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328路公交車 你做的好事被發現了

“滴——”
當東方微微露出魚肚白,群山環繞的獨山公交樞紐站已經響起了第一聲汽笛聲,328路線公交車司機馬賢好按下喇叭駛出了始發站。他要准時出現在“燕京路口”站和“樂水路口”站之間的臨時停靠點,為了方便接送一對前往六安市區世立醫院做透析的老夫妻。
早上6:30,早早就在路口等候的林承安和老伴汪華榮,一看到車子靠近,他們就朝駕駛員揮一揮手,車裡的馬賢好也向老人家招招手,然后靠邊停車、拉下手剎、打開后門、解開安全帶、下車,一氣呵成。他先將老人的輪椅搬上車,再與汪華榮合力將林承安攙扶上車。
“家人們、家人們,我已經安全接到老人,他們下午3:30從世立醫院返回,這班車的家人留意下。”安頓好兩位老人后,馬賢好就在“328一家人”27人的微信群裡發送了一條語音,然后再啟動車子繼續出發。
這樣的事情他和其他26位同事已經重復做了將近1000天。前一天,林承安和汪華榮老夫妻兩和另一名受到幫助的病友王秀琴一起,給328線全體駕駛員送來了“服務社會 老人感謝”的錦旗。
林承安老人已81歲高齡,患有腎病和多種慢性病,每周都要去世立醫院進行三次透析治療,328線就相當於他的生命線。
“每隔一天就要去醫院,每次上下車,老頭子很重,我拉不動,這群公交師傅們都會很貼心地上前幫助我。兒子工作忙不在家,多虧了這群孩子們,我現在就把他們當自己的小孩子!”汪華榮一提到這些師傅們就眼含熱淚。
“困難的時候幫我一把,我記一輩子,他們都是活雷鋒。”林承安由衷地表示感謝。
聽雷鋒故事長大的人 也成了“雷鋒”
328線從2018年11月試運行,一共有27名駕駛員,最大的是59歲的王修說,最小的是37歲的聞家軍,平均年齡50歲。
“我們大多是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從小就是聽著雷鋒故事長大的。”328線“線路長”費遠成今年55歲,他說在團隊裡,他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年輕的,因為大家信任他,讓他做這條線的“線路長”。“我們27個人是一個團隊,干什麼事都要統一思想,做有利於團隊團結的事情。獨山是著名的紅色小鎮,從這條線路開通的時候,大家就有一致的想法,外面來的游客多,328線就是名片和窗口,必須讓人家看到我們老區人最好最善的一面。”
328是裕安區城鄉線路,山區路面狹窄,彎道多,車線路長、車流量大,單邊途經大小53個站點,全線43公裡,早晚高峰單趟要行駛1小時30分鐘,平峰1小時20分鐘,全線每年累計運營120萬公裡。
在328線,所有的駕駛員都堅守著一個原則:“向雷鋒同志學習”,不計個人得失,一定要把乘客安全地送達目的地。
“從組建之初,我們就准備把這條線當做文明號來打造。因為山區道路不好開,所以選配的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以前他們都開過農班車,對線路熟悉。沒想到他們自己把這條線路做成了‘雷鋒文明號’。現在好多乘客都在跟我反映,哪個哪個師傅又幫他了,誰誰誰就是活雷鋒。”六安惠民公交裕安分公司副總經理常雲竹自豪地說。
從路線開通,27個人就組建了一個群叫“328一家人”。他們從來沒有全體人員聚齊過,也沒有一張27個人的合影,雖然人在路上,彼此的心卻連在一起,大事小情都在群裡溝通解決。有時候三三兩兩在駕駛班休息時,就互相說說路上遇到的一些情況,哪位乘客需要幫助,哪位乘客有什麼困難,要及時關注。像林承安、汪華榮老人的事情,就是汪紅兵、費遠成、盛先林在休息時聊天發現的,然后發動整個團隊為老人提供更多照顧。
328線最早的一班車,乘客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學生,他們要麼是去醫院看病、做透析的病人,要麼是趕早上學的孩子。師傅們都會默默記住這些乘客的上下車站點信息,有時候某位乘客沒有按時乘車,他們都會很擔心,在車停穩的時候,會通過微信群發語音讓下一班車的同事留意下。
“他們真正做到把乘客當成家人,講這個一點都不夸張。”常雲竹說,“他們經常聊怎麼幫別人的事,但是從來不提自己在路上做了什麼好事。”
從“向雷鋒同志學習”到行動自覺
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328線的駕駛員師傅們也是一樣默默無聞。他們做了自己認為是“伸把手”的事,但卻被別人記在了心裡。
“救火英雄”王文明,是在領用物資材料時,被同事發現他車裡的滅火器空了,一問才知道,被他救火用掉了。
王文明是328線的成員之一,今年49歲。2022年12月13日上午8點左右,他正駕駛著公交車,途經界牌石附近,發現路邊一輛小貨車火苗竄動,濃煙滾滾,車主在一旁束手無策,眼看⽕勢越來越大,他迅速將車安全靠邊停穩后,向車內乘客說明情況,征得同意后,立即拿起車內配置的滅火器,不顧個人安危以百米沖刺般的速度跑向著火現場,迅速使用滅火器,對准火焰根部噴射,開始滅火。由於火勢較大並沒有壓制住,一瓶滅火器已經用完,他又快速地回到車上拿起另一瓶滅⽕器,再次飛奔到著火現場,終於將火扑滅。
“救人英雄”盛先林,是被公交線路隊隊長孫越在查看行車記錄儀發現的。
盛先林也是328線的成員之一,今年44歲。2021年9月28日,盛先林駕駛公交車行至裕安Y315公路六裡沖路段時,看到前方一輛奧迪SUV超車后忽然失控發生側翻,盛先林將車靠邊安全停穩后,跟一位乘客一起下車,合力把車主成功救出,隨后盛先林幫車主報了110並聯系到了家人。
疫情期間公交車停運,盛先林主動在社區報了志願者,還受到了獨山鎮政府的表彰。
“這麼多好人好事你怎麼不上報?”
“這不是應該干的,誰碰到了不伸把手啊,沒啥大不了的。”
孫越看著他又好氣又佩服,有的單位都在上報好人好事,想為單位增光添彩,到328線這裡,都在做好人好事,卻沒一個人上報,她還得一張車一張車的行車記錄儀翻。雖然有些累,卻翻出了真實的故事,感人的瞬間。
明年就要退休的王修說師傅,是團隊裡年紀最大的成員。他也一直跟其他成員一起在328線上發光發熱,並沒有因為自己快退休了就躺平擺爛。按他的話說,“在崗一分鐘,發熱60秒。”
最小的成員聞家軍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部隊時就曾被評為“優秀士兵”。他說,跟著老哥哥們一起學習愛崗敬業、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品質,能讓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做新時代的“螺絲釘”
時代在變,學習雷鋒的方式在變,但雷鋒精神的底色從未改變。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328線53站,好事做了120萬公裡。從“向雷鋒同志學習”到將“雷鋒精神”發展為行動自覺,沒有哪一種精神比長存於人們的行為中更永恆。一群聽著雷鋒故事長大的孩子,如今也成為了“雷鋒”。
“他們是新時代的‘螺絲釘’,‘雷鋒精神’被師傅們發揚的淋漓盡致。”很多乘客都對這群師傅們欽佩地豎起大拇指。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328線的27位師傅,是六安所有交通人的一個縮影,他們將行業文明創建和城市文明創建緊密結合,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行業內越來越多的人,用凡人善舉,不斷在城市中傳遞溫暖,傳遞文明。他們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胡冠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