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職業技術學院:一場色香味俱全的“師生之約”

3月27日,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星期三。
身為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的黨委書記,童宏葵和往常一樣,下午5點,准時出現在學校食堂一樓的大廳,和學生面對面,傾聽學生心聲、解決學生煩惱。
記者看到,現場沒有席卡、也沒有話筒,唯一有的就是一張當天參加“面對面”活動的意見清單,看似不起眼的布置,卻展現了學校的懇切和真誠。
“同學們好,這個星期由我帶班,來之前可都做一些功課了?”“有什麼訴求和建議,都可以談談,煩惱也可以說說”……
三言兩語,童宏葵做了簡單的開場白,表明來意,一下子讓現場的氛圍,輕鬆了起來。
來自管理服務學院的2022級學生何子凡率先發言,他並沒有直接拋出訴求,而是分享了自己對“面對面”的切身感受,“非常暖心,去年提到5號宿舍樓牆皮脫落的隱患,不到一周就得到了解決。”
童宏葵(右三)現場為學生釋疑解惑。汪俊攝
老家太湖縣的吳林彬,有著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經歷。在就讀安慶職業技術學院之前,他曾在新疆入伍當兵,退役之后,選擇回到家鄉,繼續自己的學業。
“去年參加了不少社團活動,但每次的策劃,報批流程過於繁瑣,希望能夠化繁就簡,把周三社團活動日充分利用起來。”吳林彬直言不諱,一口氣說出了心裡的訴求。
聽明來龍去脈之后,校黨委委員、統戰部長李五一接過話茬,“社團活動日,初衷就是讓業余活動和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全校54個社團,審批繁瑣,下一步可以把社團審批放在二級學院,減化環節、提高效率。”
李五一話音剛落,吳林彬起初還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2023級計算機網絡2班的張思雨,是一名二級運動員,入校之前就擅長足球,別看是個女孩子,聊到足球,那是一個“忠實粉”。
看到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語,開始還有些內斂的她,敞開了心扉,“入學后我就報名加入了女子足球隊,但訓練時間太少,期待可以放寬時限,讓我們能夠得到系統訓練。”
童宏葵在聽到這個訴求后,第一時間分享了自己上場踢球的故事。“上半場15分鐘,下半場13分鐘,一次隊友的遠傳,我還秀了一把球技。”說到這,在座的同學們不由地報以掌聲,紛紛豎起大拇指。
面對面地聊,實打實地辦。當天,來自不同學院的12名學生提出了23條建議和意見,與會的學校班子成員“照單全收”。
與其說這是一次校領導和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不如說是一次校領導為學生實打實、心貼心的紓難解困。如何打通學生訴求的“最后一公裡”,讓問題有處可尋,有方可解?“領導與你面對面”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數據統計,自2023年3月以來,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已累計開展了18場“領導與你面對面”活動,先后與300余名同學在現場進行了交流,收集梳理了232條問題和建議。截至目前,落實改進率佔80%以上。
“面對面”的高效運行,依托的是常態化的創新模式,但真正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最終靠的還是服務學生的管理隊伍。
食堂裡的“面對面”。汪俊攝
童宏葵告訴記者,為避免走過場、搞形式、踢皮球,從訴求征集到跟蹤辦理,再到落實回應,學校實行了“清單+閉環”的管理機制,要求按責接辦、限時結辦。
對於學生提出的訴求和問題,容易解決的即刻辦結﹔對不能現場解決的,梳理下發到具體部門,限時給學生予以反饋﹔之於不具備條件的問題,也耐心細致做好解釋,爭取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與支持。
“原則就是以最好的態度、最快的速度、最暖的溫度,切實為學生解難事、辦實事,增強在校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童宏葵如是說。
“領導與你面對面”,時間選在周三,因為當天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日﹔地點選在食堂,因為是學生聚集最多的場所。不少學生甚至打趣道,“這是一場色香味俱全的‘師生之約’,聞著飯菜香,就把難題給解決了。”
活動的開展,雖然時間和地點相對固定,但形式和內容千變萬化,分管安全的校領導可以談校園管理、分管文化的校領導則了解學生文藝需求、分管后勤的校領導直接帶學生參觀食堂后廚……
在童宏葵看來,正是因為有了“知生情、解生憂”的暢通渠道,才賦予了校園管理新的生命力。如今,“有困難,去食堂”已經成為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流行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