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安徽 | 上善若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諸“子”安徽》簡介
安徽歷史底蘊深厚,文脈流芳。老子、庄子、管子等皖籍名家及其思想著述,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力。為向世界更好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柔性傳播,安徽廣播電視台開展大型海外文化傳播項目“諸‘子’安徽”,聚焦思想文化源遠流長的皖籍思想家,打造以短視頻為主、圖文海報為輔的中英雙語系列融媒體產品,融合故事化、大眾化、歷史性、現實性於一體,創新表達方式,延展傳播視野,在潤物細無聲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諸“子”安徽 》項目由安徽省委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支持。
本期內容
甲辰龍年春節后不久,安徽渦陽縣的一場廟會吸引了八方來客,賞民俗、品美食,誦讀經文,人們載歌載舞,紀念享譽世界的先哲老子。
武家河與渦河相匯,不遠處,天靜宮內鬆柏蒼翠,庄嚴肅穆。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偉大的先哲老子誕生於此,他對天地萬物和人類社會進行深沉地思悟,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哲學思想,主張自然無為,以柔勝剛,開創了聞名於世的道家學派。
什麼是“道”?它不可言狀,卻是萬物之本,體現在人類生活的點滴之中。
安徽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丁常春介紹,老子的“道”是中國哲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國學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是個哲學的概念,它是個形而上的東西,它是無形無象的,是萬事萬物的本體和本原。老子認為,‘道’化身人和天地萬物,人和天地萬物就含有‘道’。”
丁常春教授解釋說,老子特別地推崇“上德”,他認為“上德”是“玄德”,而“玄德”就相當於是“道”,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
春節前夕,一場大雪打亂了渦陽縣愛心者協會會長尹冬冬的走訪計劃。
然而,一位受資助的學生最近在電話中告訴他,自己研究生即將畢業,並且已經順利通過考試找到滿意的工作。這堅定了他照常前往慰問的決心,一同分享她的喜悅。
渦陽縣愛心者協會會長尹冬冬從2006年起開始做公益,至今已堅持從事公益事業18年。
“像我們做志願者,其實也是在實際地踐行《道德經》裡面的一些內容,比方說這個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嘛,我們志願者基本上就跟這個水的特性類似了。”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史官,博古知今。春秋末年,周室衰微,老子騎青牛西行歸隱,到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留下傳世名著《道德經》。
《道德經》五千言,辭約旨豐。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以明仁義和為人之道,並嘆服老子如龍一般深不可測,“乘風雲而上天”。
安徽省老子研究會會長、阜陽師范大學教授吳海濤介紹,渦陽處於渦淮流域,該流域的東北部是齊魯文化,東南部是吳越文化,西北部是中原文化,南部屬於楚文化。
“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各種思想火花產生,歷史上經濟開發得比較早,所以有經濟基礎,再加上你各種文化的交融交匯,就容易產生一些大的思想家。”
老子的思想在海外廣為傳播。安徽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丁常春介紹:“《道德經》可以說是中國外譯最多的一個典籍,據美國漢學家邰謐俠的統計,有97種語言,2052種的這個譯本。”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老子之道融入社區治理、企業發展、家庭教育、鄉村文化等方方面面,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啟迪社會進步的智慧。
安徽省老子研究會秘書長、渦陽縣老子研究院院長穆影熱衷於結合當下現實,傳播老子文化。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是《道德經》當中的名言,還有老子講‘不爭’,就是不去‘爭搶’,不去‘爭搶’不是意味著‘躺平’,而是做事的時候合乎規律,隻要盡力去做,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渦陽縣某食品加工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李夢露表示,通過學習老子文化,對企業的用人理念有很大啟發:“有德有才的人會破格錄用,因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
在安徽渦陽縣第五小學石弓山路校區,語文老師芮祥給孩子們帶來一堂有趣的“老子文化”課。
芮祥:“那麼有沒有誰運用過老子的文化精神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好,你來!”
六(3)班學生代卓辰:“班裡的同學都比較喜歡我,因為我理解並做到了《道德經》裡的那句話:‘心善淵,與善仁’。”
芮祥:"同學們說他有沒有做到?班裡面的帶頭人,不但人長得帥,成績好,雙料學霸,但是我也發現了,同學們和他的關系依然處得很好,他真地做到老子的那句話,來,大家一起:心善淵,與善仁……"
安徽省老子研究會秘書長、渦陽縣老子研究院院長穆影表示,孩子們其實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喜歡閱讀《道德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名言經典,像‘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別人靠的是一種力量,而真正的強大則是戰勝自己,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起床習慣,是早一點起來呢,還是再多睡一會。”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安徽省渦陽縣老子文化志願者王立表示,進一步弘揚老子文化,在誦讀《道德經》原典的同時,“重要的是對《道德經》內涵的領悟,還有最重要的是一種踐行。”
老子文化走進課堂,在青少年中產生了積極影響,給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有益啟示。
談到學習《道德經》的感受,渦陽縣第五小學學生王炫雅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她會想到老子所說的“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千裡的路很長,我們要一步一步地走,注意積累,最后才能取得成功!”
“老子故裡在渦陽,人杰地靈好地方!”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一曲渦河憨腔,唱不盡天地悠悠、萬物自然。
上善若水,潤澤天下,大道流播,深沉久遠,涵養玄妙哲思,蘊育和合共生,千年過往一如根脈故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