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淮南:鑄造創新發展“金鑰匙”
劉超、劉春陽、陳健,都是安徽理工大學的教師,2021年起,他們又多了一個身份——創業者。
彼時,淮南市政府與安徽理工大學共建了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劉超等人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攜手發揮專業優勢,創辦了安徽超興智科地理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安徽超興公司)。
淮南,全國1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和6大煤電基地之一,一直為安徽、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發展輸送資源、貢獻力量,如今正在全面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
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如何鑄造創新發展“金鑰匙”?淮南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工作重點,近年來努力做好科技與產業的“接棒人”,而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就是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就地應用的重要基地。
劉超等人所在的學院,是空間信息與測繪工程學院,他們創辦的公司,主要從事的也是地理遙感信息、測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等服務。
安徽超興公司負責人劉超在介紹項目情況。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攝
“公路沉降、橋梁位移,還有大型堆場的邊坡形變,一出事就是大事,但這些變化非常細微,需要使用先進的專業技術。”“我們把北斗導航定位、智慧遙感、實景數字孿生等技術進行了融合。”“我們正在努力讓監測實現真正的時空連續。”……近日,在採訪中,3位老師向記者講解著專業知識和公司產品的性能。
劉超是安徽超興公司負責人,他說相關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其實2013年就已經開始,但真正邁入“快車道”,還是在成立公司之后。
“在學校的思維,是先做技術,然后再去找用戶。在企業,就是先考慮市場發展、用戶需求,然后用專業去解決問題。”劉超說。
經過兩三年發展,安徽超興公司相繼研發出“北斗自動化災害監測預警平台”“礦山採動沉陷災害分析決策公共服務平台”等技術平台和相關產品,並應用於全國近200個項目。
劉春陽和陳健在溝通最新產品的性能情況。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攝
在安徽超興公司的樓上,寰電智能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簡稱寰電智能公司)的技術總監王賓,是安徽理工大學電器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採訪時,他正在做著精密電阻焊的相關研究。
“我們是6個師生一起創業,圍繞精密電阻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在淮南設立研發中心,在東莞有生產基地。”王賓介紹,所謂電阻焊,是利用電流使金屬工件接觸面及臨近區域融化或呈塑性狀態,進而實現結合,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汽車等領域。
寰電智能公司的發展理念是“寰電是一種焊接態度”,意思是要輸出優質產品,展現焊接的專業態度。
為何會樹立這個理念?王賓說創業過程中,他們發現市場上的國產產品,往往意味著“低端”“性能差”,於是下決心改變這一局面。經過幾年努力,他們定位高端市場,在控制精度、焊接品質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
王賓正在做設備測試。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攝
在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類似的科技企業還有很多。
據統計,作為全省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2023年,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在孵企業55家,企業到賬金額5600萬元、繳稅195萬元﹔擁有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46件、軟件著作權77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企業人才碩博比例近八成。
今年年初,淮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台支持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政策升級版,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台,著力打造“安理智谷”。4月底,淮南市正式印發了《“安理智谷”科技創新產業功能區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安理智谷”將打造科技策源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產業集群、新質產業社區四大功能承載區,經過3—5年的建設發展,區域內產值達到百億元,基金規模超20億元,匯聚各類優秀人才1萬名以上﹔培育科技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上市公司、新型研發機構等超3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上市公司1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