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數百位外國友人來到“福”村“過大年”

人民網合肥2月4日電(陶偉)寫春聯、畫福扇、唱黃梅……2月3日,農歷臘月二十四,恰逢農歷“小年”,來自28個國家500余位中外友人踏雪而來,走進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沈福村,與當地村民共享中國傳統文化,同慶中國龍年的到來。
外國友人與大圩的村民們一起舞彩龍。謝文君攝
“恭喜恭喜中國年,五谷豐登笑開顏…… ”剛走進沈福村,一行外國友人立即被春節的歡樂氛圍所吸引。一位在合肥學習的尼日利亞友人瞬間被感染,隻見她接過舞具,與村民們一起“舞小龍”。
“快來看看,這裡好多老外……”在市集一角,來自巴基斯坦的AnDy,一邊品嘗廬江美食“小紅頭”,一邊用手機記錄下了身邊朋友對中國美食及各類“非遺”的好奇與喜愛。在中國生活了4年的AnDy,是安徽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如今,他的中國話已然爐火純青,現場他對記者打趣:“我就是合肥人。”
外國友人和中國朋友一起包餃子。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相比於美食,中國書法藝術更令外國友人著迷。在沈福村默克爾館,一位來自南非的外國友人Roxane,在書畫藝術家沉浮的指導下,拿起毛筆,蘸了蘸筆墨,聚精會神寫起了春聯。這位在合肥任教的女教師坦言,自己教的是藝術,中國瓷器最令她著迷。而在沈福村二號會館,大眾安徽工程師、俄羅斯友人FARID NADYRSHIN,也在一筆一畫寫“福”字。“What does this Chinese character mean(這個漢字是什麼意思)?”“fortune(幸運)!”聽到工作人員的翻譯,他一臉驚喜,又開始了臨摹。
走“福”路,挂“福”燈,飲“福”水……當天,這場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沈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主辦的沈福市集活動從上午10點一直延續到了下午5點。在這座毗鄰巢湖的小鄉村裡,外國友人們沉醉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裡。“以前是在視頻裡看到,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感覺非常有意思。”同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阿卜杜拉這樣說道。
展示“福”字。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作為沈福市集舉辦地,沈福村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村落,擁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古時,“沈”又作“沉”,“沈福”即“沉福”,意為福氣聚集沉澱之地。
眼下,沈福村鄉村振興如火如荼。“已有10余家代表性文化數字企業落戶沈福村。”沈福公司負責人朱國棟介紹,未來,沈福村將繼續以“福”文化為核心定位,打造一個集吃住學游購娛於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通過科技+文旅+商業等創新型業態賦能,打造標杆型文化數字創意產業基地和高科技賦能的5A級旅游目的地。
外國友人在沈福村過中國年。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如今,這座小鄉村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交流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記者從合肥市外辦了解到,此次“外籍人士過小年”活動系合肥市外辦“外籍人士過中國節”全年活動的“收官之作”。
走在村口的外國友人。吳芳攝
近年來,合肥市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全市的國際化水平。去年,合肥市新增外資企業超200家,常住外籍人士增長37%。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包容,逐漸地愛上合肥、融入合肥。今后,合肥將一如既往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合肥市也歡迎更多外籍友人來到合肥、“扎根”合肥,做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中外友好交往的實踐者、合肥發展故事的傳播者,為合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智慧和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