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圖說天下

安徽各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火熱開展,引導學生了解國情民意、增長知識才干——

行讀江淮,用實踐淬煉青春

2023年07月14日08:35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7月5日,安徽師范大學志願者在銅陵市義安區東聯中心小學帶領留守兒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通訊員 過仕寧 攝

7月9日,在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千畝桃樹種植基地,安徽農業大學的學生在幫助農戶採摘桃子。通訊員 張劉艷 攝

近日,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滿天星”家電維修進萬家志願服務團隊,來到繁昌縣繁陽鎮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為群眾義務維修小家電。通訊員 陳 潔 攝

據記者了解,安徽省121所高校中有九成已經開啟暑假模式。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大都緊隨其后開展。不同類型高校均結合了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育人目標和實踐的具體路線。大學生或走進田野調研、增長本領,或開展科技支農、服務鄉親,或陪伴留守兒童、點亮心燈,或送文化下鄉、田頭上思政大課,在火熱實踐中淬煉青春,收獲別樣的磨煉成長。

走進田野,關注“三農”熱點

7月11日,入伏第一天,由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師生牽頭的一支暑期“三下鄉”小分隊就出動了。在巢湖之濱的巽風湖生態園裡,實踐團隊一行見到了這裡的“大管家”、安農大2017屆畢業生——趙九梅。

“園區現在有哪些功能?”“稻蝦種養成本如何計算?”“綠色農產品如何進行有機農產品認証?”“創業的六七年間,最大感受是什麼?”穿梭在田間地頭,學弟學妹們仔細觀察、認真記錄,拉著大師姐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驗証課本上的知識、探尋新的方向。

隊長余昀是安農大經濟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她告訴記者,從實地調研中,看到了“會算賬”對發展農業經濟非常重要,她和小伙伴們正在收集、梳理各種專業相關數字,對照課本知識,充實進自己知識體系。這支隊伍中還有來自金融、統計、貿易、會計等專業的隊員,大家紛紛結合專業開展調研,學習如何發揮所學知識,為社會作貢獻。

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制藥專業學生謝守諾,在阜陽市西湖鎮參加本學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大開眼界,深深感到知識的力量。“我今年上半年剛上了《微生物實驗》課程,對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充滿興趣,如果能以微生物的力量撬動農業提質升級,肯定很棒。”謝守諾說。

在皖北大地上,她帶著鏟子,拿上滅菌袋和吸液槍,從不同地方進行土壤和水體採樣。村裡百姓看到大學生來了,有時候會圍著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問題。“很多問題我們答不上來,好在有帶隊老師幫忙解答,不少基礎性問題,我們幫鄉親們解決了,覺得很光榮!”謝守諾說,到了實踐中才發現,在課堂上學到了很多知識點,但是轉換成應用時,差距就出來了,隻有在一線“先受教育”,才能讓知識展現力量。

回校后,謝守諾泡在了實驗室,和團隊一起對樣本進行檢測。她告訴記者,等結果出來,他們還要返回調查地,對當地提出合理性的改進建議。不僅如此,謝守諾還在准備生命科學創新比賽,“這趟‘三下鄉’堅定了我參賽的決心,我看到,服務農業農村,需要有情懷,更需要科技的力量!我希望用看不見的微生物為鄉村振興注入顯而易見的力量。”謝守諾說。

據悉,這個夏天,安農大還有300名研究生組成50個團隊也已陸續出發。他們圍繞學校提出的科技小院“百院連百縣”工程,深入“科技小院”,在一線實踐中發現、尋找問題,凝練科研方向,立足江淮大地做研究,努力將研究生 “三下鄉”變成“常下鄉”。

走近群眾,同上思政大課

把“三下鄉”當成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讓學生們有觸動、受感動、去行動,這是很多團隊共同的目標。

7月剛開始,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文藝輕騎兵”實踐隊員們就整裝出發了。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他們探訪懷遠花鼓燈、來安洪山戲、亳州二夾弦、東至六獸燈等非遺藝術、傳唱非遺鄉音、傳承紅色經典、關愛留守兒童,展現文藝輕騎兵戰斗力﹔深入文明實踐陣地,登上社區鄉村舞台,展現青年學子的創新力。

“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是舞台﹔哪裡有需要,就把演出送到哪裡。”這支“文藝輕騎兵”隊伍秉持初心,走過了15年的實踐之路。一開始是由文藝骨干大學生自行組織自發演出,后來學院適應文化發展需要,專門成立藝術實踐中心統籌文藝演出活動,打造了藝術實踐指導教師、輔導員、學生全程參與、全力響應、全情投入的演出志願團隊。

送演出過程中,他們以藝術普及為重點,推動城市鄉村文化氛圍的形成。把演出當作教學,把舞台視為講台,他們通過搭建演出實踐平台,讓團隊成員在學習專業的同時,得到了鍛煉和展現自我的機會,讓教學成果在行走的課堂得到充分展現。

“每場演出,團隊成員既是演員也是場務,起得最早、走得最晚,演出一結束就要在后台收拾樂器、音響,打包、封箱、裝車。大家分工合作,凌晨拆台、清晨搭台是家常便飯。同學們累到倒地就能睡著,都不叫苦,抖擻精神繼續參加下一場活動。”音樂學院實踐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深入百姓中間的演出實踐,讓團隊成員收獲了更大的夢想舞台,專業能力得到提升,視野不斷開闊。從2020年開始,文藝輕騎兵主要演出成員三次受邀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參加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參加了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長三角藝術高校聯盟演出、全國大藝展……

團隊成員們還創新出“文藝演出+理論宣講”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搬上舞台,用接地氣、冒熱氣的群眾語言,讓理論“動”起來,走“新”更走“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祝福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一段段宣講、一首首歌曲、一支支舞蹈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既豐富了百姓文化生活,又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達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關愛兒童,陪伴多彩童年

7月13日,石台縣大演鄉中心學校已經放假,教室內依舊書聲琅琅,操場上各種球類運動開展得熱火朝天。“多虧了這些省城來的大學生!小孩子們每天有人帶著學、陪著玩!”附近的村民紛紛點贊。

這個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暑假到來后,一部分孩子進城和父母團聚,仍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留在村裡,和家中老人為伴。但合肥師范學院的“行知學堂”的“小先生”們的到來,很快打破了這些留守兒童們暑假的沉寂。

“我們的實踐時間有20天,向當地兒童免費提供教育、陪伴活動。”隊長李順妍告訴記者。村裡的留守兒童都來報名了,共25名。這段時間裡,大學生志願者們不僅是他們的“小先生”,也成了他們的親人。

每天從早到晚,大學生們安排了趣味語文、趣味實驗、體育健身等課程。“我們團隊成員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物理專業、體育專業的,大家發揮所長設計了這些課程,希望帶小朋友們學好又玩好,讓每一段童年都不孤單。”李順妍說。

從2012年以來的每年暑假,合肥師范學院學子都會化身“小先生”,踐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舉辦免費的公益課堂“行知學堂”。11年來,足跡遍布全省、輻射全國,參加志願服務的大學生人數數以萬計。

同為師范類院校的淮南師范學院也把實踐對象落到關愛留守兒童上。近日,淮南師范學院團委、法學院組織旭日社工志願服務隊暑期“三下鄉”,來到淮南市高新區玉蘭小學,為這裡的30余名留守兒童帶來了非遺剪紙藝術課程。

手把手教授孩子們剪紙的技巧,講述這項國家非遺背后的歷史文化。現場的小學生們按照志願者所教步驟,在紙上畫上了喜歡的圖案,再沿輪廓裁剪,天安門,小老虎、小五角星、小兔子……躍然而出,五花八門,令顆顆童心收獲驚喜。

淮南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阮愛民也在現場觀摩。“同學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新知識、新文化,自己也能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阮愛民表示,暑期“三下鄉”是同學們運用知識、施展才華、磨煉意志、實踐成才的大課堂,大家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用汗水揮洒青春,用拼搏詮釋夢想”的青春誓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年,該校以“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遴選立項95個實踐服務團隊,參與人員有5000余名師生。除關愛留守兒童外,實踐內容涵蓋理論宣講、國情觀察、普法宣傳、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紅色專項、青馬工程、定向服務等,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更了解社會、貼近群眾,增加愛國情、報國志。(記者 陳婉婉 實習生 呂子琛)

(責編:范曉琳、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