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腫瘤放療科開展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新技術

近日,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腫瘤放療科成功實施一例多發性顱內轉移瘤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立體定向放療是放射治療中的“手術刀”,通過單次或多次超大劑量的聚焦照射,達到根治腫瘤的效果。其原理類似陽光在放大鏡的作用下聚焦點燃火柴一樣,對腫瘤是一種摧毀式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此前,腫瘤放療科還利用該項技術成功應用於局限期小肝癌、早期周圍型肺癌。
55歲的黃女士4年前體檢時不幸被確診為肺癌,后一直口服中藥保守治療。2022年6月復查時發現,黃女士肺部病灶明顯進展,並出現了顱內、腎上腺轉移瘤。經過兩年的靶向藥物控制后,2024年7月,黃女士出現頭疼頭暈、乏力納差、痰中帶血等症狀,遂來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腫瘤放療科黃於庭副主任醫師門診就診。經檢查發現,黃女士肺原發病灶、左側腎上腺轉移瘤穩定,但顱內轉移瘤增大增多,且已導致腦中線偏移。此消息一出,黃女士一家又被陰雲籠罩。
由於黃女士強烈抗拒化療,醫生安撫黃女士和家屬先別太擔心,現在已經有新技術可能解決黃女士這樣的問題。結合患者病情,腫瘤放療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肖鑫帶領團隊經過專業分析和討論,認為靶向治療對原發病灶仍有效,但顱內血藥濃度不足導致腦轉移瘤進展,最終給黃女士量身制定了一套肺癌腦轉移瘤的分次立體定向放療聯合治療方案,通過強強聯合實現“1+1>2”的效果,同時在放療期間通過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障放療的順利進行。經過三次放療后,直至目前,黃女士不適症狀明顯好轉。
腦轉移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隨著腫瘤診療技術的進步,患者生存期日漸延長,出現腦轉移的概率越來越大。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通常需要通過全腦放療控制病情,然而全腦放療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等多方面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使用立體定向放療技術開展腦轉移瘤的治療。放療,俗稱照“光”,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過各種不同方向的放射線准確地聚焦到腫瘤部位從而消滅腫瘤,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免受射線傷害。肖鑫介紹說:“黃女士使用的FSRT立體定向放療技術就像激光導彈,具有精、准、穩的優勢,對腫瘤發動致命一擊。並且相較於手術,該技術是一種無創治療手段,能夠保留器官完整及生理功能,效果與手術相當。此外,該技術對腦部損傷小,能有效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肖鑫提醒,“對於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要定期進行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腫瘤形成規模,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陸正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