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肥西:細處落筆,寫好思政“大”文章

呂歡歡
2024年01月31日08:5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前不久,安徽省肥西縣首個智慧思政教室正式啟用,思政課建設的半徑不斷延展,也為全國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生動注腳。

從“思政課”到“大思政課”的迭代,是辦好思政課的理念再更新、視野再開闊和格局再拓展。

一字之別,思路洞開。近年來,肥西縣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實踐,從小課堂走向大講堂,從小科目走向大實踐,從小疊加走向大融合,形成了一批“思政課+”生動課堂,逐步探索出一條“紅”為特色、“實”為特質、“活”為特性的肥西“大思政課”建設路徑。

多層次發力,高質量做實“大體系”

思政是人心的工作,最忌諱“簡單疊加”或“表面文章”。

“我們國家的現代化與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2023年9月,在安徽師范大學附屬肥西第二中學開學第一課上,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明為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勉勵廣大師生做“有志青年”,求真務實、肯干吃苦,一代代接續奮斗。

早在2023年3月份,該院就與肥西二中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雙方從機制、內容和隊伍著手,實現共建、共學、共研、共進,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這是肥西縣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具體舉措之一,也是全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思政課走進校園。李明攝

思政課走進校園。李明攝

近年來,肥西縣統籌全縣思政資源,以“思政微課堂”“思政大講堂”“思政故事會”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兩堂一會”思政品牌活動為抓手,通過思政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等“七進”活動,將“學校與社會”“線上與線下”有效融合,推動思政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合力構建好同頻共振、同心協力、同向而行的思政課改革創新體系。

肥西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單世立坦言,思政課的“觸角”更寬廣了,思政課的“根系”更下沉了,學思踐悟這四個字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整體規劃、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目標才能全鏈條完整達成。

多維度創新,高水平做優“大生態”

“大思政課”之大,在站位、在內涵、在系統。

延喬路上,小小講解員把“延喬”故事娓娓道來﹔派河岸邊,“小演員”在雲端思政微課堂演繹著同伴的生活日常﹔家校社區,小志願者們擦著汗水積極參與勞動實踐……雖然形式各異,但大家其實都在同上一門課——思政課。

在肥西縣,思政課不是一門課,而是一種教育方法,一種教育理念。通過思政一體化建設,肥西縣讓思政課“活”了起來:校園內,紅色文化正向引領,讓思政課程少了長篇大論,多了故事分享﹔校園外,勞動實踐形式豐富、內容有趣,讓思政教育在體驗中少了空洞乏味,多了真情實感。

為了讓思政課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聚人氣,打造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思政“金課”,肥西縣還在繼續探索。

在思政一體化的理念指引下,肥西縣中小學老師紛紛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從學生的教育需求入手,將思政教育與音樂、美術以及社會熱點話題巧妙融合,讓思政教育入耳更入心。

《旋律中的思政》是肥西二中的校本課程,在課堂上,音樂老師用歌曲導入,以旋律解構歌曲的形式,為孩子們帶來美育熏陶﹔思政教師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解讀歌詞寓意,構建起歌曲背后的精神世界,融入思政教育。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大思政課堂。李明攝

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大思政課堂。李明攝

無獨有偶。在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由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原創劇本,邀請少先隊員、家長、老師等共同參演,形成了多個分模塊的專題微課堂,其中既有紅領巾微課堂、“雙減”微課堂,也有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的開學特輯、學習二十大專欄等,覆蓋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思政課”要在時代課堂受追捧,就必須善用“時代語言”、體認“時代青年”。“這樣的課堂,授課形式鮮活有趣,課程內容豐富有料,課堂效果‘聲’入人心,對我們‘胃口’,幫我們‘解渴’。”不少學生在上完思政課如是感慨道。

三年來,上派學區中心學校已創作上百期微視頻,利用校園公眾號專欄實現微課資源共享,在縣、市域范圍內都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引領作用。

多渠道聚力,高效能做強“大課堂”

大是相對於小而言的,但是“大思政課”之大,絕不是規模與成本,也不是數量與形式,而是指向澎湃的時代、鮮活的實踐、生動的現實。很顯然,從理論塑人到實踐育人,“大思政課”還要深刻融入大時代。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開展紅色實踐育人是新時代肥西“大思政課”的題中之義。

肥西縣擁有豐富的思政資源,小井庄、延喬路等紅色教育陣地全國有名﹔馬子中、顏文斗、李坦等幾十位革命烈士在肥西大地拋頭顱洒熱血﹔兩打聚星街、智襲周小圩、奇襲嚴家店等紅色故事至今仍被傳頌……

2023年初,肥西縣委宣傳部深入挖掘本土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地標、紅色傳家寶等資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故事文案、娓娓道來的聲音進行講述,錄制成上百集音頻故事,並在國內知名互聯網平台形成《聲動肥西》有聲專輯。截至2023年底,《聲動肥西》有聲專輯收聽總時長超過130萬分鐘。

一面牆,若干有聲二維碼,微信輕輕一掃,不僅可以收聽肥西紅色故事,還可以將故事在線“郵寄”給好友,以聲傳情,賡續紅色基因。2023年4月份,《聲動肥西》紅色文化互動體驗區正式在延喬路亮相,來往行人隻需微信掃碼,即可在線收聽、郵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讓延喬路徹底“活”了起來。

“文藝思政課”公開展演現場。李明攝

“文藝思政課”公開展演現場。李明攝

另外,肥西縣委宣傳部還將《聲動肥西》有聲專輯應用於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園、景點等線下場景,搭建線下掃碼收聽點100多個,與線上聯動,進一步擴大思政教育的覆蓋面。

一來二往之間,肥西縣讓“大思政課”在時代課堂有聲有色。

肥西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思政課,自然不用擔心“抬頭率”和“點頭率”,更能彰顯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后,他們還將善用大思政課的“第二課堂”,新時代思政教育才會活起來、火起來。

(責編:關飛、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