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馬鞍山:重鑄“脊梁” 鋼城有“數”

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
2024年04月07日14: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省馬鞍山市,橫跨長江兩岸,緣鋼而建,因鋼而興。

曾經,一爐爐滾燙的鋼水,澆鑄出了這座城的“脊梁”,現在,傳統制造業轉型的蝶變,也正在這裡發生。

過去一年,馬鞍山在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戰新產業產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上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也要清醒認識到馬鞍山作為傳統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還面臨不少瓶頸制約,數字賦能恰恰是補齊馬鞍山發展短板的關鍵之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勝之道。”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說。

對馬鞍山來說,通過數字賦能制造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賦能制造業 “起錨地”揚帆再啟航

提起馬鞍山的制造業,始終繞不開伴隨這座城市發展的馬鋼集團,可以說,馬鋼就是這座城市產業發展的“起錨地”。

在瑞泰科技與馬鋼集團合資成立的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集控中心內,一切生產控制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與集控中心一窗之隔的車間裡,一塊塊耐火磚正沿著傳送帶走下生產線。從上料到產出,數字化、自動化正伴隨著生產全過程。

航拍瑞泰馬鋼廠房。濮勇攝

航拍瑞泰馬鋼廠房。濮勇攝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生產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能否完成數字化轉型,關乎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公司副總經理汪家勝說。

然而,這不是瑞泰馬鋼對數字化的首次嘗試。

早在2018年9月,瑞泰馬鋼便打造了“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項目。兩年后,“透明工廠1.0”通過驗收。

然而,光實現數據透明還不夠,如何讓數據指導生產,進一步降本增效一直是瑞泰馬鋼關注的焦點。

2023年12月16日“透明工廠2.0”正式上線。在新版本中,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平台,對生產、質量、營銷、財務等7大類主題1000多個指標進行優化提升。

“‘透明工廠2.0’著重將數字化技術與實際業務相融合,以數字還原業務,驅動業務,提升業務。”汪家勝說,新系統上線以來,瑞泰馬鋼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全過程溯源的運營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年設計產能2萬噸耐火材料生產線為例,以前需要40多名工人才能達到的設計產能,現在隻需10名工人就可以完成。

瑞泰馬鋼的成功轉型,是整個馬鋼集團的縮影。

近年來,馬鋼以無人化、集控化、一鍵化、可視化為目標,以區域集中管控、現場智能裝備應用、無人化作業場景等為重點,通過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AI等新技術應用,完成了自動化智造的轉型。

數字化可以為產業賦能這一認知,已深深刻在馬鋼的“血脈”裡。

助力新產業 “小年輕”提升再向前

在馬鞍山的十個開發區中,成立於2012年的鄭蒲港新區,是個實打實的“小年輕”。

年輕的優勢在於敢創新、能創新,從成立伊始,鄭蒲港新區就將發展軌跡錨定在了一個“新”字之上。經過十多年發展,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精密裝備制造等各類新興產業在此匯聚。

高度數字化、自動化,正是這些新興產業所必備的。

位於鄭蒲港半導體高新科技產業園內的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生產車間內干淨利落,整齊排列的上百台智能化生產設備,正在高效運轉,幾名工人時不時穿梭在產線之間,查看著設備運轉情況。

在全程數字化模式管理下,這裡的絕大多數生產過程都由自動化設備解決。每個月,超過250億顆各類電阻產品從這裡走向下游企業。

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丁劉彬攝

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丁劉彬攝

“‘電阻’在業內被稱之為‘電子工業的大米’,作為像大米一樣的主要食物,可想它的用途之廣、用量之大。如果不採用數字化管理,很難達到我們現在的產能。現在產線上的100多人,完成了傳統生產方式兩三千人的工作量。”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顏桂說。

人力成本的節約,肉眼可見,但在郭顏桂眼裡,這還不是數字化帶來的最大好處,他不停提到的“良品率”才是關鍵所在。

“在這個行業裡,生產過程中人為干涉越少,產品良品率越高。否則以現在的產量,哪怕很低的不合格率都將是致命的,這也是我們從建廠時就將數字化放在了首要位置的根本原因。”郭顏桂如是說。

富捷電子所生產的電阻元件,具有單價低、質量優、時效快的特點,這背后離不開企業對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投入。“從入駐到現在,我們在軟硬件設備上的投入,已累計超過1.6億元。”郭顏桂說。

在郭顏桂看來,數字化不僅是趨勢,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推進數字化 “老基地”守土再開疆

制造業是馬鞍山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立市之本,而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則是馬鞍山建設制造強市的牽引性抓手。

2023年,馬鞍山收獲頗豐。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創新能力百強第46位,較上年提升1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排名居全國第45位﹔城市創新指數居全省第4﹔全市主要創新指標居全省前列,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099家,居全省第4﹔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1%,居全省第3﹔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60.6%、54.8%,均居全省第1。獲評全國“雙千兆”城市。

隨著數字賦能工程的全面實施,馬鞍山正以更大力度、更優舉措,加快數實融合,激發新動能,構筑競爭新優勢。截至目前,馬鞍山市已擁有市級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143家,省級數字化車間72家,省級智能工廠18家,在安徽省位居前列。全市累計獲批省級大數據企業44家,居全省第3。其中,馬鋼股份獲國家數字化轉型“數字領航企業”稱號。

引導2156家工業企業“觸網登雲”,推廣羚羊平台數字化軟件服務包,累計有1573家企業下單使用,完成率居安徽省前列﹔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點示范項目7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項目12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台35個,省級以上項目數居安徽省第3。

“透明工廠”“數字化車間”……一個個新名詞背后,是幾代鋼城人的制造夢想,是一家家工廠的華麗轉身。這些“未來工廠”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成為了馬鞍山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標杆企業,為推動生產方式的轉型,提供了模板。

有了模板,如何更好地推進數字化轉型?今年2月,馬鞍山市發布《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下文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市的“任務書”和“施工圖”。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馬鞍山市工業增加值總量保持全省第4,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8%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1%,擁有2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3個超千億元的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制造業投資增長15%,年新增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40個以上。

“完成這些任務並非易事,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們要發揚‘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齊心協力推動各項工作進入並保持全省第一方陣。”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說。

八百裡皖江濤濤,鋼城的“脊梁”正在重鑄。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