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春菜集中上市 合肥“特種蔬菜”走上市民餐桌

2024年03月16日10:41 | 來源:合肥在線
小字號

園區鳥瞰圖

園區鳥瞰圖

隨著氣溫回暖,鮮嫩爽口、美味營養的春菜紛紛搶“鮮”上市,除了常見的香椿頭、春筍、薺菜和馬蘭頭等時令春菜,在合肥市廬江縣白山鎮霖耘軒生態農業家庭農場內,觀音菜、人參苗、田七菜、薄荷葉、迷迭香、法香芹、冰草、紫葉生菜等20多種特種蔬菜也陸續上市,走上市民餐桌。

好看又好賣,特種蔬菜銷售火熱

3月14日,記者來到了霖耘軒生態農業家庭農場,農場主阮騰雲正忙著和大棚內的工人們一起採收新鮮的冰草和田七菜。農場園區面積約220畝,其中設施蔬菜佔地面積為150畝,110個溫室大棚內,大部分種植的都是特種蔬菜。這些蔬菜不僅好看而且銷路也不錯。“目前,我們園區的蔬菜日產量在4000∼5000斤左右, 採取有機種植、訂單生產的模式,主要供應合肥周邊的商超、飯店以及上海、南京等地。”阮騰雲說。

55歲的阮騰雲是土生土長的廬江人。1990年,他開始在合肥種菜,漸漸成為經驗豐富的種菜能手。2016年,阮騰雲決定回鄉創業,在廬江縣白山鎮創辦了安徽騰雲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過去我種的都是西紅柿、辣椒之類的普通蔬菜,后面我決定種點不一樣的。”阮騰雲說,普通蔬菜雖然需求大,但是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也大。

工人正在採摘紫葉生菜

工人正在採摘紫葉生菜

經過一番考察,他決定種植特種蔬菜,從全球各地引進了20多種蔬菜品種。這些蔬菜具有藥食同源、一次種植多次採收的特性,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田七菜可涼拌可清炒,還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迷迭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常和牛排作為搭檔烹飪﹔法香芹主要是用作擺盤裝飾的配菜﹔觀音菜又叫做補血菜,顧名思義具有補血的功效。”

阮騰雲表示,他的園區年產綠色精品蔬菜約200萬斤左右,年產值約400萬元,其中特色蔬菜年產量50萬斤,產值能達到300萬元。

園區內的智慧物聯大屏

園區內的智慧物聯大屏

從會種菜到“慧”種菜,特種蔬菜盡顯“科技范”

把特種蔬菜種出“花”,阮騰雲靠的可不隻有獨特的眼光。

2021年,他投資建設了物聯網工程,在園區內配置了自動氣象站、環境傳感器、視頻監控等設備,構建數據傳輸及存儲系統、環境監測控制系統、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專家遠程服務等系統,基本實現了生產過程自動監測和智能化管理,一部小小的手機,就成為他管理園區最便捷的工具。

他的大棚乍一看和普通大棚沒啥區別,可走進去才知道,裡面棚內“暗藏玄機”。每個大棚內都配備了傳感器,能夠精准監測土壤的溫度、濕度和肥料濃度。棚內還布置了200多個噴頭,手機點一點,就能實現自動化噴灌。“一個工人一上午隻能澆灌一個大棚。但是通過智慧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26個大棚同時澆水,大大節省了人力。”阮騰雲說。

阮騰雲正在手機上查看大棚內的各項參數

阮騰雲正在手機上查看大棚內的各項參數

與此同時,阮騰雲還在園區內積極推行農產品達標合格証制度,入駐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台,做到蔬菜產品“帶証帶碼”上市。記者看到,每盒打包好的蔬菜上都貼有二維碼,手機一掃,便能清楚地知道該批蔬菜的生產日期和產地等信息。

“目前,園區正在進行二期規劃,我打算建設一座數字化智慧農業植物工廠和科普教育展示館,因為特種蔬菜目前還比較小眾,很多人看見了也不認識,更不知道如何食用,通過展覽展示,既能夠為社會公眾做科普,也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打開市場。”阮騰雲說。(衛曉敏/文 高勇/圖)

(責編:歐愷、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