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8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記者日前從省財政廳獲悉,2024年,省財政安排資金2800萬元,支持水稻、小麥、玉米等糧油作物及蔬菜、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室“觀賞盆景”正在源源不斷變成田間地頭“豐收風景”。
省財政廳聚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環節,圍繞江淮糧倉建設重點任務,優先支持具有安徽省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較大市場推廣潛力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四新”科技成果。小麥新品種“皖墾麥22”示范田畝產708.7公斤,刷新了安徽省稻茬麥單產歷史紀錄﹔水稻新品種“兩優5078”,入選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再生稻核心示范區頭季畝產703.6公斤,較農戶普通生產田畝增產73.6公斤等。
與此同時,省財政廳更加突出示范推廣轉化基地作用,鼓勵項目承擔單位加強與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合作,會同省農科院等部門,指導建立“轉化基地+企業+農戶+地方政府+基層農技人員”和“良種+良機良技良法”協同示范推廣模式,布局建設了具有一定規模、設施設備先進的成果轉化基地16個,基地核心區面積達4915畝,分布於霍邱縣、南陵縣、太和縣等18個代表性縣區,涵蓋安徽省皖南山地、淮北平原、大別山區等多個農業區,放大擴散效應顯著。
此外,省財政廳會同省農科院加速轉讓了一批農業科技成果,拓展了農業科研院校向種業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路徑,發揮了聯農帶農富農作用。其中,大豆品種皖豆61、小麥新品種皖科421以及“一種大豆黃漿水發酵的生物活性飼料及其制備方法”等品種成功向企業轉化,轉化直接收益572.5萬元﹔核心區節本增效376.2萬元,輻射帶動新增效益7122.8萬元﹔帶動企業等主體研發投入1985萬元,帶動地方涉農資金投入2448萬元,實現了示范帶動、節本增效、農戶增收的預期目標。(記者 朱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