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霍山:七河一渠水連通 河暢岸綠村庄美

2023年06月19日16:0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興修水利,治理水患歷來是霍山的頭等民生大事。”近日,在下符橋鎮水美鄉村建設現場,霍山縣水系連通水美鄉村建設管理處技術負責人吳艷介紹說。

久久為功解“水”難

作為一個庫區縣,霍山縣水資源很豐富。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42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65億m³。縣內河湖庫密布,水系發達,50km²以上河流22條,其中東淠河流域面積2697km²,從西南向東北貫穿全縣,是淠河一級主支流,淮河二級支流,還是淮河的主要洪源之一。近年來,霍山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干,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河湖生態持續向好,河湖面貌不斷提升。

2021年9月,霍山縣積極爭取項目,正式入圍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統籌各類資金,加大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對縣域內河流、渠道、湖塘進行水系連通綜合治理,以全新的風貌激活鄉村發展新格局。

霍山縣是全國第三批42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之一,項目區涉及與兒街鎮、下符橋鎮、但家廟鎮及縣經濟開發區三鎮一區。對區域內但家廟河、山王河、潯陽河、洛陽河、沙凡河、指封河、元可河、淠源渠這8條河渠65公裡河道,進行清淤疏浚、護岸整治及打造人文景觀節點等。

為有效破解縣水利建設資金不足、水資源節約利用效率不高等難題,2021年5月,霍山縣成立了市場化水利投融資主體——安徽大別山水利投資有限公司,成為安徽省第一個縣級實體化運營的水利投資公司,全力保障該縣水利項目融資需求。

2022年7月,霍山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正式開工,總投資約5.77億元,預計2023年底可提前完工。

據悉,項目完工后,霍山集鎮河道防洪標准將達到20年一遇,其他河道5至10年一遇,保護村庄42個,防洪受益面積1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萬畝,受益人口12萬人。

水系連通促振興

“種了這麼多年糧食,可算不用再為水發愁了!”

夏至未至,果熟麥收,萬物競秀。站在正在分蘖變青的稻田邊,下符橋鎮聖人山村種糧大戶陳以祥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

下符橋鎮位於東淠河沿岸、橫排頭水利樞紐上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達三萬余畝,是全縣水稻種植大鎮。

“水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就始終不敢放開手腳種糧食。去年一連幾個月的大旱,淠源渠的水到不了下符橋,但家廟河又無水可抽,可把我們急死了!”陳以祥說種田這麼多年最愁的就是水。

“這座新建的液壓壩共有10塊合頁翻板,跨度54米,高度3.5米,通過手機智能APP,可以遠程控制排灌水位。通過今年上半年這幾次強降水的檢驗,我們鎮的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項目已經初見成效。”在熊家河液壓壩管理房裡,下符橋鎮水利水保站長胡俊靈活操控著液壓壩的開合。

走在下符橋鎮水美鄉村建設河段上,新疏浚的河道寬敞平整,河水緩緩流淌。沿河道精心點綴的雨水花園、生態樹池、人工濕地和仿生態棧道等治洪排蓄景觀,形成一處曲徑通幽的濱河生態休閑區。很多旅游開發商都看中了這裡的水網資源,紛紛投資各類涉水旅游項目。

“等項目建成,翻板壩正常蓄水,那些慢漂的竹筏就可以在這些小樹島之間自在穿行漂流,構成一幅舟在畫中游的江南風景。我們在河道堤岸兩邊栽種的落羽杉、美國紅楓、烏桕、柿子樹等等,一到秋天,樹葉都是紅黃橘等暖色調。在這條靚麗的風景線上,每年都可以舉行沿河自行車賽、半馬等等。下一步,我們還將對下符橋鎮的黑陶文化和大垅台商周古村落遺址進行充分挖掘和展示,將這裡打造成集聚生態觀光、農耕文化體驗、研學教育、鄉村休閑等功能的生態文旅綜合體。”吳艷自豪地介紹著。

人水共生村庄美

“原來我們這條潯陽河河道狹窄,又都是土坡護岸,一到汛期堤岸就有垮塌危險。你看現在,沿河堤岸全部做了生態化修復,新修了7道堰壩取水灌溉,還幫我們修好了下河台階步道和堤頂機耕路,生活生產都方便了!”但家廟鎮觀音岩村“兩委”委員廣聖倉滿意地說。

但家廟鎮是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舒傳賢的故鄉,新落成的但家廟紅色旅游集散中心已經成為全縣紅色教育基地。水美鄉村項目瞄准水環境治理主題,圍繞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中心村等關鍵部位,和當地實施的紅色旅游專項貸項目以及九峰十三洞旅游項目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點。

穿城而過的淠源渠是霍山縣境內最大的一項綜合性引水工程,干渠總長49.1km,是下游與兒街、下符橋、但家廟等畈區鄉鎮的主要灌溉水源。

“這次我們聚合其它項目,下大力氣對全程近50公裡渠道進行了徹底改造,通過渠底清淤、硬化和渠道降坡,防洪標准大大提升,灌溉能力大大改善。通過一系列水生態修復,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淠源渠這個環境‘痛點’已經變成了人人打卡的觀光景點。”吳艷說。

霍山縣水系連通水美鄉村項目以河流水系為脈絡,以特色村庄為節點,突出系統生態治理,連片統籌規劃、水域岸線共治,完美契合“半城山色半城水”的風貌特色和悠久厚重的歷史人文,將濱水經濟產業帶、鄉村旅游產業帶、紅色文化產業帶、農業觀光產業帶串珠成鏈,全力打造出水美鄉村的霍山樣板、鄉村旅游的安徽名片和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示范。(陳波)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