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路 具路徑 補短板 守安全
規劃引領聚力 全域旅游的六安更舒適、更美麗
六安市以《六安市紅綠融合高質量發展規劃暨文旅強市建設規劃(2025-2030年)》為引領,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奮力打造全國紅綠融合發展示范區、長三角高品質休閑度假康養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園”。
四大片區全域旅游格局。
理清發展思路,推進全域旅游跨越式發展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六安市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布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著力理清六安文旅“怎麼辦、怎麼干、往哪去”發展思路,以高品質的產品、高顏值的業態、高效率的產業不斷健全文旅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2024年六安文旅產業規模將取得新的突破,預計年接待游客超680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20%。
重塑文旅新格局。夯實大別山紅綠交融文化旅游圈窗口功能,緊抓長三角城市群、武漢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三大市場,著力打造“一環四區N集群”的發展格局。即利用大別山風景道山水交通點線接入的模式,將全市紅色、綠色資源串成線、連成片﹔通過紅色基因傳承、生態旅游發展、業態場景創新打造大別山紅綠交融片區﹔通過培育嶺上田園、嶺上山水、嶺上農家打造江淮分水嶺片區﹔通過賡續皋陶文脈、激活淠河水脈、構建城市商圈建設主城區片區﹔通過煥新非遺民俗、升級工業旅游、做靚特色美食打造淮河水鄉片區﹔同時因地制宜,利用特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研學、天堂寨生態、萬佛湖度假、環大別山康養等重點文化旅游發展集群。
樹立資源新觀念。拓展豐富文旅資源的內涵及外延,推動農旅、交旅、水旅、林旅、商旅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大文旅項目,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培育文旅產品表達方式,借勢“滬六合作”“合六同城化”,導入長三角創意資源,用文旅場景為游客提供情緒價值,讓游客來到六安、喜歡六安、愛上六安。
構建發展新體系。立足六安特色,圍繞高質量發展,構建六安文旅強市指標體系。在紅綠交融上樹標杆,依托大別山綠色生態基地,突出六安“兩源兩地”紅色基因,培育“紅色+”“綠色+”產品矩陣。在度假康養上立品牌,對接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地區康養客群,打響中醫藥康養和溫泉度假兩大品牌。力爭到2030年,六安文旅資源整合能力明顯提升、高品質文旅產品持續豐富、高標准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高效率文旅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邁入安徽第一方陣,成為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風雪天堂寨。李學梅攝
明晰發展路徑,建設文化強市和旅游強市
六安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游富民、文化惠民為主線,在文旅強市建設的各個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公共文化服務上,舉辦鄂豫皖三省五市大別山民歌邀請賽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4.1萬余場,居全省前列。在全域旅游產品上,建成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大別山滑雪旅游度假區,霍山大峽谷等9條漂流暑期營收近億元,金安聆心谷等5個大別山溫泉項目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實施“三大品牌”示范工程。擦亮紅綠底色,重點打造研學、康養、鄉村三大文旅示范品牌。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旅游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挖掘、利用、整合森林、溫泉、中醫藥等特質資源,打造大別山康養品質度假旅游品牌﹔緊密結合和美鄉村建設戰略部署,打造精品全域鄉村旅游品牌。
打造“五谷豐登”產品體系。以“紅色潮谷”“綠色茶谷”“康養藥谷”“活力峽谷”“飄香酒谷”產品為載體,打造紅綠融合產品矩陣。
推出“六種安心”文旅體驗。秉持以游客為核心的理念,促使“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全方位提標進階。助力傳統景區融入沉浸式情景演繹等新產品與業態,營造“多彩游”的繽紛旅游體驗,營造“安心購”的放心旅游氛圍,推出“跟著賽事游六安”“跟著展覽游六安”等特色旅游線路,全方位提升六安文旅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旅游通道秋色美。馬載勤攝
補齊弱項短板,增強六安文旅發展內生動力
六安市持續優化全域旅游發展環境,構建“快進慢游”體系,全市24家3A景區通三級公路,26家4A景區通二級公路,5A景區實現15分鐘上高速、30分鐘上高鐵,開發800公裡大別山風景道智慧導覽系統。推進落地自駕服務建設,建成旅游驛站56個、停車位5.2萬個、“微創意 微改造”提升節點799個。通過“以游客為中心”理念,精准施策六安文旅發展的服務和建設短板,全方位提升六安文旅在市場中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豐富文旅產品供給。錨定現代時尚消費趨向,積極激勵市場主體整合多元資源、創新業態模式,推動文旅產品持續迭代升級,達成由基礎有無、品質優劣向創意新穎、品質精良的深度躍遷。充分發揮國有文旅投資平台優質旅游資源管控作用,引領開發高品質的文旅項目集群。深度融合社會力量的專業化運營特長,發展特色文旅產品業態。支持文旅企業品牌化經營,鼓勵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挂牌上市,促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入經濟發展大循環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六安文旅高質量發展。
提升智慧運營水平。推進數字創意技術賦能文旅,完善“六安文旅”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旅游景區智慧化管理與服務水平。持續培育數字旅游服務場景,加強前沿科技在文旅產業的開發利用。積極探索數字化營銷新模式,精准推送六安文旅特色產品與活動,立體化講好六安故事。
推進公共配套升級。加強路聯網、客聯網、物聯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山區景區和旅游公路沿線基礎設施配置。
守牢安全底線,提升游客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對文旅市場新常態,六安市主動防范,切實把防風險、保安全擺在突出位置,用高水平安全、高品質服務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和廣大游客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0477人次,檢查各類文旅市場約8345家次,督促整改問題隱患273條。讓游客真正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溫馨與愜意,感受到充滿熱情與關懷的旅游勝地。
制度化加強安全保障。提升政府部門監管服務意識,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積極推進旅游服務質量標杆單位、文明旅游示范單位等質量品牌創建,實現安全管理融合提升。提高執法隊伍服務水平,組織重點節假日及暑期文旅市場明察暗訪,強化督導涉山涉水A級景區等重點場所防災減災工作。
精細化提升服務水平。以“風光無限、安全無憂、服務無缺、游客無憾”為主題,重點開展“極致服務看六安”安全服務提升行動。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文旅市場與服務協同共治新格局。
常態化構筑應急防線。構建系統全面的文旅市場應急管理機制,形成完善的應急處置規范體系,確保文旅市場本質安全。
下一步,六安市將以《六安市紅綠融合高質量發展規劃暨文旅強市建設規劃(2025-2030年)》為起點,找准大別山紅綠交融文化旅游圈發展定位,統籌山脈、水脈、文脈,發揮六安歷史深厚、紅色豐實、名山大川等資源優勢,加快文旅業態創新、場景塑造、品質提升,構建板塊聯動、區域協同、業態多樣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逐步把文化和旅游業打造成六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陶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