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李俊杰

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百姓幸福,安徽黃山——

和美鄉村入畫來

本報記者 李俊杰
2023年07月20日07: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7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7 版)

黃山腳下、太平湖畔,連片的高山茶園裡,猴坑村村民們勞作正忙。

猴坑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海拔700余米,森林覆蓋率超過90%。

好山好水出好茶。“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村裡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茶產業。”猴坑村黨總支書記方繼凡介紹,目前,猴坑村共有茶園面積5400余畝,茶葉年產值超8000萬元,茶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產業。

近年來,黃山市立足自身實際,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讓鄉村產業發展更旺、人居環境更好、基層治理更有效。

黃山市休寧縣汪村鎮田裡村,小源河穿流而過。走進村子,一個個沿河而建、或圓或方的魚池引人注目。活水進出,烏黑的草魚在池子裡游得正歡。

“我們這裡的泉水魚自古就遠近聞名。早些年,因水體破壞,不少村民家裡的魚池都荒廢了。”田裡村黨總支書記余翠華介紹,隨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浙皖兩省試點,縣裡推行了旱廁改造、垃圾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慢慢地,水質變好,最近幾年,泉水養魚又開始在村裡盛行。

“現在,泉水魚的價格是普通草魚的好幾倍!”余翠華興奮地說,目前田裡村已建208口魚池,開了8家漁家樂,年戶均增收約5000元,“以前是細水長流,不見魚游,如今高山泉水清,草魚都變‘金魚’了!”

不隻在田裡村。眼下,休寧縣有17個鄉鎮發展起泉水魚產業,共有泉水魚池6391口,示范合作社53個,示范專業大戶86家,家庭養殖戶近4000戶,年產量2000余噸,綜合產值達5.35億元。泉水魚產業已經成為休寧縣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黃山市精耕“徽茶、菊花、中草藥、泉水魚”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投入6.69億元發展到村產業項目1604個,打響“田園徽州”“黟品五黑”“歙採繽紛”等區域公用品牌,開發徽茶、徽菊等產品600余款,去年該市農產品僅網絡銷售額就達39億元。同時,通過開展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五微”行動,培育出藝“蔬”臨河、塔川秋色等“微景區”176個,打造旅游風景道10條,鄉村旅游覆蓋全市七成以上村庄。

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黃山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42億元,同比增長75.3%,穩步走出一條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路。

驅車從休寧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的縣道行駛約一個小時后,便抵達位於新安江上游的流口鎮流口村。蜿蜒清澈的新安江源、干淨整潔的通村道路、清新美麗的農家院落……如今的流口村,儼然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

“前些年可不是這樣的。”流口村村民盛杏源指著面前的河道向記者介紹,“過去大家都把垃圾往河裡扔,岸邊挂滿了花花綠綠的塑料袋。自從2016年村裡開了黃山市第一家‘生態美超市’,平日這些被隨手扔掉的垃圾都可以兌換生活用品,大家都不再亂丟垃圾了。”

時至今日,“生態美超市”這一創新模式已經在新安江流域建成了407家,覆蓋新安江流域黃山段沿江所有行政村(社區),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要載體。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洪平介紹,黃山市堅持鄉村綠色生態循環發展,在安徽率先推廣農藥集中配送,全域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同時,打造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建設區域性綠色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推進排污權、用水權、林業碳匯市場化交易,努力讓綠水青山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既要有“面子”,更要重“裡子”。近年來,黃山市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優秀因子,深化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實踐,創新推出“駐村夜訪”“群眾點名、領導接訪”“迎客鬆義警”等有效做法,並依托“生態美超市”“信用超市”等載體,推深做實村規民約積分制,激發農戶參與治理內生動力,引領群眾向上向善。

眼下的黃山市,一幅農業有干頭、農村有看頭、農民有奔頭的新安山居畫卷,正和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在青山秀水間鋪陳開來。

(責編:關飛、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