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寧國市探索便民利企“最優解”

2024年10月23日09:1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一窗受理、並聯審批、稅費同繳、帶押過戶、跨域通辦、交地即辦証……近年來,寧國市以探索便民利企“最優解”、爭當營商環境“優等生”為目標,精准配置土地要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減時間、減流程、減材料、減跑路、減成本,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互聯網+”賦能不動產登記

2023年4月7日,寧國市首件商品房“帶押過戶”不動產登記業務在該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半小時買方拿到不動產權証,1小時內賣方收到貸款銀行發放的新按揭款。這是該中心繼2023年3月27日順利辦理工業項目“帶押過戶”后又一成功案例,成為安徽省內首個同時實現存量房與工業項目“帶押過戶”的縣(市)。

“以往,二手房交易需先還清貸款、解除抵押,流程繁瑣且耗時。現在‘帶押過戶’營商新政讓買賣雙方都省去了不少麻煩,還避免了墊付高昂的過橋費用。”賣方華女士對此贊不絕口。新政策不僅簡化交易流程,更能防范“一房多賣”,保障銀行抵押權落地,確保交易的安全與高效。

據了解,寧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依托全省不動產交易登記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帶押過戶”“企業無還本續貸抵押”等創新登記業務,並大力推廣不見面辦理模式,為群眾和企業節省大量成本。自去年3月以來,得益於不動產“自助服務終端”的廣泛應用,全市圍繞“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改革,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線上不動產業務比例已突破80%,其中不動產抵押權登記網辦率達90%以上。

你盼我登,不負“企”望。寧國市積極推動自規、財政、稅務、住建、水務、供電等相關部門協同合作,合並繳納渠道,實現信息共享,出台“稅費同繳”等便民利企“實招”,讓群眾辦理登記更便捷。據統計,自“稅費同繳”上線以來,已累計辦理“不動產+電力”等“不動產+X”聯合過戶業務2000余件。

此外,寧國市還攜手14家省內外銀行及市內37家銀行網點,共同拓寬長三角地區不動產登記一體化“跨域通辦”服務網絡,並將“跨域通辦”的便利從區域間延伸至全球范圍,實現向“跨境通辦”的跨越性轉變。

土地要素配置“精准化”

2024年8月6日,總投資83.4億元的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順利開工建設。

據了解,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已列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安徽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電站裝機容量1200兆瓦,總用地面積約188.06公頃,屬於新建國家一等大(1)型能源工程項目,承載著維護安徽江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使命,對於促進區域能源結構調整、保障電力供應、推動綠色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023年12月8日,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的用地預審獲得自然資源部批復。”寧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龍潭抽水蓄能電站位於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外,項目用地預審時,需組織開展規劃選址綜合論証、佔用永久基本農田論証……從申請到報批再到成功批復僅僅用了一個月。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穩住經濟大盤基石。近年來,寧國市著力構建重點項目全鏈條服務機制,對市及以上重大項目規劃許可、用地審批、驗收辦証實施部門協作、專人專班、簡化程序、高效服務,切實加快項目用地手續辦理速度。

遵循“規劃引領項目、要素精准配置”的原則,2023年,寧國市爭取5個單獨選址項目用地指標352.43公頃,有力保障了包括萬家水庫、龍潭抽水蓄能電站、安旌高速、G329和S104線改建工程在內的多個重大項目用地,為經濟大盤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

同時,綜合考慮畝均稅收、節能排放、容積率等因素,優先滿足畝均效益高、成長潛力大的企業用地需求。2023年至今,全市出讓工業用地199.43公頃,精准對接“1+4”產業集群(1個首位產業:汽車零部件,4大特色產業:高端裝備及耐磨鑄件、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確保了土地供應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批的“減法”,發展的“加法”

今年4月,上市公司中鼎股份傳來喜訊,其子公司安徽中鼎減震橡膠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斬獲某新能源品牌主機廠空氣懸挂系統總成產品批量供貨大單,總金額高達14.18億元。作為寧國市首個“交地即辦証”項目,“中鼎空氣懸挂”項目的迅速推進,正是寧國市審批“加速度”的生動體現。

“2022年8月30日,我們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辦証流程,順利獲取了《規劃許可証》《不動產權証》和《交地確認書》兩証一書。”中鼎減震公司人事行政部負責人皮小龍記憶猶新,“在此之前,類似的項目手續往往需要數月至半年不等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一轉變,標志著該市在審批流程優化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審批的“減法”換來了發展的“加法”。近年來,寧國市以行政審批“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契機,打通“標准地出讓、簽約即供地、拿地即開工和交地交房即交証、竣工驗收即交証”關鍵環節。以不動產單元代碼“一碼管地”為紐帶,貫穿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賦能自然資源智慧監管和智慧服務,實現了項目選址、土地供應、規劃建設、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業務全流程“一碼”追溯。

與此同時,聚焦減時間、減流程、減材料、減跑路,堅持提前介入,精確把握土地出讓公告的“時間差”,採用並聯審批、模擬審批等方式,實現“兩証一書”的同步交付,為企業節約時間和成本,促進項目更快落地,從而縮短項目建設開發周期,助推項目走上早建設、早驗收、早投產、早收益的“快車道”。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寧國市已成功出讓工業“標准地”99宗359.88公頃,入庫“一碼管地”項目47個,實施“拿地即開工”和“交地即交証”項目17個、“竣工即交証”項目3個、“交房即交証”項目6個,惠及群眾1100多戶。(程棋奎)

(責編:范曉琳、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