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推車”的濉溪印跡⑤丨微光成炬“志願紅”
【編者按】淮海戰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戰爭的光輝典范。在淮海戰役中,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動員、全民動員、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戰役,誕生了“小推車”紅色文化。
縱觀全國,“小推車”紅色文化在多地都有涉及。其中,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是淮海戰役主戰場,也是淮海戰役總前委所在地。對於濉溪而言,打響“小推車”紅色文化品牌、續寫新時代“小推車”精神,既極其重要,也獨具優勢。
連日來,人民網安徽頻道沿著歷史長河實地採訪,追尋“小推車”的濉溪印跡,推動紅色基因永傳承。
提起“小推車”,淮北大地的父老鄉親們並不陌生。
1948年冬,蘇魯豫皖543萬人民群眾手推肩扛、踴躍支前,義無反顧地奔向淮海戰場,他們是淮海戰役取得偉大勝利的堅強保障。
如今,淮海戰役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小推車”這個普通的農用工具,卻成為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最好象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濉溪兒女。
為傳承當年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的“小推車”紅色文化,濉溪縣雙堆集鎮打造“小推車”黨群連心站和志願服務隊,在全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動和基層黨組織的宣傳發動下,全鎮醫生、教師、“五老”和“鄉賢”等踴躍加入。
志願服務隊走進當地困難戶家中。范勝明攝
“老張,最近身體還好吧?家裡有沒有什麼困難?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在雙堆集鎮三和村群眾張志俊家裡,雙堆集鎮黨委副書記、“小推車”志願者陳志強關心地問道。
“自從你幫我把矛盾調解后,我們生活都變得正常了,我對鎮村的工作都非常滿意。”張志俊豎著大拇指稱贊道。
原來,張志俊因辦理高齡補貼事宜與村干部產生分歧,心生不悅。陳志強了解情況后,帶領村干部多次前往張志俊家中協調溝通,最終成功化解矛盾。
雙堆集鎮還結合“空心村”整治,發揮“小推車”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作用,引進小微企業8家,帶動群眾就業400余人,有效促進全鎮鄉村全面振興。
“在家門口就業,每個月4000多元工資,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我覺得非常滿意。”雙堆集鎮蘆溝村淮優豆制品廠工人郭永梅如是說。
據介紹,雙堆集鎮蘆溝村淮優豆制品廠是一家以加工豆皮、豆干等豆制品為主的企業,投資總額5000萬元,帶動50余人就業。而該廠的落地,還要感謝一位“小推車”志願者——王慶玉。
王慶玉是雙堆集鎮蘆溝村人,他常年在上海等地經商。2018年,他回到家鄉,並成為一名“小推車”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回到家鄉后,王慶玉就積極參與村級產業發展,通過自己的經驗人脈,引進了淮優豆制品廠,增加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小推車”志願服務隊開展黨史宣講進村庄活動。范勝明攝
從基層治理到鄉村振興,再從理論宣講到科普支教、扶危濟困,大家根據自己的特長、技能和服務對象的需求,以實際行動做道德風尚的倡導者、政策法規的傳播者、社會穩定的推動者、鄉村振興的奉獻者,全鎮時時能見志願者,處處彰顯“志願紅”。
在此基礎上,雙堆集鎮相繼成立28支“小推車”志願服務隊,招募社會各界志願者1200余名。
他們戴上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立足農村、面向群眾,活躍在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裡,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理論宣講、矛盾化解、應急救援等志願服務活動2200余場次,用真誠和愛心反哺人民群眾,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閱讀:
“小推車”的濉溪印跡①丨賡續紅色基因 打造“行走的紅色課堂”
“小推車”的濉溪印跡②丨11年,他“聲聲”不息為數百名烈士“尋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