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看安徽全椒如何搶灘長三角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這片熱土,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潮生東海,浪涌江淮。
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在長三角區域並不十分顯眼的全椒,如何擁抱這一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
椒嶺美卷。王學藝攝
東臨南京48公裡,西接合肥98公裡,作為全國唯一連接兩個萬億級省會城市縣的全椒,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天然具備“左右逢源”的獨特區位優勢和條件。
立足資源稟賦,全力推動自身的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全椒堅持產業先行,以產業謀發展、以發展惠民生,在高質量發展搶灘“長三角”中,切實做到立足江淮奮力爭先、對接江浙全力追趕。
地區生產總值從2018年的161.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53.7億元,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增長,並在全省排名中由第47位升至第26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中,2021、2022、2023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綜合實力前30強……
全椒縣大墅龍山娘娘頂。董超攝
串起一條鏈,促產業“轉移”到“協同”
東南形勝,連江通海。
從地圖上看全椒,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疊加於此,京滬高鐵、北沿江高鐵兩大“動脈”在此交匯﹔從戰略機遇上觀全椒,“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於此交匯。
機遇不能放過,優勢不能錯失。
跳出全椒瞰全椒,在更廣闊的空間舞台,以區位優勢贏取發展優勢。全椒產業發展的邏輯在於,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對標對表“長三角”搶抓“新”產業。
組織全動機械參加南京都市圈“智改數轉”賦能制造業合作推進會,全柴5G技術在線運行監測平台獲國家智能制造場景應用,海螺5G工廠項目入選國家級5G工廠名錄,全柴動力成功入選國家級首批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企業、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競爭力、拓展向“新”力。同時,全椒堅持聚力光伏、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搶佔新賽道。2023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2家、總數達370家,戰略新興企業發展到46家,新能源、光伏、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等產業實現產值322億元、佔規上工業比重86%。
追“新”並不局限於,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新”還在於源源不斷的產業落地生根,澎湃發展新動能。全椒目光始終如一,錨定“長三角”,敞開懷抱擁抱產業轉移,堅定不移發力產業協同。
1月21日至22日,赴南京考察多軸機器人等制造項目﹔2月20日至23日赴南京、昆山、義烏、寧波、寧海、余姚、蘇州、常州等地,詳細考察精密設備、汽車配件、光伏電池等項目﹔2月21日赴義烏考察高效光伏電池制造項目﹔3月2日赴南京,專注考察電池設備等制造項目﹔3月20日至21日赴無錫、上海、昆山、海寧、常州等地,深入了解高端輪轂等項目……
透過今年以來全椒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的部分日程安排,不難看出,全椒追“新”的目標,以及向“新”發力背后的迫切與熱度。
將時間的指針撥向前,透視2023年全椒產業招引“成績表”,更能清晰看出全椒產業發展邏輯軌跡。
全椒經開區創新招商方式、延伸招商網絡、拓展開放空間,緊盯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重要機遇,組成5個招商小組,分赴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圍繞光伏、新能源電池等主導產業駐點招商,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2023年,全椒縣各級累計赴長三角地區招商200余批次。招引(南京)模塑科技、鋰帥新能源科技、江蘇安瑞森電子材料、南京志卓電子科等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億元以上項目39個、佔全椒縣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比重為60%。
“鏈”上發力,產業強鏈補鏈,激發的不僅是產業的向“新”力,更催生了眾多企業的內生動力。
“目前訂單飽和,今年目標翻一番。”全椒經開區經三路標准化產房區,5月正式投產的新廠區內,德鉑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江平這樣說到。產品主要用於光伏太陽能、新能源車載顯示屏的這家企業,超80%的產品銷往長三角市場。2021年從蘇州來到全椒,看中就是這裡的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重點發力新能源和光伏“兩個賽道”,為此,企業投入500多萬元引入了先進工藝,以提升生產效益。
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上新,帶來的是全椒縣進一步鞏固了制造業在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地位,2022年成功躋身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更進一步推動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從2018年的13.3:43.8:42.9逐漸調整為2023年的9.3:45.3:45.4。
工人在一家裝備制造企業裝配工程機械柴油機。沈果攝
彈好融合曲,讓發展“毗鄰”變“緊鄰”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的是跨域聯動、一體發展。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時代風口中,對於全椒來說,關鍵是緊扣“一體化”,做足融合文章,讓“1+1>2”的美好圖景變成更多的現實實踐。
全椒、浦口,地理位置相鄰、經濟基礎扎實、產業結構互補,合作基礎堅實,但破題文章難開。
沒有路徑,那就主動找准路徑。全椒堅持定格推進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進全椒縣與南京市浦口區的合作共建工作,多次主動上門對接表達合作意願,多方多渠道將“共建浦口—全椒新型功能區”列入擬提請兩省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解決事項。
物暢其流、人暢其行,以交通的互聯互通,全面拉近時空距離,全面提升“同城化”效應,更好服務產業發展、民生福祉。
經過積極與南京市溝通對接,全椒縣主動爭取把寧滁新通道、全椒至星甸旅游公路、新G312線、全椒至橋林公路、全椒至祿口高速公路列入南京市交通發展規劃。
主動推動硬件完善,善於借力資源利用。
全椒還搶抓滁州市“對接大江北 融入長三角 建設新滁州”機遇,與南京大學等長三角地區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交流,搭建“政產學研用”自主研發平台,建成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國家和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博士創新工作站9家。
打好“融入”主動仗,帶來的是為全椒與浦口協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在一步步向前邁進中推動兩地呈現協同發展的良好趨勢。
左右逢源的全椒,看重的不僅僅是南京都市圈的資源,更在於主動對接合肥都市圈的輻射。
全椒縣形成的以汽車及裝備制造、智能家電、電子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結構,與合肥都市圈主導產業高度契合。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加強產業發展互補、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區域聯運發展互利共贏?
與肥東馬湖鄉毗鄰,與巢湖欄杆集鎮隔滁河相望,是全椒縣重點打造的縣域副中心,是滁州承接合肥都市圈產業轉移的重要節點,位於全椒縣西部的大墅鎮,自然而然進入了全椒精准對接合肥都市圈的視野。
主動對接、精准對接,如今的全椒,加強了與合巢產業新城、肥東開發區等合肥園區的產業協同發展,促成了大墅鎮與巢湖市欄杆集鎮建立合作關系,積極謀劃共建“大墅—欄杆—馬湖”毗鄰合作平台。
借力合肥市創新創業生態好、產業孵化能力強、城市服務功能全等綜合優勢,讓毗鄰地區涌動創新創業熱潮,通過發力招引,大墅產業新城新簽約來自合肥的凌頂智能裝備、乾鉬智能制造、眾興機電科技等億元以上項目3個,創皖新型材料、楓騰金屬制品、新路源金屬構件等3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
甘當配角,全力招引,加快推動毗鄰區產業鏈延鏈發展,如今大墅產業新城,已累計引入億元以上企業39家,其中5億元以上企業5家,20億元以上企業1家,規上企業19家,涵蓋了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
畫好同心圓,推服務“營商”為“贏商”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經營主體而言須臾不可缺少。
如果說,滁州斯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通過以商招商,看准了全椒營商環境之優,方才從寧波被招引而來。那麼對於剛搬遷新廠房的德鉑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對全椒營商服務更有著直觀的感受,在相關部門幫辦幫扶下,比正常流程提前了不少的時間,企業生產天然氣需求就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更長的時間段來觀察,全椒,服務始終如一。
力神滁州基地項目於2022年9月份動工建設,2023年10月份正式投產,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僅僅用時13個月就投產。這一速度,讓滁州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哲體會很深。力神項目簽約后,全椒縣迅速啟動環評、安評、職評、能評等程序,從注冊備案、“四項評價”到土地証、施工許可等証照辦理,全過程領辦代辦,審批部門一線指導。此外,全椒經開區還投資近2億元代建220KV變電站,裝修240套住房作為企業人才公寓過渡,建設藍白領公寓員工宿舍等。
讓看好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建設、建設項目早投產,一切的關鍵,都指向營商環境。
學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在對接融入中,全椒始終把目光對焦“長三角”,上門學習、登門求教、尋求合作,招商亦是如此,營商更是如此。
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全椒,持續深化“雙對標”行動,樹立“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級“服務員”,讓為企服務更有力、政務服務更有為、要素服務更有效,聚力創優“亭滿意·全舒心”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園區是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是服務企業的最前沿。
現有工業企業近600家、規模以上企業275家的全椒經開區,對於全椒經濟發展來說,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如火如荼的區域競爭中,讓全椒經開區的服務保障不落人后,全椒選擇與“滬蘇浙”先進地區園區“牽手”,搭建平台、拓展視野、等高對接。
截至目前,全椒經開區先后與上海鬆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慈溪智能家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蘇丹徒經濟開發區、江蘇鎮江京口經濟開發區、南京市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斷完善推進的 “園園”合作機制,推動的不僅是園區服務保障能力水平的提升,更推進了雙方企業在資源、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合作。
與此同時,全椒還借力滁州市與上海市徐匯區、楊浦區深度合作,選派優秀干部到徐匯區挂職鍛煉,深入徐匯區發改委、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楓林國際中心實地學習。
如今,全椒依托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線上設立長三角“一網通辦”專欄、線下設立“跨省通辦”窗口,實現49項企業事項、58項個人事項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187項政務服務事項全國“跨省通辦”,便利共享的各領域公共服務,全力保障了園區共建、產業鏈互補共贏。
專注於游泳池各類水循環過濾、殺菌消毒、加熱恆溫系統及泳池自動清潔機器人等相關產品的滁州斯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正“加碼”全椒,將此建設成其母公司最大的生產基地﹔安徽舜宇精工智能有限公司則通過發力“新三樣”,拼搶新賽道﹔安徽天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通過與長三角等地區高校加強合作,推動發展向“新”……
“營商”一子落,“贏商”滿盤活,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全椒、深耕全椒,於長三角一體化中尋覓機遇、拓展空間,為全椒經濟發展厚植澎湃動能。(張開興 周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