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著力打造內涵建設生命力、文化育人塑造力、科學研究服務力、國際合作影響力,通過“四力驅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水利事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彰顯。
激發內涵建設生命力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持續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改革創新。
多年來,學院先后榮膺安徽省高校黨建工作示范高校、“三教改革”示范校,多個基層黨組織被授予省級標杆院系、樣板支部、“雙帶頭人”工作室等稱號。
在提升內涵方面,學院系統構建“目標一體謀劃、責任一體落實、機制一體建設、績效一體考核、成果一體獎勵”等“五個一體”的黨建引領發展機制,切實提升“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內涵質量,學院關鍵性辦學指標在全國高職院校排名顯著提升。
僅2023年,學院就取得國家級標志性成果突破8項,獲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師生均在國家級技能比賽中均獲得成績突破。
培育文化育人塑造力
作為水利職業院校,學院承擔安徽省水文化資源普查工作,以調研培訓、科研服務、教學實踐等多種形式,組織干部師生深入河道、工程、項目一線。
通過持續組織“水院教師進水利”“水院博士進水利”主題活動,打造一支活躍在安徽水利系統的宣傳“輕騎兵”。學院博士團隊深入水利系統,幫助解決水利建管難題,成為水利系統一道靚麗風景。
近年來,學院組建水文化研究所和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成立水文化協會,編寫出版省級教材《安徽水情教育讀本》等教材,推動水文化進教研、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水文化育人成果入選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榮獲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三等獎。
同時,投入850萬元建成安徽水情教育基地,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書院制”管理模式成果榮獲水利部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全國水利院校德育教育成果一等獎,並入選全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風採展示活動優秀案例。
提升科學研究服務力
為了將科研融入育人全過程,學院實施產業教授、科技副總選聘等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制度和資源優勢不斷集聚。2023年,學生獲國家級獎項23項、省級獎項215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均取得歷史性突破。
同時,深化“三進三送三提升”質效,獲批建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7部教材獲批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獲批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一院一室一中心”,組建14個科研服務機構、32個科研團隊,專業服務新興產業率達82.2%。連續四年派出技術專家組,為安徽省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在做優融匯這篇大文章上,學院構建多主體聯合育人“411”模式,建成4個產業學院、1個職教集團、1個特色學院,構建緊密型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共同體。
依托教育部“先進制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水文自動測報與水資源優化配置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水利部水利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河(湖)長學院等平台,年均開展培訓和技能鑒定等達3萬余人次。
擴大國際合作影響力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安徽省高職院校率先招收留學生,與國內外相關高校、企業共建“LAUFFER學院”“大禹學院”“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培養培訓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獲批首批“中歐實習就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高校。
著眼職教出海,學院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外院校簽署合作辦學協議,與泰國教育部共建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職教標准與數字資源建設基地,推出3個專業群職業教育標准,課程《鋼結構安裝》輸出至印尼國家慕課平台,被授予“乍得國家職業標准開發突出建設單位”。
多年來,學院入圍教育部“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培育單位和“法國施耐德電氣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TÜV萊茵數字創新賦能計劃”首批建設單位,並成功加入中巴國際產教合作聯盟、中俄職業教育聯盟、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將持續創新完善黨建引領發展新模式,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不斷書寫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王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