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佳力奇登陸創業板,安徽實現地級市上市公司全覆蓋——
向新突圍,消除上市公司“空白市”

“鐺……”8月28日上午9時25分,深圳証券交易所響起一聲清脆的鐘聲,向外界宣告安徽佳力奇先進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力奇”)在創業板上市。
佳力奇成為宿州市首家A股上市企業,補齊上市公司在安徽地級市的“最后一塊拼圖”。這也意味著安徽實現了上市公司16個地級市全覆蓋,成為全國第9個實現地級市上市公司全覆蓋的省份。
截至8月28日,安徽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177家,全國省份排名第七,創安徽資本市場30多年來最好成績。
一直以來,安徽上市公司數量“南多北少”,上市公司發展區域不平衡情形較為顯著,皖北地區成為上市公司發展的窪地。目前,皖北6市上市公司數量僅為18家,佔全省總數約為10%。
佳力奇此次敲鐘上市,無疑是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業態以及綠色發展“三新一綠”產業集群在皖北落地開花的重要標志,有利於更好發揮“頭羊”效應,推動皖北產業集群成勢、加快皖北全面振興步伐。
其重要啟示還在於,IPO放緩大勢下,更需以向“新”向“實”來拓展上市通道。
向“新”為發力方向,推動股票注冊制走深走實,積極引導更多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上市﹔向“實”為根本支撐,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上市觀”,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而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
“最后一塊拼圖”
在宿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朝陽路169號,坐落著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徽佳力奇先進復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今年20歲的佳力奇,是一家專業從事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航空復材零部件行業的重要參與者,該企業已承擔眾多型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和制造。
8月28日,佳力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發行價為18.09元/股。上市首日,佳力奇開盤報60.01元,收報62.29元,上漲244.43%。佳力奇首發募集資金3.75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先進復合材料數智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技術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先進復合材料數智化制造系統建設項目等。
值得關注的是,佳力奇的上市,不僅是宿州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更補齊了上市公司在安徽地級市的“最后一塊拼圖”。
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佳力奇致力於高性能碳纖維等先進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屬於皖北新材料產業企業,“佳力奇上市有助於為皖北新材料產業集群引入更多資本要素”。
數據記錄歷史,也刻錄發展。自2019年7月注冊制改革以來,安徽共新增上市公司73家、增長70%。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24家,居全國第六,北交所上市公司8家,居全國第十。
“活躍資本市場”是穩實體、穩預期的一大關鍵著力點。
安徽將資本市場建設作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安徽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177家,全國省份排名第七,創安徽資本市場30多年來最好成績。另有過會企業11家,全國排名第五﹔在審企業7家,全國排名第八﹔輔導備案企業91家,全國排名第七。
今年以來,安徽新增過會企業4家,全國排名第三﹔新增上市企業2家。
“窪地”發力
由於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每個省份都存在上市公司發展區域不均衡情形。安徽也不例外。
安徽上市公司數量呈現“南多北少”的特點,皖北地區是上市公司發展的窪地。
從存量數據來看,皖南7市(蕪湖、馬鞍山、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上市公司數量共計59家,佔比約為33%﹔皖北6市(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上市公司數量僅為18家,佔比約為10%。合肥上市公司數量83家,佔比約為47%,省會集聚效應明顯。蕪湖、滁州、銅陵、宣城等城市緊隨其后,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10家,其中蕪湖已超過20家。蚌埠、馬鞍山、安慶的上市公司在5~10家之間﹔其余8個地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均未超過5家。
從增量數據來看,注冊制改革以來,安徽新增上市公司73家,主要集中在合肥及皖南地區。其中合肥新增36家,佔比49%﹔滁州新增9家﹔蕪湖新增7家﹔皖北6市僅有蚌埠新增4家、宿州新增1家﹔全省共5個地市無新增上市公司,其中皖北地區佔4個。
“佳力奇上市的背后,是近年來安徽聚力資本市場建設、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的接力成果,也是以新材料為代表的‘三新一綠’產業集群在皖北落地開花的重要標志,有利於更好發揮‘頭羊’效應,推動皖北產業集群成勢、加快皖北全面振興步伐。”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竇瑾表示,特別是對於欠發達地區,上市公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稅收、就業等方面,其品牌效應和市場影響力還是引領地方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資本運作的先鋒力量,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繁榮發展。
皖北正在發力。近日,阜陽欣奕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証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A股上市。
不止皖北,安徽資本市場好消息接二連三。8月9日,黃山谷捷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發)獲通過,黃山市時隔20年,或將迎來第三家上市公司﹔8月23日,合肥科拜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公開發行過會。
安徽証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佳力奇上市、黃山谷捷和科拜爾過會是今年安徽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皖北“兩個加快”(推動皖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引領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這也將激勵更多優質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乘“市”而上
曾經默默無聞的安徽,為什麼如今能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這與安徽對資本市場經濟的高度關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早在2022年,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就印發《安徽省推進企業上市“迎客鬆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全省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促進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加速集聚,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三地一區”建設。
2022年、2023年,安徽均新增14家上市公司。
中草香料、銅冠礦建、科拜爾,2024年以來安徽過會三家北交所企業。今年以來,安徽省北交所過會企業數量已位居全國第一。
安徽証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助力安徽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該局開展服務新質生產力大調研,找准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落腳點和發力點,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安徽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安徽証監局印發《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工作方案》,實施“六個一”工作安排,著力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要求,推動全省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IPO放緩的大趨勢下,A股上半年IPO按下了“降速鍵”。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發行數量僅44隻,與去年同期184隻新股相比,數量銳減四分之三以上。
機遇與挑戰並行。安徽証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推動股票注冊制走深走實,積極引導更多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上市﹔發揮好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綠色通道”等試點功能,推動中小型科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此外,也要進一步督導企業樹立正確的“上市觀”,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地方政府在考核中提高對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權重,樹立鮮明導向,打造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皖軍”。(記者 何 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