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皖工徽匠風採錄丨汪偉:擇一業 終一生 精一事

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 趙越
2023年11月28日11: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毫厘之間,見得真章。

細看汪偉的竹雕作品,這八個字在其上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他的絕活,是在平均厚度僅0.5毫米的竹子外皮上,雕刻出5個層次,使得作品能夠生動還原出國畫中“墨分五色”的韻味。“有人說我笨,為什麼要這麼費事去研究這種技法,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喜愛。”汪偉說。

有多喜愛?

隻因為年少時在職業學校種下的“竹雕”種子,讓他在20多年前,做出了當時許多人認為“極不理智”的行為:辭去好工作,放下“鐵飯碗”,創辦竹刻工作室。

自此,他在竹雕技藝上的鑽研,便再也沒有停止過。“擇一業,終一生,竹雕是我的選擇,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汪偉說。

汪偉正在制作竹刻作品。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汪偉正在制作竹刻作品。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而汪偉鑽研的留青竹刻,則是竹雕技藝中比較考驗眼力和下刀力度的一種。所謂留青,就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層竹青雕刻圖案,鏟去圖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青竹刻始於唐代,雕刻出的壁擱、筆筒、扇骨等物品,不僅精巧,而且外表潤澤,年代越久的留青竹刻作品,竹肌顏色越紅,圖案部分越突出。

在商業發達、重視文化,同時又盛產毛竹的徽州地區,留青竹刻曾盛行一時,而隨著近代竹雕工藝日漸衰退,留青竹刻也在這裡逐漸消失。

“我曾在國外博物館裡看到過一件精美的竹雕,給我帶來的震撼難以想象,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失傳就太可惜了。”汪偉如是說。

留青竹刻制作毫厘之間見真章。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留青竹刻制作毫厘之間見真章。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通過多年來的挖掘傳承,汪偉使瀕臨失傳的徽派留青竹刻工藝這一絕技絕活重新煥發生機,填補了近代以來徽派留青竹雕的空白。

在汪偉的認知裡,手藝人不光要守得了正,還要創得出新。

作為土生土長的黃山人,汪偉自幼在徽文化的墨韻熏陶下長大,自然而然地就喜歡上了有關於水墨的一切。能將畫紙上濃淡不同的墨跡,所表現出的氣韻和意境在竹刻作品中呈現出來,是他最引以為豪的。

近年來,汪偉通過創新技術攻關,發明了“枯刀法”及“留青薄翼雕刻工藝”等創新雕刻技法,通過改制刀具,變化手刻技法,使書畫的飛白、枯筆寫意風格得以體現,豐富了竹刻技藝的表現手法,精雕細琢、層次分明,更加賞心悅目,在實踐應用中,作品的藝術價值明顯高於普通竹制工藝品,文人書卷氣更區別於其他地區風格,使徽州留青竹刻在中國工藝美術領域獨樹一幟。

汪偉正在查看往日竹刻作品。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汪偉正在查看往日竹刻作品。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安徽省技能大獎、安徽省非遺項目“徽州竹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文房四寶“竹刻文具藝術大師”、“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再加上最近剛獲得的第三屆“江淮杰出工匠”,近40年的熱愛,讓汪偉收獲榮譽無數。

面對榮譽,他指著擺放在工作室正中間上書“竹箭有筠”的一副石刻說:“竹子無論大小,都有一層堅韌的竹青,我們做手藝的,也要像這層竹青一樣堅實有恆心,這樣才能長得高,長得壯。”這是汪偉對那四個字的解釋。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