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你所不知的蚌埠③丨“淮河上的明珠”,藏不住了!

人民網記者 趙越
2024年08月20日09:1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省蚌埠市,被譽為“淮河上的明珠”。去年,一部影視熱劇《長月燼明》讓蚌埠火爆“出圈”,蚌埠的兩處地標性建筑南北分界線和“珍珠女”雕塑,因與劇中主角的形象相吻合,引來游客無數。

然而,蚌埠的“寶藏”景點,遠不止於此。

在風景旖旎的龍子湖畔,有400多棟修復后的古民居煥發新生,被譽為古民居的“露天博物館”。走進一棟棟古朴典雅的建筑,讓人猶如穿越百年時光,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赫然眼前。

去涂山追尋大禹文化。據史料記載,涂山是四千多年前大禹劈山導淮、召會諸侯的地標性山脈。

走進寶興面粉廠舊址觸摸工業遺存。傳統歇山式的屋頂、黃砂質感的牆壁、醬紅色的木質樓梯……感受蚌埠版“繁花”故事。

玩累了,嘗一嘗蚌埠美食,小龍蝦、燒餅夾裡脊、冰酒釀——“皖C三件套”絕對能滿足您的味蕾,還有河蚌燒粉絲、五岔燒全雞、河溜小豆餅、生炸圓子、任橋牛肉、沱湖螃蟹等美食,不一而足。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今年“五一”假期,蚌埠市接待游客403.0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14億,同比增長34.81%。

蚌埠火爆“出圈”,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背后是這座城市穩扎穩打,牢牢把握文旅發展的“時”與“勢”。

今年4月,蚌埠第二屆文化旅游美食季開幕,這場由蚌埠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策劃的文化旅游美食季已連續舉辦兩屆,特色文旅活動從每年四月燃到金秋十月,2024年系列活動已經擴容到50多個大項、幾百個小項。

6、園區規劃范圍5000畝,其中建設用地1314畝,規劃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jpg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規劃范圍5000畝,規劃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此外,蚌埠連續舉辦2024年蚌埠市玉文化交流周、大禹文化周活動啟動儀式暨第三屆民祭大禹典禮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精心打造大禹文化、雙墩文化、楚漢文化、大明文化等文化名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位謀劃推動文旅多路徑融合,構成了蚌埠熠熠生輝的文化星河。

在一系列文旅活動中,蚌埠打破“政府辦節、財政投入”的模式,採取“市場化運作、政府指導、企業投入、全民參與”的創新方式,實現了多贏和可持續性發展。

固鎮伏羊節期間,當地居民前來看演出、品美食。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固鎮伏羊節期間,當地居民前來看演出、品美食。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文旅火了,人氣旺了,不僅帶動了消費、提升了市民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也帶動文化產業蒸蒸日上。在2023年度安徽省對16個地市的文化產業目標考核中,蚌埠文化產業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名,為歷史最好成績。

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城市,今天,蚌埠正挖掘自身獨特文旅資源,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游玩探訪,憑借文旅“出圈”的她,還絞盡腦汁,變“網紅”為“長紅”。

通過“靚淮河”工程建設,淮河兩岸已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城市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通過“靚淮河”工程建設,淮河兩岸已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城市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依托“靚淮河”工程,蚌埠謀劃設計打造燈光秀、演藝秀、夜間游船等濱淮夜間休閑消費帶﹔以張公湖景區和龍子湖景區特色餐飲為主力業態,打造龍子湖、張公山高端夜間美食圈﹔升級老百貨大樓篾匠街小吃、淮河文化廣場演藝、萬達-銀泰城市購物、奧體中心健身等四大夜間消費板塊,逐步形成“一帶兩圈四板塊多亮點”的夜游格局……近年來,蚌埠內外兼修,持續開拓文旅新業態,改造、升級和培育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一批新潮“網紅”景點、一批地域特色文化項目。

通過“靚淮河”工程建設,淮河兩岸已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城市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通過“靚淮河”工程建設,淮河兩岸已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城市會客廳。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淮河上的明珠”正傾全力,張開雙臂,喜迎八方來客。

相關閱讀:

你所不知的蚌埠①丨一飛沖天,“箭”指新賽道

你所不知的蚌埠②丨強鏈煥新,“濾”動全球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