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拓展“信用+”模式 走出惠農利民基層善治新路徑

近日,蕭縣張庄寨鎮薛庄村金融聯絡員張權玲成功幫助本村養牛個體戶劉聚烽在安徽農商銀行張庄寨支行貸款100萬元。劉聚烽是AAA級信用戶,其貸款意圖又符合縣金融服務政策,故而其貸款很快就在張權玲幫助下貸了下來。在蕭縣,目前像張權玲這樣的金融聯絡員共計有144個,他們每天都穿梭於各鎮村中,隨時為符合標准、需要資金幫助的農戶和村集體提供金融服務。
今年來,蕭縣持續圍繞“黨建引領、信用支撐、惠及民生”的目標,巧妙拓展“信用+”模式,搭建銀企對接服務平台,大力推進金融惠民服務體系建設,緩解“三農”融資難題,不僅助推了鄉村振興,也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從而走出了一條惠農利民基層善治新路徑。
“信用+金融服務”。該縣建立“一鎮一顧問、一人包一村”工作體系,推行“鄉鎮大支行+村部小支行+背包微銀行”服務模式,高標准打造金融綜合服務室133個﹔部署144名“金融聯絡員”扎根各鎮村,及時將惠農政策和便民服務送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裡”。今年來,已累計開展政策宣講會432場次,入戶提供金融咨詢服務2286次。
“信用+公共資源”。出台《蕭縣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結果運用實施方案》,77家參建主體推出涵蓋信用貸款、醫療健康、農事服務、休閑旅游等12個方面23項縣域信用惠民政策,制定274項鎮域信用惠民清單,及時將各類資源和服務項目下沉村居,提升了共治合力。
“信用+鄉村治理”。積極通過黨建引領、以信促治方式,提升基層治理質效。建立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台,延長“信用+公共資源”“信用+鄉村治理”等服務鏈條,推出交通出行、信用超市、創業就業、評先評優等多種應用項目,打造信用亭(廊)、信用公園(廣場)等多個信用宣傳場景,引導村民通過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獲取信用積分,並通過信用積分兌換各類商品、獲得不同優惠。今年來,已試點建設和美積分超市31個,並有176名信用戶被優先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張祖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