宣傳推介力度,與上海建立常態化客源互送機制,利用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大輻射力和影響力,吸引長三角游客前往六安休閑觀光、康養度假,2024年以來,全市累計接待上海游客256.1萬人次,同比增長20.8%。
為持續擴大六安在上海的“聲量”,六安市不斷創新旅游營銷模式與手段,市縣聯動舉辦“情牽大上海 春游大別山”“山海情誼深 ‘錦’繡六安好”等文旅推介會,並提前發布“2025‘暢游山海 四季有約’——上海·六安文旅嘉年華”活動,圍繞“春之韻”“夏之魅”“秋之彩”“冬之味”四季脈絡,為上海游客精心提供更加多元、優質的文旅體驗。“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金寨靈芝”等特色文旅商品亮相“五五購物節·皋品入滬六安周”“中國金寨靈芝文化旅游節(上海)”活動,吸引眾多上海市民駐足品嘗、購買。
持續向上海游客輸出“研學大別山 行走的思政課”“大別山水紅土地 研學康養六安行”六安旅游品牌,出台《上海職工赴六安療休養優惠政策》,天堂寨等6家單位入選上海職工療休養基地,迎駕春風研學營地與上海國家級“東方綠洲”研學營地達成合作,組織了上海師范大學第四附屬中學、上海市珠峰中學等研學團隊,走進迎駕春風研學營地開展研學活動。
到六安參加研學活動的小何同學說:“這趟研學行程,我體驗到‘黑陶’‘蠟染’‘石斛茗茶’等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尤其在迎駕曲酒釀造基地,通過實地參觀酒道館、槽坊村、灌裝車間,也體驗了一回當釀造師的感覺。這些親身實踐的經歷,比書本上的知識更加生動鮮活,讓我收獲滿滿。”
攜手發展,收獲全域旅游升級的產業橋梁
借助與上海的對口合作,六安全面整合域內旅游資源,以全域旅游發展為目標,實現了旅游產業的系統性升級。據統計,對口合作以來,六安市共引進上海市民宿、康養、研學、沉浸式演藝等文旅項目15個,項目總投資18.5億元。如引進攜程集團、上海沁居等企業,建設攜程度假農庄金寨大灣店、霍山縣少間·凡塵裡、金安區少間·素心谷等精品民宿,其中攜程度假農庄年營業收入近300萬元,並帶動周邊多家民宿轉型升級,周邊民宿平均價格由160元/間提高至約240元/間。
圍繞大別山(六安)悠然南山國家級旅游創建,導入上海創意資源,整合各類資金2.15億元,通過EPCO的形式與上海景域集團合作,建設南山南·夢享村項目,創新整村推進民宿發展的建設模式。圍繞旅游新業態發展,金寨城投與驢媽媽集團、小村資本注冊安徽金域紅文旅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湯家匯鎮“十萬劇場”項目,打造全省首個紅色沉浸式演出劇目《立夏》,入選安徽省文旅創新實踐十佳案例。金安區通過以商招商方式招引上海康強游樂有限公司,投產運營美上心田·藝術家村項目,國慶假期接待游客超6萬人次。
此外,圍繞鄉村旅游發展,在上海市普陀區建設運營舒城縣(上海)名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入駐特色農旅商品183個。積極與錦江集團、上海奇創集團、捷安特公司洽談對接“七星伴月酒店”“雲野帳篷客度假酒店”“騎行大別山·捷安特騎行營地”等鄉村特色項目,逐步推進項目落地與實施。
六安市文旅局產業發展科科長董先鋒表示,將繼續緊抓對口合作機遇,不斷升級與上海文旅企業的合作,借助長三角地區的創意資源和營銷模式,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持續豐富我市的文旅新業態、新產品,將六安奮力打造全國紅綠融合發展示范區、長三角高品質休閑度假康養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最美“后花園”。
賡續血脈,收獲紅色革命歷史的深度傳承
上海、六安兩地深入挖掘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星火石庫門,燎原大別山”,用紅色紐帶拉緊兩地交流合作的緊密情誼。通過紅色展覽呈現兩地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辦“紅漫大別山——上海、六安紅色文化文物展”,展出珍貴文物史料60件,展現上海、六安兩地源遠流長的紅色血脈及傳承脈絡。
青浦區與六安市舒城縣聯合主辦的“不忘紅色初心 共譜山海情深”紅色文化交流展演活動,通過文藝表演等形式生動傳頌紅色故事。金寨縣革命博物館聯合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及全國24家場館精心籌備的“精神之路——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文物史料專題展”,系統呈現了共產黨人偉大精神的光輝歷程。
除了展覽展示外,上海市還積極幫助六安市加大紅色保護傳承力度,積極爭取資金3250萬元(其中上海對口合作支持資金1400萬元),實施建設了舒城縣胡底烈士紀念館提標升級以及裕安區紅色資源傳承保護項目,如今已成為革命歷史教育和紅色精神傳承的重要場所。
此外,兩地通過紅色線路串聯兩地文化長廊的紅色地標,推出紅色系列精品線路20余條,累計開行上海假日列車“樂游長三角·六安號”紅色旅游專列19次,以“專列+景區+革命舊址+紀念場館+移動課堂”的模式,吸引近3000名上海游客乘坐專列來到六安體驗紅色之旅。
乘坐旅游專列來六安游玩的凌老夫婦表示,六安與上海這趟紅色旅游專列,不單單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座移動的紅色文化橋梁,把兩地的紅色基因緊密相連,讓外地游客能更直觀、更深刻地觸摸六安紅色歷史,傳承先輩們無畏的革命精神,這份體驗,畢生難忘,也希望這樣的紅色旅游專列能一直開下去,讓更多的上海游客受益。
交融互鑒,收獲群眾美好生活的殷殷期待
上海、六安兩地不斷深化文化領域交流與對話,拓寬文旅資源共享渠道,持續提升兩地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在上海發布《山海情——安徽霍山地理人文攝影集》,收納206幅六安文旅精選作品。霍山縣南北美術館分館在上海青浦開館,為滬皖藝術家搭建交流之地。六安圖書館《人間最美四“閱”天》作品榮獲2024長三角“美哉圖書館”視頻征集活動長三角最美書香之旅作品獎。葉集區、霍邱縣與金山區簽署三地文化場館結對幫扶和紅色文化交流合作協議,加大文化場館和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上的合作。
不斷豐富惠民文化主題活動,聯合舉辦鄂豫皖滬首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鬆大賽,吸引上海市15支隊伍參賽。在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第六屆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啟動儀式,用鏡頭故事弘揚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和大別山精神。在長三角地區暨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上,六安市參演小品《查》榮獲銀獎。
為探索文化文物創意產品開發新模式,持續完善“六安游禮”文創產品體系,六安市赴上海市專題調研文化創意產品改革經驗,印發了《關於六安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收入分配激勵試點的實施意見(試行)》,成功開發出六安瓜片文創茶葉等文創伴手禮進行展售。金寨縣聯合驢媽媽集團研發“我把金寨帶回家”系列文創產品55款,共同打造兩地文旅融合新亮點與文化傳播新名片。
六安市文化館副館長王元賀表示,將結合“2025‘暢游山海 四季有約’——上海·六安文旅嘉年華”活動,加強六安和上海在文藝活動上的交流,組織六安優秀劇目赴上海展演,引入更多的上海高水平文藝演出到六安紅劇場進行演出,讓兩地市民領略到不同的文化藝術魅力。
“申城六安情相牽,合作共贏譜新篇。山海共筑發展路,攜手同進向明天。”展望未來,上海市、六安市將繼續在文旅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雙向奔赴、攜手前行,持續尋找更多的文旅產業契合點、活力迸發點、合作突破點,不斷續寫滬六文旅合作新華章。(陶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