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打響頭炮”,蕪湖20余年堅持同一件事

2024年02月28日08:48 | 來源:蕪湖日報
小字號

如同過去20多年一樣,蕪湖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如約而至。

2月19日,甲辰龍年的第二個工作日,蕪湖市舉行“雙招雙引”重點項目集體調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用兩天時間深入各縣市區、開發區等11個載體單位22個項目現場。2月26日,再用半天時間召開總結推進會,擂響新一年奮進戰鼓。

一年春作首,“打響頭炮”意味著新年有了良好開端。20多年來,蕪湖始終將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作為工作傳統,在全市上下營造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干事創業氛圍。探究背后的原因與作用,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層次地走進蕪湖、解碼蕪湖。

(一)

連續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勾勒出蕪湖努力奔跑的樣子。

蕪湖並非生來就是“優等生”。上世紀90年代初,蕪湖“尚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直到2000年,蕪湖經濟總量剛從省內第九提升到第四。

要發展就要變,不變就不會發展。當時的蕪湖市委市政府認為,工業不能“到處點火、村村冒煙”,因而在2000年初,各類工業園區應運而生。比如,鏡湖區發展旅游產品工業園,南陵縣發展農機和輕紡工業園,蕪湖縣(現為灣沚區)則發展機械工業園等等。總之,不能一哄而上,每個工業園區都要立足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就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工業園區發展,市委市政府決定現場辦公——每年春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市四大班子到各個工業園區調研,再集中召開總結會,並提出“看新不看舊,看大不看小”的標准。這樣既能在一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又倒逼各個工業園區每年都有新項目、好項目。

2003年2月8日,大年初八,蕪湖市委市政府開展工業園區集體調研,並在2月10日召開總結座談會。當年的調研主題恰是“全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加快蕪湖經濟發展步伐”,並提出“力爭把蕪湖建成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有特色有影響的城市”的目標。

一直與時代發展緊緊相扣,是這項傳統堅持20余年的原因之一。比如在2021年,蕪湖面臨“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的發展態勢。當年的“新春第一會”就要求,在危機中發現機遇、捕捉機遇,進而創造機遇,在應對危機中打好“雙招雙引”主動仗。又比如,今年是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一年。26日的總結會則提出,要提升形成與省域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城市格局和氣質,堅定抓好“雙招雙引”一號工程的信心決心,迅速掀起招商引資大突破、項目建設大提速、營商環境大優化熱潮。

20多年來,蕪湖除了工作傳統沒變,拼搏的姿態也沒變。2008年,蕪湖以安徽第11位的人口總量,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全省第二的成績。此后數年間,工業產值、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蕪湖不僅在省內領跑,和沿江同類城市相比也不遑多讓。2023年,在工信部信通院發布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國50強城市排名中,蕪湖躍居第25位、較2022年進步2位。

從過去到現在,蕪湖人身上都不乏“熱辣滾燙”的干勁。尤其是面對時代的那種堅定、專注與團結,才形成了蕪湖“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冒險、鼓勵冒尖”的氛圍,才誕生了那麼多的全國、全省“第一次”和“第一個”。

就像電視劇《繁花》的台詞講的那樣,“目標從來都不遙遠,一步步一天天,隻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時間。”

(二)

連續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折射出蕪湖尊企重企的傳統。

早在南唐時,蕪湖就是“樓台森列、煙火萬家”的繁華市鎮。明清時期“十裡長街、百貨咸集、市聲若潮”,近代又成為安徽第一個開埠通商的城市,蕪湖自古以來就有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的基因。

進入新世紀以來,蕪湖市委市政府更加意識到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比如,2004年的“新春第一會”就聚焦培育企業、服務企業,提出“要實現招商引資和鼓勵扶持企業發展並行”。此后20余年,雖然會議名稱年年不同,但有個主題始終沒變——優化營商環境。

早年間,蕪湖有句話叫“美的無小事”。這句話是形容蕪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因為隻要是有利於每個企業發展的事,對蕪湖來說都是大事。歷屆蕪湖市委市政府都與企業建立長期溝通交流機制,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正是這樣一片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土壤,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以“奇瑞”“海螺”“美的”“三隻鬆鼠”等為代表的優秀企業。

對於企業的重視支持,對於企業家的關心關愛,是蕪湖市委市政府始終不變的堅持。

今年“新春第一跑”的首站是鳩江區。在這裡,天馬(蕪湖)微電子有限公司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新型顯示模組生產線。 

2023年,天馬在蕪湖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封頂、當年點亮”,目前已經量產,滿產后產值達120億元。

“天馬速度”折射的是蕪湖“馬上就辦”的力度和“將心比心”的溫度。近年來,蕪湖推深做實“1%工作法”、暢聊早餐會、惠企政策網上超市、定期召開企業家懇談會制度等為企服務機制,進一步提升產業、創新、融通、人才、服務“五個層級”,打響“蕪湖制造”“蕪湖服務”“蕪湖科創”“蕪湖消費”“人民城市建設”品牌,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在一系列為企服務舉措加持下,蕪湖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成果顯著。2023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營收7272.5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居全省第一。在2023年全省四個季度工作點評會議上,蕪湖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體排名前列,二季度以來分別位列第3、第2、第1位。

(三)

連續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與“第一會”,譜寫出蕪湖接續奮進的旋律。

《激蕩三十年》一書這樣形容時代的壯闊、人們的奮進:“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當下的蕪湖也是如此——想要在強者如林的賽道上跑得更快更穩,拼的是眼界、是能力,更是作風和意志。

當前,各地“雙招雙引”競爭激烈,許多城市都在鉚足干勁地拼搏、沖刺。蕪湖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便提出,要時刻保持“搶”的意識、“拼”的勁頭、“干”的熱情,在對標賽跑、聚力攻堅中奮勇爭先,以優良作風確保“雙招雙引”取得新成效。

在“看新不看舊,看大不看小”的基礎上,這些年蕪湖的新春“第一跑”增加了“看高不看低”的標准。也就是說,更加注重項目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包括科技含量、創新含量、綠色含量等。

這一標准在今年的新春調研中得到體現。比如,奇瑞生產基地於今年1月試生產,能形成最高年產50萬輛純電平台新能源汽車產能﹔蕪湖一體化智算中心項目深度擁抱“東數西算”,建成后具備160P高性能算力﹔蕪湖協鑫集成光伏電池制造項目設計總產能20GW,體現了蕪湖培育綠色動能的決心等等。

對於蕪湖來說,當前“雙招雙引”的重中之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蕪湖推動首位產業做大做強,並圍繞十大新興產業25個優勢細分領域,緊盯有控制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和面向未來的科創型企業,持之以恆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今年,蕪湖還將聚焦新質生產力的三個核心產業形態,緊盯大數據、人工智能、算力等產業,更好地搶抓數字產業風口、搶佔發展先機、贏得競爭優勢。

乘著龍年的朝陽,蕪湖向著美好春天進發。在新的競爭形勢下,如何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更高質量和更快速度的統一,展現省域副中心城市擔當,乃至真正與長三角先發地區對標看齊,是未來數年考驗蕪湖的命題。

我們期待蕪湖的答案。(潘曄)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