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阜陽何以煉成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2024年04月11日09:15 | 來源:阜陽新聞網
小字號

設施農業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代表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2023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名單,阜陽榜上有名,成為安徽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堅持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阜陽以現代設施種植業、現代設施養殖業、現代冷鏈物流為抓手,穩步提升綠色蔬果和優質畜禽產能,深化農業結構調整,走出了一條集約化、標准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的現代設施農業創新之路。

現代設施種植讓供給更多元

入春以來,氣溫緩慢回升,位於颍東區插花鎮的瓦大番茄谷溫室,依然保持著適宜溫度和濕度。一株株藤蔓直立生長,綠葉間擠著一顆顆鮮紅果實,一派生機盎然景象。從配有高清超大屏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到先進的日光玻璃溫室,這裡處處透著“科技范兒”。

近年來,安徽瓦大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科研院所、農業專家深度合作,實施綠色栽培,持續開展番茄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發出“瓦大1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深受市場青睞。2023年,瓦大番茄在長三角市場銷售額突破2億元。

現代設施在種植業的推廣使用,讓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番茄、西瓜等蔬果,羊肚菌、紅托竹蓀等喜溫喜濕菌類在本地實現量產,並形成產業。2023年,全市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54.2萬畝。

與此同時,傳統種植習慣也隨著現代設施的普及逐漸被打破——阜南縣會龍鎮4.8萬畝耕地,常年復種辣椒等蔬菜近7萬畝、產量3億多斤,蔬菜大棚裡建有溫度環境監測系統和視頻系統,可以遠程控制棚內溫度、濕度,澆水、施肥全部實現自動化。

隨著設施種植業科技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正在阜陽形成“氣候”。

現代設施養殖讓生產更高效

走進位於臨泉縣單橋鎮周庄村的“中原牧場第六養殖小區”,一股飼草發酵的清香迎面扑來。寬敞的牛舍裡,700多頭牛悠閑地吃著飼草,這裡沒有異味、沒有糞污,與傳統養殖場景截然不同。

類似的養殖小區,臨泉縣目前有7個。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中原牧場肉牛養殖小區”建設,通過構建“鏈主企業+養殖小區+農戶+市場”新模式,實現飼養管理、飼草供應、防疫消毒、技術培訓、糞污處理、出欄銷售“六統一”,在解決養殖戶用地難、建場成本高和銷售難等問題的同時,不斷推動肉牛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

當水產養殖插上科技“翅膀”,又是怎樣的場景?在太和縣的安徽有機良庄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裝箱養魚成為現實。

走進該企業,近百個綠色集裝箱鱗次櫛比,十分壯觀。“一個集裝箱長6米、寬2.4米、高2.9米,體型龐大,可養殖3000多條魚,一茬可收獲3000斤,相當於兩畝水塘的產量。”企業負責人陳金良介紹。

投入產出比如何?陳金良算了一筆賬:一套集裝箱成本約八九萬元,可用20年。以養殖鱸魚為例,1年收兩茬,一個集裝箱可實現年產值10萬元。同時,箱體內設有循環水系統,能濾出魚糞,外排至管道,變成澆灌蔬菜、花卉的有機肥料,達到“魚菜共生”效果,實現生態循環利用。

阜陽立足實際,引導規模化養殖主體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現代養殖設施,推動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發展。目前,全市擁有規模養殖場約3400家,佔地6萬多畝,畜產品總產量94.9萬噸、佔全省12.56%、居全省第二位﹔設施漁業養殖主體364家,佔地2.7萬畝,年產量2.44萬噸、產值14億元。

現代服務設施讓產業更有保障

在臨泉經開區,返鄉創業人員劉小保成立的安徽寶臨食品有限公司,業務涉及肉牛養殖、生產加工和國際貿易等,是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根據不同的消費習慣,我們把牛腩塊、牛肉卷、牛肉絲等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市場供不應求。”劉小保說。

牛肉產品遠銷的背后,離不開當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的完善。近年來,阜陽市用足用好農業大市、畜牧大市資源優勢,依托臨泉縣畜牧業種養、屠宰、加工、流通、交易等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建成運營35萬噸庫容的中原牧場牛羊肉冷鏈物流中心。該中心成為覆蓋皖西北、豫東南地區、輻射長三角區域的肉類產品及畜牧產業化發展的核心集散地,並於2023年成功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在阜南縣,安徽宏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6台大型烘干機,成為守護豐收的堅強后盾。2023年麥收時陰雨天多,小麥濕度大,6台烘干機開足馬力,為種糧大戶及周邊農戶提供烘干服務,每天守護近500噸小麥“歸倉”。

作為“百億江淮糧倉”,推進糧食烘干機械化意義重大。目前,阜陽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4%,糧食日烘干能力超5.3萬噸,糧食“晾晒難”正在破題。

冷藏保鮮、糧食烘干等服務設施的建成,現代農業設施服務能力的提升,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下一步,阜陽市將強化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鏈配套建設,重點提升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完善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有效減少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的產后損失及流通環節浪費。(全媒體記者 梅飛 通訊員 陳帥帥 肖偉偉)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