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

合肥新景(我與一座城)

凌澤泉
2023年12月02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喜愛航拍的侄兒,指著平板電腦上的一張圖片得意地對我說:“像不像一條翡翠項鏈?”瞧去,車水馬龍的道路兩旁簇擁著鱗次櫛比的商鋪,橢圓形的翠帶正溫柔地圍住快要滿溢出來的繁華。我認出來了,這是合肥老城區。侄兒所說的這條清粼碧水與繁茂草木綴成的“項鏈”,就是草蔥木翠、水清浪碧、鳥語花香的環城公園。

  繞安徽合肥老城區一周的河流原為南宋時所建的護城河。據念過私塾的爺爺講,新中國成立之初,護城河圍起來的合肥城,隻有“方圓五千米,人口五萬,馬路五條”。在不同的地段,護城河有著不同的名稱:包河、銀河、樓河、琥珀潭、黑池壩、南淝河。名字雖各不相同,卻表達著人們共同的願景,用一河好水守護一城人的安康。

  上世紀90年代,我在合肥上大學,學校離廻龍橋不遠,出校門向左八九百米的三孝口,舊時曾為廬州縣衙、府衙所在,自然成了老城區中心。三裡庵、五裡墩、七桂塘、南七、二十埠、三十頭、五十裡小廟等地名,皆為裡數從這裡算起的地名。出校門右行四五百米,便是一汪碧水環繞的稻香樓,此處景深林密,鳥鳴婉轉。

  傍晚時分,我常與同學一道繞行環城公園。環城公園的東北角是呈扇形的古逍遙津,其水面佔到三分之一,上有三島,渡津橋、北津橋、南津橋、飛騎橋將之相連。若是朗日,湖光翠色亮麗閃爍﹔若逢霧起,朦朧婉約如詩如畫。古與今交融,夢與幻切變,實乃鬧市中的一處桃花源。因南宋詞人姜夔而享有盛名的赤闌橋位於環城公園銀河段,姜夔曾客居赤闌橋之西。如今,在赤闌橋頭,每每還能看到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尋尋覓覓的身影,還能聽到有人吟誦“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裡相過不寂寥”的詩句。位於環城公園西側的黑池壩,池裡的水並不黑,或是岸邊高密的墨綠樹木倒映於水中使然,而琥珀潭則因似琥珀而得名。可以說,護城河已然成為合肥老城區歷史與現實交融中不可替代的符號,更是合肥人心頭抹不去的記憶。

  在合肥求學期間,我愛和同學結伴,站在三孝口的人行天橋上,看長江路上的車流、人流,看次第亮起的路燈、街燈,覺得那才是城市該有的模樣。親友們把在城中念書的我當成了“合肥通”。表哥結婚前帶著准表嫂來學校找我,讓我帶他們到四牌樓置新衣。我陪著他倆先去紡織品商店,再折向百貨大樓,然后又去了青雲樓商場,挑來揀去,總算讓他們滿意而歸。

  那時,金寨路還是石子路,從學校回家,我都要跑到三孝口車站去坐招手即停的私營客車。由於車少人多,每回都要拼盡體力,車門口擠不上,就從車窗往裡爬。大熱天車內沒空調,坐一回車就像去了一趟桑拿房,更別提石子路上的顛簸。

  上世紀末,合肥在五裡墩架起了首座立交橋,一時間,“五裡飛虹”成了合肥一景,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觀光。迎著新時代的浩蕩春風,老城區煥發青春,新城區日新月異。一條條高架從老城區出發,向肥東、向濱湖、向肥西、向長豐,如雨后筍般拔地而起。

  連接肥西縣城和合肥老城區的金寨路,也早已開通了城市公交。當車流涌上金寨路時,狹窄的金寨路承受不起了,於是,五百九十九個橋墩從稻香樓出發,撐起了合肥第一條長七千七百米、雙向六車道的高架。2021年10月,金寨路又啟動高架南延工程,至去年7月,直達肥西縣城的七千六百五十米長龍又挺起了脊梁。至此,從稻香樓到肥西縣城的金寨路高架全線貫通。

  上周,我駕車從肥西縣城出發,在新拓寬后的金寨路高架上僅行駛一刻鐘就順利抵達老城區。夜色闌珊,駕車返回的我,放眼望去,金寨路高架宛如一條如夢如幻的金色長龍,正奔向繁華、馳向錦繡。

  猶記七年前的一個秋日,我從網上搶到了地鐵1號線免費乘車券,急匆匆地趕到地鐵站,乘上了試運行的地鐵。在驚喜與興奮中,我親眼見証了合肥地鐵時代的到來。隨后,合肥地鐵2、3、4、5號線陸續開通。目前6、7、8號和S1號地鐵線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

  上月初,在合肥環城公園旁上班的侄兒跟我說,他買下了肥西新城區的一套新房,離3號線地鐵站不過五百米。他開玩笑說,從今以后他有“通勤專列”了。

  現如今,加速跑的合肥正在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壯美的畫卷。侄兒經常把他拍攝到的合肥新景發給我看,就連我這個“合肥通”也辨不清合肥城中心究竟在哪了。有人說在重新煥發生機的三孝口、四牌樓,有人說在碧波粼粼的天鵝湖畔,有人說是在煙波浩渺的巢湖岸邊,而肥西縣城的人會說主城區就在他們的腳下,肥東縣城的人會說自己正身處城中心……也許,他們說的都對。

(責編:蘇恆、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