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向新︱蕪湖繁昌:創新“微治理” 幸福底色足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張俊
2024年12月18日08: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腳尖和膝蓋保持一致,雙手對稱,吐氣發力,手肘抬高,耳肩髖垂直並齊……”

走進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金峨社區,拾階而上,隻見二樓的“百姓健身房”裡,汪倩茹正耐心地聽著教練的指導,有模有樣地在坐式胸肌推舉訓練器上來回擺動。

“百姓健身房”解鎖群眾健身新去處。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jpg

“百姓健身房”解鎖群眾健身新去處。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有別於傳統市面上的商業健身房,這家“百姓健身房”建在家門口,年卡消費日均1元錢,價格親民、器材齊全、刷卡進場,最關鍵的是還有專業教練現場教學。

自打今年6月份開業以來,“百姓健身房”以非同尋常的“性價比”在社區走紅,前來燃燒卡路裡的居民絡繹不絕。體驗感拉滿的“百姓健身房”到底啥來頭?

俯瞰繁昌區一隅。繁昌區委宣傳部供圖.jpg

俯瞰繁昌區一隅。繁昌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敲門行動’收集上來的第一手社情民意。”簡單明了的一句話,金峨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董建成道出了原委,通過整合社區資源,引入專業健身機構運營,這也是繁昌區首家公建民營的“百姓健身房”。

“百姓健身房”的門檻為何如此親民?董建成解釋,健身房的場地由社區提供,並申請了8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裝修和器械採購,一來二去,降低了健身房的運營成本,省下的經費讓利給居民。

百姓有所呼,社區有所應。

在董建成看來,“百姓健身房”只是社區基層治理的一處小樣本。群眾迫切需要的,就是工作應該跟進的,隻有做好服務群眾的“小切口”,才能做好基層治理的“大文章”。

社區小伙家門口享受健身樂趣。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jpg

社區小伙家門口享受健身樂趣。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金峨社區成立於2021年12月,是繁昌區最年輕的社區。近年來,該社區以紅色樓棟為切入點,聚焦“樓棟長”這一主體,謀劃“‘棟’力火車”社區基層治理項目,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實現樓棟內的“微治理”,既活躍了社區氛圍,又拉近了鄰裡關系。

“我做面食最拿手!到時候可以一起來嘗嘗。”“我樓上阿姨燒的梅菜扣肉那是一絕!隔著樓板都能聞著香。”“我知道一位大姐,織圍巾的手藝是個頂個的好,眼瞅要過年了,咱們不妨織些給困難群體送去,用一針一線暖大年!”……

就在前幾天,金峨社區 “棟” 力火車樓棟自治項目正式開啟。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樓棟長與居民代表們就 “我能做什麼?”“我知道誰可以做什麼?” 展開了熱烈探討。

董建成告訴記者,“‘棟’力火車樓棟自治主要聚焦治理單元、治理路徑、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標,說到底,就是創新服務模式,喚起居民參與熱情,通過培育自治能力,塑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治理范例。”

基層治理的目標,歸根到底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繁陽鎮,因為“生態信用超市”,群眾以善行換積分、以積分得實惠、以信用引領好鄉風,已成為鄉村治理的新場景。

為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生態信用”紅利,該鎮各村將“生態信用超市”積分來源拓展到鄉村建設、社會治安、公益美德、金融信用、鄉村治理與表彰獎勵等6個方面,通過貢獻加分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引領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治理。

如今的繁昌區,“金峨夜話”,在“小板凳”上議出基層治理新路子﹔“敲門行動”,敲進門檻走進心坎服務群眾“面對面”﹔“生態信用超市”,用小積分破解了基層治理“大課題”……

這些實打實的舉措讓基層變成一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也走出了一條社區治理的新路子,讓百姓居民的“幸福底色”更足。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