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西遞:聞一葉一語 品幽香茶韻

2023年05月22日16:2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滴答、滴答……”雨聲變得愈發近、愈發清晰。一時間,雨下得又急又密,房檐上濺起的水珠順著瓦溝滴落,敲擊著地面的青石板。“下雨了,進來躲躲雨,喝杯茶吧。”坐在一家茶鋪的阿姨向游客招了招手。

阿姨名叫江彩蘭,今年45歲,在安徽省西遞村裡經營著一家名為“沒事找茶”的店面。上世紀八十年代,西遞村開始發展旅游業,為順應村落發展,與村落共進步,江彩蘭的父母想在家門口做點小生意。於是,從1990年開始江彩蘭的父母著手制作茶葉。江彩蘭年少時深受家人影響,常跟隨父母左右,學習制茶手藝。如今,江彩蘭將店鋪從父母手中繼承下來獨自經營,有時還會到家中的茶園採摘茶葉。

江彩蘭的店中的陳列除各式各樣的茶葉以及包裝盒外,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門口支起的大鍋,這是江彩蘭日常的“工作台”。鍋邊擺放著各式茶葉,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等。江阿姨一邊在鍋裡翻炒著茶葉,一邊介紹道,茶葉炒制是一門學問。鍋的大小、火候的大小、鍋傾斜程度,都很有講究。同時,不同種類的茶工藝也不同,比如紅茶在加工前需要晒好,而綠茶採摘回來后便可直接加工。

制茶的工序復雜,一共有四道工序,分別是殺青、揉、搓、烘焙。與最后一步小火慢烘不同,起初的殺青需要100℃的高溫作為條件進行,因而燙傷是常有的事。當被問到學習制茶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時,江彩蘭是這樣說的:“炒茶的時候要不停在鍋裡翻炒茶葉,防止茶葉炒焦。剛開始經常會被鍋燙傷,一盤茶炒出來,手上好幾處破皮,又疼又痒。”說著江彩蘭向我們展示手中的成年老繭,笑道:“不過久了,成了老繭,就感覺不到了。現在我就用手感受感受,就能知道溫度適不適合炒茶了。我就希望我自個多出點力,把這個技藝傳承下來,別讓它停在我手裡了。”一人、一鍋、一椅,用最簡單的設備,還原制茶最原始的狀態,制出最濃的茶香。

江彩蘭坐在“工作台”前准備炒茶。周欣怡攝

在茶街一眾店名中,江彩蘭的“沒事找茶”顯得與眾不同,這其中,還藏著一段有趣的故事。原先茶鋪的名字叫“沒事找查”,是為了落實西遞村茶葉綠色防控工作,做好茶品質的檢查工作。后來,一位來店裡買茶的顧客看到店名打趣般說道,既然店裡賣茶,為什麼不把“查”改成“茶”呢,讓人一看就知道店裡賣啥。江彩蘭聽了,覺得頗有道理,於是有了今天的“沒事找茶”。

江彩蘭店內一景。朱敬雯攝

店裡的牆壁上還張貼著一些美術作品和手工藝品,這些都是來西遞採風的同學們留下的,江彩蘭覺得這些作品很好看也很有意義,就貼了出來,成為她與同學們之間的一份“獨家記憶”。在與江彩蘭交談的過程中,一位背著畫板,手裡領著畫具的小伙沖進店裡,他拍拍頭上的水珠,說道:“江阿姨,我上次和您定的兩盒茶葉可以拿了嗎?”“快擦擦水,別感冒了。給你備著呢,我去拿給你。”說著江彩蘭遞了兩張紙給小伙,轉身走向店裡儲存茶葉的櫃子。小伙說:“我是來西遞寫生的學生,平時會來阿姨店裡喝喝茶、聊聊天,聽她講講喝茶的學問,我們都覺得很有意思。現在要走了,准備帶兩盒茶葉走。”

江彩蘭正在炒茶。周欣怡攝

每一批來到店鋪的客人,江彩蘭都會給他們沏上一壺新茶,同時還會進行講解,講解的內容大多是關於沏茶的步驟,沏茶的禮儀,茶葉的特性等。“沏茶包括燙壺、置茶、溫杯、高沖、聞香、品茶等,燙壺是將茶葉器具用開水沖洗,不僅可以去除壺內異味,而且熱壺有助揮發茶香……”說著,江彩蘭往茶幾上的茶具中注入熱水,用鑷子夾持茶具,在熱水中清洗,再將水分倒盡。

“店裡不但有中國游客,還有一些‘中國通’的外國游客也會來喝茶,我也會向他們簡單介紹我們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茶文化。”江彩蘭驕傲地說道。

西遞的雨聲漸停,但茶香卻越飄越遠。(周欣怡)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