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譙城區:讓走訪更走心 讓回應更暖心
薛閣社區居民組長張紅艷到海晶大廈回訪電動車充電車棚使用情況。陳五志供圖
來到群眾身邊,傾聽群眾所難所盼,真心為民解開“心結”。這一路走來,譙城區“暖心走訪”構建起了一條直通基層、直達群眾家門口征集意見、服務群眾的快速通道。
走到群眾身邊
“新建的停車棚美觀大方,電動車直接停到裡面,隨時都能充電,特別方便!”近日,譙城區薛閣街道薛閣社區海晶大廈居民司德芹高興地說。
據了解,薛閣社區海晶大廈有四棟居民樓,近500戶居民。前段時間,不少居民向走訪的居民小組長反映,有個別居民把電動車推進屋裡充電,存在安全隱患。
接到反映后,薛閣社區聯合海晶大廈物業及居民代表等,及時召開議事協商會議,決定通過新建四處電動車充電車棚、對十部電梯加裝監控及電動車阻隔裝置等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四個車棚總共能停800多輛車,足夠居民停車充電用。每部電梯裡邊裝的都有監控,電動車不能上樓,安全隱患就沒有了。”薛閣社區居民組長張紅艷介紹,該社區在走訪中收集群眾訴求,通過議事協商方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高群眾幸福感。
從2023年2月開始,譙城區在全區范圍內全面開展“民聲呼應·暖心走訪”行動,根據年度重點工作、季度中心任務,按照季度科學設置四季問卷“菜單”,推動萬名干部走村入戶,察民意、訪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讓不少群眾和薛閣社區的居民一樣,通過干部走訪了解所需所盼,解決了身邊的一件件“煩心事”。
訪到群眾心坎上
“以前一下雨,我們就提心吊膽,生怕水會淹到庄稼。現在好了,有了這些新挖的排水溝,我們就放心多了,這真的是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張店鄉泥店村村民魯華山說道。
在第三季度“民聲呼應·暖心走訪”行動中,泥店村城鄉居民組長在走訪過程中接到群眾反映農田附近的排水溝雜草叢生,雨水一多,庄稼很容易就被淹,想要重新挖一條排水溝。收到群眾的訴求后,泥店村黨總支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察看情況,並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協調各方資源,監督工程質量,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
在走訪工作中,譙城區注重優化“一網共管”服務網格。按照“大小適中、就近就便、動態調整”的原則,將全區276個村(社區)劃分為5340個網格,建立以村(社區)“兩委”干部、黨員骨干、五老鄉賢等共5340人為主的網格員隊伍,每人常態化聯系100戶左右群眾並擔任居民組長,讓群眾隨時能找到干部、干部隨時能服務群眾。將綜治、城管、信訪等各領域服務網格統一整合到城鄉居民組長服務網,實現“多網合一、一網共管”,既精簡隊伍,又提高質效,人員整合后,每年僅基層工作經費就節約2000余萬元。
同時,譙城區構建了“上下貫通”服務組織。通過構建“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縱向組織體系,組建網格黨支部775個、黨小組1632個,由村(社區)黨組織成員、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實現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上下貫通、縱向到底。
架起為民“連心橋”
“暖心走訪”站穩了人民立場,架起了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為了讓這項創新機制行穩致遠,譙城區科學精准制定走訪內容。堅持全局觀念、系統思維,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和季度中心任務,將服務群眾各項工作統一納入一張“走訪清單”。“清單”確定后,其他單位不得再額外安排基層干部上門走訪,做到進一次門、辦多件事,真心真情開展全面走訪。
在走訪方式上,譙城區堅持把方便群眾放在第一位,實行“預約走訪”“錯峰走訪”,城鄉居民組長主動聯系群眾、約定時間,靈活開展“入戶走訪”“電話走訪”,做到“訪而不擾”。用老少婦孺都能聽懂的群眾語言,把政策宣傳、信息摸排、問題收集等變成“嘮家常”,真正把政策服務送下去、把百姓訴求摸上來。以上率下密切聯系群眾。同時深化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區四大班子成員踐行“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按照分包村(社區),結合分管工作和調研課題,帶頭入戶走訪20戶以上群眾,帶動全區各級黨員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線,把脈問診、解剖麻雀,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尋求新征程上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源頭活水”。
為了健全完善激勵機制,譙城區將綜合表現較好的居民組長納入后備干部培養,80名表現優秀的城鄉居民組長進入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打造“專業高效”服務團隊。與安徽大學合作共建“安徽大學——譙城基層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線上+線下”全覆蓋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高基層干部政策理論水平。322名居民組長考取社工証,“持証”上崗,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城鄉居民組長隊伍,讓基層治理更優化、更高效。
2024年以來,全區已走訪群眾94萬戶,收集問題建議3727件,辦結3059件,群眾滿意率達99.54%。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自“民聲呼應·暖心走訪”行動開展以來,全區上下積極上門入戶收集群眾訴求,把群眾遇到的問題匯集成清單,通過平台快速處置,圍繞群眾身邊的民生“小事”“瑣事”入手,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
干部把群眾當家人看、當親人待、當親戚走,或電話或實地來到群眾身邊,聆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各類難題,與群眾攜手同行,點亮群眾的“暖心燈”,讓譙城溫暖四溢。(劉景俠 陳五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