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合肥

合肥:近300名碩博研究生來包河當老師 “靶向引才”推動包河教育從大邁強

2023年07月22日10: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春季校招以來,包河區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舉辦了35場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300余名高校應屆畢業生紛紛加盟包河,其中,博士5人、碩士研究生270人,碩博研究生佔比達80%以上,為將來的包河教育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勁動力。

自7月24日起,包河區教育系統2023年新引進優秀應屆高校畢業生將迎來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作為新一代包河教育人,他們身上有一些不一樣的標簽,來自名校,擁有高學歷,熱愛教育事業。

中科大博士“加盟”包河教育

“坦白講,過去從沒想過走上老師這條路。”孫瑞,雲南曲靖人,年輕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研究生。求職過程中,與導師多次長談后,她將職業方向,鎖定在了更適合自己的教師,並在眾多offer中,選擇了讀書生活十年之久的包河。

這個夏天,經過雙向選擇,即將走上小學英語教師崗位的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晉婉寧,內心同樣充滿期待。“雖然對英語能力有點信心,實習期間從事過相關工作,研究生階段也在學校做過助教,但教學方面的實踐技能,還得多向前輩取經。希望可以盡快進入角色,在崗位上發揮專業優勢,努力做到突破提升。

為優秀高校畢業生持續不斷“送崗上門”,2023年,包河區啟動教育人才招引專項行動,區委組織部、區委編辦、區教體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等多部門聯合,“靶向”發力,廣邀英才。包河區接連舉辦的35場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也在走訪的高校形成了一股“熱流”。“包河宣講隊”熱情的態度、貼心的服務令晉婉寧至今難忘,“他們特別親和,一整個回到家的感覺!”與她同行的安徽校友,也在此次招聘中順利成為包河教師中一員。

據了解,新引進高校應屆畢業生300余人中,除了北師大,華師大等師范院校的學生,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其他專業的學生加入進來。從搞科研“換道”當老師,孫瑞說,在選擇學科學段的時候,腦海裡第一個想起的人,是初中物理老師,將自己引入科學之門的啟蒙恩師。“我也希望可以用自己所學、盡自己所能,傳承中創新,將科研的經歷與體會融入課堂教學,用興趣激發大家的內在學習動力,為更多孩子點亮前行的路。”

“靶向引才”推動包河教育從大邁強。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靶向引才”推動包河教育從大邁強。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教改再現“大手筆” 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樹立“教學第一”導向,堅決推行校園“去行政化”,包河區55名區屬中小學書記校長全部走上教學講台,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不定期到教學一線隨機“推門聽課”。春季校招以來,包河區又開啟了在全國等地的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

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大力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顯著擴大優秀骨干教師總量。

7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大力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發展和創新高地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安徽要在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走在前列。

秉承“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理念,以“向改革要發展,向機制要活力,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現代化教育強區”為課題,包河區從思想觀念革新、體制機制優化入手,按照“招一批、優增量,育一批、挖潛量”的路子,大力引進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鼓勵支持在職教師全面提升,主動回應社會對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普遍期待。

“包河是安徽第一城區、全省人才強區,理應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上走在前、干在先。”包河區校招工作組常務副組長、包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包先斌介紹,“此次教育人才招引專項行動,通過吸納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包河教育人才隊伍,將有力助推區域基礎教育發展,同時為創新人才培養筑牢根基,是包河鍛強人才鏈、提質教育鏈的一次有益探索。”

與之配套的是,繼《包河區中小學校長任期制改革辦法(試行)》《包河區區屬中小學書記校長參與一線教學年度考評工作方案(試行)》等制度出台后,《鼓勵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博士學位的通知》《包河區“雙優”教師激勵辦法》等一系列新制度創新出台,在包河,教師教學能力素質自我提高、共同進步的氛圍日趨濃厚。

“三年升格”行動計劃開啟 推動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躍升

按照教師專業發展規律,新入職前三年是成長關鍵期。為此,包河區按照一人一案、五人一組、項目引領、專人負責的思路設計教師培養方案,擬定“三年升格”培養目標。在路徑設計上,第一階段為崗前培訓。入職前,培訓一周,重點解決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的起步問題。第二階段為“入格”研訓。第一學期,培訓20天左右,重點解決職初崗位適應問題。第三階段為“合格”研訓。第二學期,培訓10天左右,重點解決職初崗位勝任問題。第四階段為“升格”研訓。第二、三學年,培訓30天左右,重點解決持續發展問題。

具體實施上,研訓中,採取校內外“雙導師”制,鏈動市區兩級96個教育名師工作室資源,每名教師選配一名工作室導師和一名本校導師,全程跟蹤指導。此外,建立教師個人業務成長檔案,組建同學科學習共同體,“量身定制”教學關鍵點位研討項目,設立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學科教師培育組織體系建立。從教育大區到教育強區,一個系統性的躍升與質變,離不開時間和耐心。包河區教體局教研室主任王強曾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今年先后參加了20多所高校的招聘工作。

“通過學科知識水平和邏輯能力、應變能力、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綜合考察,我們遇到了一批敢於表達、善於表達,擁有思辨能力的優秀年輕人。”這位有情懷的教育人直言欣喜和期許,“他們的加入,會讓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依托扎實的科研能力和思維體系優勢,為一線的研究性教學找到更多途徑方法。期待更多優秀的教育教研成果寫在課堂上、寫在孩子們身上。”(王嫣然)

(責編:金蕾欣、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