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六安交通托起“滿滿的幸福”

2023年10月11日11:0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道路擴容,公交加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告別雨靴,出門上車,坐家發貨,快遞進村,多元化的公共交通讓百姓行得順心舒暢……近年來,六安交通部門堅持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尋對策、找思路,加速生長“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出行,讓大別山老百姓收獲滿滿的幸福。

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六安段。

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六安段。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擴容幸福通道

六安市偏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集山區、庫區、蓄洪區為一體的革命老區。大別山區多山少地,交通不便,山川地理、人文風貌都獨樹一幟,千年以降都是貧困閉塞的代名詞。今天六安的地利,開始在新的歷史時期顯山露水了,崇山峻嶺、溪流潺潺,基礎設施完備,人民安居樂業。

金秋時節,在大別山峽谷中穿山越嶺時,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卻讓人感覺如履平地。正值國慶黃金周,秋高氣爽空氣清新,遠山如黛雲海翻騰,蔚為壯觀的大別山區美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秋日陽光下,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內的別山雅苑度假農庄,游客絡繹不絕。37歲的農庄主人程勇手指門前的公路說,得虧這條旅游扶貧快速公路。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全長259公裡,其中主線193公裡,12條連接線總長65.92公裡,總投資29.97億元。項目於2012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底主線全面建成通車。扶貧快速通道橫跨滬蓉和濟廣兩大高速,直接連接金寨和霍山兩縣共計15個鄉鎮,受益群眾達50多萬人,輻射帶動金寨和霍山兩縣8個鄉鎮、舒城縣萬佛湖鄰近6個鄉鎮、以及金安區九十裡山水畫廊沿線4個鄉鎮,間接受益群眾達60多萬人。

2014年的一天,程勇聽說,正在建設中的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要經過他家所在的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義無返顧地從合肥單位辭職,回鄉開起了別山雅苑度假農庄。“開農庄一直是我的夢想,由於交通不便,夢想被擱置了。”程勇說。

別山雅苑度假農庄就地取材,裝修幾乎全部採用原木設計,不僅內設客房、餐廳等,還配備了100多平方米的農產品超市。如今,農庄生意越來越紅火,被評為“安徽省五星級農家樂”。

如今,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已成為美麗經濟的走廊,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幸福路”。

“修建一條道路,串起一路風景,興旺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六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朱宏介紹,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建設的初衷,就是為了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是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於2009年建成對外開放,多年來由於交通不便,游客較少。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開通后,游客在大別山東下高速后40分鐘就能到達景區,游客人數快速增長。目前,景區年接待游客已達20萬人次以上,較快速通道開通前增長70%。

近年來,六安市交通部門突出規劃引領,激活區位優勢,著力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全市“一橫兩縱兩聯”高速公路網、“九橫九縱多聯”干線公路網布局成型,全市公路總裡程達25307公裡,居安徽首位,高速公路通車裡程404公裡,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縣(區)一小時通勤。

織密富民之路

穿行皖西原野,你實在難以分辨出何處是城市,何處是鄉村。四通八達的美麗鄉村公路,尤如一張銀色的魚網把偌大的山區連成了整體,串起了數百個燦若群星的城鎮鄉村。一排排、一幢幢的廠房和商店,以及各種社會文化設施,把這些城鄉難分的村鎮同現代文明緊緊編織在一起。大多數農家不僅住上別墅式樓房,普及了客貨車和小轎車代替了沿用多年的運輸的方式。

清晨,細雨籠罩下的裕安區西河口鄉龍門沖村,一片寧靜安詳。遠處的山峰縈繞在霧氣中,茂林翠竹,小橋流水,若隱若現,縹緲如仙境。村民吳義法從自家小院走出來,穿過門前平坦整潔的瀝青路,去迎接外地客人來家鄉觀光旅游。

S244羅崗至分路口公路工程(裕安段)

S244羅崗至分路口公路工程(裕安段)。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幾年前,吳義法在外地打工。隨著家鄉的公路縱橫延伸,勾連互通,交通出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18年,吳義法回到村裡開辦了一家土特產店,主要經營當地的茶葉、筍干等大別山土特產。“這麼好的路,再加上農村物流業越來越發達,我現在再也不愁這山貨賣不出去了。”

“公路,已成為老區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把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先行一步,率先突破,努力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朱宏說,目前六安市全市農村公路裡程達22315公裡,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100%、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75%,建制村通四級公路比例100%,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100%,戶戶通道路硬化率87%。

六安以大別山風景道為核心,打造特色品牌點。建成全長800公裡大別山風景道旅游環線,串聯三區四縣,連接滬蓉、濟廣等4條高速,銜接32個重點旅游景區。同時以旅游公路為脈絡,織就慢游循環線。圍繞“1+N”大別山風景道體系,實施旅游功能提升工程,打造12條交旅融合精品線路,天堂寨、白馬尖、銅鑼寨、萬佛湖、佛子嶺等主要景區交通網絡實現互聯互通。緊扣“紅”“綠”兩大主題,建成國家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條、省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條、市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3條。深入推進綠色、生態國省道路建設,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立體景觀線路,實現“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游”。結合“最美路”“示范路”建設,不斷提升路域環境助力發展鄉村民宿。依托山、水、茶、果、驛等生態旅游元素,沿路打造集生態治理、智慧農業、運動休閑、康養旅居於一體的休閑旅游度假地,2022年以來,全市共新、改建民宿70家,接待游客55.17萬人次,經營收入3367萬元。

夯實便民網底

乘公交行駛在皖西城鄉公路,秋風像一隻溫柔的大手,摩挲著大別山北麓的這片土地。豐收的底色浸染山坡,田地裡,稻浪起伏,谷穗飄香。滿滿的收獲、斑斕的景致、舒展的笑臉,共同勾勒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豐收圖景,展現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美氣象。

乘坐公交車的菜農將菜籃子整齊擺放(201路菜農公交)

乘坐公交車的菜農將菜籃子整齊擺放。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每天早上6點前,在六安市金安區城北鎮北三十鋪村201路公交終點站,總能看到一群挑著大大小小菜籃的菜農。他們准時搭乘公交進城賣菜。201路公交也被菜農們昵稱為“菜農專線”。

“以前沒有這班公交車,賣菜可麻煩了。我老伴要把我送到北二十鋪才能坐到車。現在有了‘菜農專線’,1塊錢直達菜市場,省心多了。” 城北鎮新塘村的陳慧蘭高興地說。

對身患尿毒症患者來說,一旦透析就要持續不斷,准時准點到達醫院就醫尤為重要。霍山縣交通運輸局獲悉在通往大別山腹地太平畈鄉沿線有30多透析患者。2020年初,他們專門為沿線的尿毒症透析患者開通公交703線,使透析患者前往縣醫院就醫能夠“趕得上、回得來”,為乘客搭建起了一條有溫度的“生命線”。

公交車延長了線路,開往田間地頭,也“開”進了人民群眾的心坎兒裡。

2022年,六安交通部門順應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全市新增公交線路5條168公裡、調整延伸12條69公裡,增設公交站點21處,新購置34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合理調整公交線路走向、運營班次,去年以來共開辟“菜農公交”專線14條,覆蓋蔬菜產地村75個、直達菜市場9個,日均服務菜農“零換乘”約1000人次。

走進金寨縣寄遞公共配送中心,一條環形交叉、錯落有致的智能分揀線正在蜿蜒運行,來自全國各地、大小不一的包裹在傳送帶上飛馳向前,經激光掃描后,按照所標注的信息,自動落入不同的配送區域。偌大的中轉場內,看不到人頭攢動、嘈雜鼎沸的場景,僅有幾名工人在各自區域巡視機器運轉,處理不規則快件等特殊情況。

“這裡是全省首個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金寨縣郵政業發展中心主任許遠勝不無自豪地說。據其介紹,該中心由政府主建、郵政主營,目前共有23家快遞、電商和商貿企業入駐,實行統一分揀和統倉共配。按照“短視頻直播倉儲+打包+發貨+配送+退換貨”一站式服務模式,中心還配套建設了電商雲倉發貨倉和電商辦公場所,實現商流物流互聯互通。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中心滿負荷運轉下快件處理量每小時高達2萬件,每日處理能力最高可達20萬件。

金寨縣寄遞公共配送中心。

金寨縣寄遞公共配送中心。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六安市高度重視“客貨郵”融合發展,堅持“交通+電商”,打造增收“雲端路”。全力推動農村物流資源融合發展,依托縣、鄉公交站,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暢通農產品銷售、生產資料和生活消費品下行通道。依托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完善農村電商物流服務體系。同時,積極推動高校國企訂單採購該縣農特產品,鼓勵“網紅主播”進行直播帶貨等,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四好農村路”成為了群眾的“增收路”。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地區快件收投總量達3259.19萬件,同比增長35.04%。截至目前,全市7個縣區已有6個開通了“客貨郵”合作公交線路,具備“交郵快”功能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達30個,示范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35個,試點投放無人配送車30輛。

巍巍大別山,傳承紅色基因﹔滾滾淠史杭,激蕩發展脈動。“新征程上,我們將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作為推動趕超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堅持‘鏈上大合肥、融入長三角、牽手大上海’,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進去。以構建‘外聯內暢’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目標,加快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聯通通道工程,不斷提升與滬蘇浙及周邊地區互聯互通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朱宏表示。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的“先行官”。今年上半年,六安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56.8億元,同比增長34.91%,佔年度計劃的63.67%,投資貢獻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GDP以10.95%的增速名列安徽省第二。(吳敏)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