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從精准度和時效性著手,著力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土地要素保障——
“星期六會商”助項目“加速跑”

星期六,對於安徽省自然資源部門而言,是特別的日子。
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實施的“星期六”土地要素保障會商機制,在破解重大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疑點問題中發揮了顯著作用,保障重大項目及時落地建設。
“面對面”“一問多答”高效解憂
前不久,2023年安徽省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第一次視頻會商會議在省自然資源廳舉行。會商的日子正是周六。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到場。會議室的大屏幕上顯示,合肥市、淮南市、馬鞍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正遠程在線參會。
在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黃發儒的主持下,視頻會議直奔主題,當場協商解決3個事項。
去年12月30日,承載著千年夢想的“世紀工程”——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引江濟淮一期工程2016年年底經自然資源部批復先行用地后開工建設。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工程涉及的6市25縣(市、區)共計89999畝用地,獲得國務院批復。由於地質災害、文物保護等不可抗力以及工程建設條件變化等因素,工程實際用地范圍與批准用地出現一定偏差,涉及合肥、淮南等6市。
會商現場,隨著引江濟淮集團有關負責人提出問題和建議,參會相關部門答復,針對工程實際5378.56畝調增用地、6436.82畝調減用地的變化,建議引江濟淮集團進一步摸排、核實調增和調減用地,確保面積、地類精准﹔對已批准不再使用的土地退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妥善處置補償等事宜﹔涉及的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始組織項目調增用地報批的前期工作等。“我們將成立工作專班,跟進辦理相關事項。”大屏幕上,合肥市、淮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現場表態。
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項目事項會商結束后,馬鞍山市博望區薛津建筑石料用安山岩礦960萬噸/年建設工程項目事項、博望區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成片開發方案公益性配比事項接連進入會商流程。隨著項目負責人提出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林業局、省自然資源廳現場答復意見。“面對面”“一問多答”中,相關部門幫助破解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疑點問題。
“省市縣”“全鏈條”精准施策
“星期六”土地要素保障會商機制,始於2021年4月。為落實省政府工作要求,破解土地要素和政策精准對接難題,保障重大項目及時落地建設,形成有效投資,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以改革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全省經濟穩定增長。
據黃發儒介紹,按照“項目跟著國土空間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會商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對重大項目推進中遇到的規劃選址、用地計劃、土地征收、耕地佔補平衡以及林地使用審核、穿越生態保護紅線論証、環境容量等堵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會商協調,確保取得實效。重大項目如納入年度國家及省重大項目清單的能源、交通、水利、產業等項目,省委、省政府批轉的需省級協調的“雙招雙引”重大項目,其他在用地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項目等。
會商由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共同組織,有關市縣及用地項目單位參加,根據會商內容,邀請生態環境、交通、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參加,利用視頻會商等信息化手段,在周六開展集中會商。會商會后,省自然資源廳根據會商意見,跟蹤項目要素保障落實情況,建立台賬,實行銷號管理。
2022年5月,為深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又聯合印發通知,從五個方面拓展延伸“星期六”土地要素保障會商機制。
“能納則納、能商則商、能優則優、能定則定、聯動互商,這是我們進一步拓展延伸會商機制的五大原則。”黃發儒表示,會商范圍拓展了,在以市為基本單元的基礎上,十大新興產業項目、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省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等用地事項,均可納入會商范圍。會商機制形成省市縣全覆蓋的會商格局,內容覆蓋項目用地“全鏈條”,採取視頻會商與現場會商相結合方式,讓會商走進開發園區、項目建設工地、問題所在現場等,讓項目主管主體不跑路、少跑路,就地就近解決問題,提高問題解決率,確保會商效果。
“精准度”“時效性”化解難題
“會商機制實施后,在用地項目單位和建設用地報批保障相關政策主管部門之間,建立了有效的面對面溝通渠道,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和隱性障礙。”黃發儒表示,這個機制極大提高了土地要素保障的精准度和時效性。
自省土地要素保障會商機制建立以來,省級已召開21次會商會對179個重大項目進行了集中會商,市縣級召開300余次會商會對1000余個項目進行會商研究。
2022年,全省批准各類建設用地46.97萬畝、同比增長9.92%,新橋機場、淮干正峽段、淮宿蚌城際鐵路等38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7.93萬畝用地獲得國務院批復,完成引江濟淮二期、揚州至馬鞍山鐵路(安徽段)、宣城至涇縣高速公路等52個重點項目用地預審、涉及用地13.7萬畝,保障214個基金項目按時開工,推進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和保障。
黃發儒表示,通過會商,不但破解了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疑點問題,還宣傳解讀了土地管理政策法規,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自然資源管理決策部署,實現了“化解一個難題、解決一類問題”,為全省“通過點上問題破解、推動面上問題解決”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范例,下一步將在實踐中持續完善提升,“擦亮”土地要素會商機制品牌。(記者 夏勝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