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臨泉雜技:扎根沃土香溢四方

2023年10月13日11:0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從解決生計的謀生手段,到民間藝術百花園裡的奇葩﹔從挑擔推車足跡遍及鄉野,到一步步走向藝術殿堂﹔從三五成群自由散漫式發展,到系統化規范化規模化成長﹔從國內持續發展壯大,到國際文化交流舞台綻放,臨泉民間雜技藝術在歷代雜技人的不懈努力下,逐步成長為全省從業人數最多、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現象。扎根臨泉這片沃土,汲取民間成長力量,雜技藝術正以別樣的風姿肆意綻放、香溢四方。

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雜技。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民間絕藝向陽生

臨泉雜技始於西周,盛於漢朝,到明代得到快速發展。進入新時代,全縣已經擁有 900多支雜技團隊、2萬多名雜技從業者,他們走出臨泉、走向全國、走上國際舞台,臨泉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在臨泉縣博物館裡,陳列著一件西漢時期的陶器——陶戲樓。

該陶器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土的文物,共有四層,其中,第二層和第四層塑有雜伎俑。漢代已經非常盛行,自宋代起雜技藝術開始從宮廷走向民間,明朝時期有了影響深遠的雜技班組,創作出名目繁多的新節目。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臨泉雜技形成了自己獨有風格,她來源於民間,生活氣息濃厚,既體現中原文化的粗獷,又兼含江南水鄉的柔媚,形成了“新、奇、巧、險”的藝術特色,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臨泉大地上深厚的傳統雜技底蘊被激發出來,全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雜技、馬戲、魔術習練熱潮。這些雜技團組建者多為農民,農忙時耕種,農閑時外出,他們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把臨泉人民勤勞朴實、吃苦耐勞、不甘現狀、勇於創新的精神帶到全國各地。

根植於民間沃土,臨泉民間雜技發展迅猛,涌現出耿庄、韓楊寨、彭寨、彭小廟、韋小庄等一批遠近聞名的雜技專業村。其中,韋寨鎮韋小庄自然村35戶、200余口人,組建了30余個雜技隊,被中國雜技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雜技專業村”。走進韋小庄,就能感受到濃濃的雜技氛圍。村口的牆壁上都是各種雜技造型的宣傳畫,上面寫著“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人人有一手”。在韋小庄,雜技和干農活一樣,是村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技能。有一技傍身,就不怕餓肚子。即使發展到現在,“一戶一車”仍然是韋小庄人雜技表演的主要形式。“天熱了就到北方,天冷了就到南方”,走南闖北式的賣藝表演仍是民間雜技的主流。

豐厚的文化土壤,催生出眾多雜技團隊,迎仙馬戲團、飛燕雜技團、美猴王雜技團、飛天雜技團、臨美雜技團等是其中的代表。這些雜技團隊演員個個身懷絕技,先后參加《紅姑寨恩仇記》《大相國寺》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多次應邀赴美國、法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非洲一些國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深受國際友人好評。

雜技。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雜技。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雜技新人代代傳

誕生於民間、成長於民間,盛放於民間,離不開代代雜技新的傳承和發展。臨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間雜技產業發展,制定了雜技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鼓勵興辦雜技學校,加強雜技傳承隊伍建設,大大促進了民間雜技藝術的發展。

在臨泉縣宏揚雜技藝術學校內,一批批雜技學員在這裡勤學苦練、細心鑽研,擔當起雜技民間藝術的傳承重任。這所學校佔地面積10畝,依托長官雜技小鎮,具有優越的教學條件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學校聘請雜技達人胡軍教授基本功,同時,還從附近公立學校選派教師進行文化課教育,做到了學習書本知識與傳習雜技藝術兩不誤。

臨泉縣神龍雜技藝術學校是另一所雜技藝術學校。該校佔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5339㎡,可容納800個學生就學。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該校生源主要是臨泉在外工作和外出雜技演員的子女。學校的教學目標是雜技與武術、影視表演相結合,培養了大量的雜技復合人才,畢業學生多參與各地影視、武術、雜技團隊,從事武打動作、替身演員、雜技表演等,是全縣各景區的文藝表演、實景演出的骨干力量,為國家體育類學校輸送了大批人才,給高層次的武術搏擊俱樂部提供武打隊員。

而臨泉縣豪杰雜技藝術學校則是規模最大的專業雜技藝術學校,該校佔地面積27畝,建筑面積11400㎡,建設有多個標准練功廳、排練室等,挂靠皖北職業技術學校。學校聯合全國各大雜技院團合作辦學,主要招底子好、有潛力的雜技人才,是優秀雜技演員培養基地,為雜技院團輸送尖端人才,重點沖擊雜技藝術類的獎項。2023年3月,該校排練的《軟鋼絲》獲得法國第十屆國際馬戲節金獎。

除了培育大批雜技專業人才之外,臨泉縣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雜技領軍人物,尹燕春、李玉鳳、韋懷彪、尹波、尹紅、侯杰、胡軍、胡思源等,為臨泉民間雜技藝術走向全國、走進世界舞台做出了重要貢獻。

雜技。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雜技。臨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融合發展振翅飛

隨著時代的發展,單純的雜技表演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要。當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東風勁吹時,臨泉民間雜技藝術猶如插上的騰飛的翅膀,迎來了長官雜技小鎮的誕生。

長官雜技小鎮項目用地261畝,投資5.03億元,主要包括育才閣紅色文化區、山陝會館古文化區、雜技文化表演區、特色美食體驗街區等。建設長官雜技小鎮,旨在為廣大雜技從業者提供一個交流發展的平台,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欣賞民間雜技的場所,從而推動民間雜技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走進長官雜技小鎮,雜技小院、雜技大劇院、雜技廣場、雜技樂園、雜技博物館等讓人仿佛進入了一個雜技的世界。在雜技小院內,駐有豪杰、宏揚等雜技專業學校,游客可以近距離看到雜技演員的日常訓練內容。雜技演員在刻苦訓練之余,也會在小鎮內進行流動雜技表演。雜技劇場內,每天都在上演雜技舞台劇等大型高空雜技,通過技藝的展現、情感的流露、人性的刻畫、文化的傳達,賦予每個雜技節目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凸顯雜技的藝術魅力。面積巨大的雜技廣場是演出大型戶外雜技、多人雜技和舉辦重大活動的場所,第五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的開幕式、“大地歡歌·美好安徽”全國夏季“村晚”、阜陽市農民豐收節的舉辦場, 她見証著雜技藝術的發展變化,更見証著老百姓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而在雜技博物館裡,全面展示著臨泉雜技的發展歷程,記載著臨泉2000多年的雜技文化。在這裡,通過觀賞雜技、體驗雜技、深入雜技,為游客帶來一次難忘的雜技之旅。

為促進臨泉民間雜技藝術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臨泉縣還引進了魔幻之都·封神魔幻谷項目。該項目佔地1200畝,總投資29.8億元,著力打造中原地區首個以研究、傳承商周文化為主的研學基地。當封神魔幻故事融入民間雜技表演,帶給游客的是極具沖擊力的視覺享受。目前,該項目已經成為集文化交流、民俗傳衍、特色旅游、文創研究、游樂體驗、生態休閑匯集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勝地。(趙懷勇)

(責編:劉穎、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