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蚌埠:解鎖雙墩村集體經濟三連增“密碼”

2024年08月28日10:0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這款‘雙墩原味菜籽油’還有那邊箱子裡的艾葉枕頭,都是我們村的明星產品,所有原材料都產自雙墩村。”8月26日一大早,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村委會門前就聚集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雙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崔敏化身“售貨員”推介本村的特色農產品。

發展特色農產品、喚醒“沉睡”資源、農文旅深度融合……近年來,雙墩村因地制宜,推動資源資產向經濟效應轉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69萬增長到2022年的96萬,再到2023年的127萬,一幅強村富民新畫卷在雙墩村展開。

開門修路 喚醒沉睡資源

“‘砸’開一個北大門,修好一條斷頭路,村集體經濟每年就立竿見影地增收了近20萬元。”說起雙墩村雙墩家園小區去年新開設的北側大門,崔敏總是用“砸”這個字。他說,正是這一砸,砸開了限制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枷鎖。

雙墩家園小區北側共有18間門面房,但由於小區建設時未留出北門,村民們無論是去樓下的商店消費還是日常交通都要繞遠路。久而久之,商戶缺少穩定的客源,商鋪租賃困難,該小區北側的門面房成為村子裡的“沉睡資源”。

然而開設北大門要出工程錢、設置保安又是一筆長期支出,在村集體經濟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崔敏開門修路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每間門面年租金1萬多塊,18間每年就有20多萬的村集體收入,商鋪還能帶動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開門修路迫在眉睫。”崔敏算了一筆長遠的增收賬。

經過村“兩委”的廣泛討論,全村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爭取上級資金修通斷頭路,“砸”開了小區北大門。小賣部、汽修店、農資店……如今雙墩小區外圍的18間門面房已被全部出租,雙墩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

“我們這行最看重店門口的路面是否寬敞,交通是不是方便,有路、有門,就有客源,我們的生意也好做。”雙墩家園小區北側的振動汽車修理廠負責人楊華林手裡工作不停,指了指門外笑著說,“這條路剛修好沒多久我們就來到這裡開設修理廠了,每年支付給村委會1萬多元房租,村子裡給商戶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我們的收入一直很穩定。”

小區外側的門面有了收入,雙墩村又將盤活資源的目光放到了小區內部的菜市場。“從前的菜場因為長期無人管理,導致內部臟亂,雖然佔地面積大但是總體利用率很低,現在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的。”小區居民吳美華談起菜場的變化很是感慨。

2022年,雙墩村將舊菜場拆除遷出與小吃群合並,打造一體化小吃群菜場。原場所通過村企共建,打造成老年少兒綜合活動中心,實行半公益式經營,不僅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同時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淨收入7萬余元。此外,由雙墩村建設的小吃群菜場,通過攤位租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萬元。

“以前基本上隻能窩在家,出來也不知道去哪,現在小區裡多了個綜合活動中心,家門口就能上老年大學,既開心又方便。”小區居民崔阿姨感嘆。

發展特色產業 端起旅游飯碗

“幾乎每天都有外地人來村委會購買我們當地的農特產品,質量好口碑好,顧客自然少不了!”崔敏自豪地說,依靠這些菜籽油、足浴包等農特產品,雙墩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單一的農業生產向多元化、現代化產業的轉變。

近年來,雙墩村通過整合各項資源,利用村內邊角荒廢土地,先后建立了百畝“艾琴海”、三十畝“紅薯樂園”、百畝“玉米迷宮”。通過對本地農產品的深加工與創新利用,目前雙墩村已注冊了“雙墩人”品牌,形成了具有雙墩特色品牌的“小磨芝麻油”和“雙墩原味菜籽油”等油類產品。

在提高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小磨麻油、原味菜籽油、艾條、艾絨、艾枕、足浴包等特色產品,也成為了雙墩村撬動旅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金鑰匙”。

雙墩村歷史文化悠久,境內發現距今約七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該遺址在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雙墩村發現的雙墩春秋墓同年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歷史的痕跡不僅吸引著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的目光,更成為普通游客探索歷史文化的好去處。

面對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雙墩村如何托起“金飯碗”,吃上“旅游飯”?近年來,雙墩村聯合雙墩遺址管理處、蚌埠研學教育機構,在保護遺址的前提下,在公園內設置多功能解說區、互動體驗區以及休閑觀光區,讓游客在感受歷史魅力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教學研等形式,讓游客體會農耕魅力,專注農耕教育。

為了更好地將歷史文化與旅游經濟相結合,雙墩村立足特色田園改造,配套建設了休閑垂釣區、田園觀光區、瓜果採摘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打造集儲藏、觀光、研學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項目,並打造雙墩一日游和周邊兩日游及與雙墩文化相關聯的旅游產品。

“旅游資源,是我們村最寶貴的資源。”崔敏表示,未來,雙墩村將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產業融合、助農增收的突破口,進一步引導群眾發展鄉村文旅,不斷催生出新業態,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尤靖文)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