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拼開局 不負春“雨”期
馬鞍山市雨山區奮勇爭先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

一年之計在於春,開局起勢見精神。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實現高質量發展,落點是一個字“拼”,關鍵在開局。
新春伊始,雨山區接連召開“新春第一會”、“對標一流、檢視五問”推進重點工作提速增效專題會,目的就是進一步提振全區上下抓招商、攻項目、保民生的信心,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提效能、拼經濟的決心,通過大討論的方式比成績、賽亮點、找差距、談思路、鼓干勁。
登高望遠,比學趕超。一張張成績單,一份份任務書,一幅幅作戰圖,激揚起全區上下干事創業的澎湃激情,也奏響了雨山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春天序曲”。
在“拼”與“搶”的激情中開拓創新、敢闖敢試
1月29日,雨山區小視科技人工智能科技谷項目正式簽約,正式拉開了雨山區招商引資的戰幕,同時也為2023年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打響新年“開門紅”。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要想有強勁產業賦能,必然需要招大引強,有龍頭企業領航。2023年,雨山區圍繞制造業三年倍增攻堅年要求,將深化對接在談的重點項目,積極推動與向山EOD央企的合作,搶抓新年以來出國招商的新機遇,挖掘一批存量外資項目資源,發揮好主城區優勢、服務優勢。
駐外聯絡處招商一直是雨山區的強項。今年,雨山區還將持續放大駐長三角聯絡處的南京資源優勢,積極對接各聯絡處區域的龍頭企業,同時結合向山地區正在征遷整治的一批新的建設用地,做好項目資源的匹配。利用基金招商,力爭吸引一批高成長性的項目落戶。雨山區還將圍繞智能制造、功能性材料主導產業,積極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促進以商引商、以企引企,促進產業鏈做大做強。
發展離不開園區建設。作為雨山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雨山區正著力加快推動雨山經開區“東擴南進”,實現5平方公裡擴容,推動園區擴容提質增效。同時,加快推進“七未”項目攻堅,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竣工投產。
對標一流地區,雨山區深知需快馬加鞭、奮勇爭先,壯大產業集群的“磁吸”效應。今年,雨山區仍將積極參與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與長三角地區產業配套互補的產業體系。著力以功能性材料產業集聚為主攻,以泉峰智能、中鋼天源、瑞泰馬鋼等企業為重點,積極培育功能性材料產業龍頭企業,吸引帶動全產業鏈發展,力爭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功能性材料產業基地。
2023年,雨山區還將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城區、省際產業園區等合作共建。承接滬蘇浙一般制造等非核心功能疏解和高技術溢出,強化政策引導,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功能性材料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
發展是硬道理,環境是硬條件。雨山區將通過開展“優環境、穩經濟”活動,深入推進為企服務“十字工作法”、企業接待日活動等,做到高效服務、無事不擾、精准紓困,用真情和服務讓企業感受到溫暖和尊重,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下”“發展好”。
在“踐”與“悟”的改革中自問自省、踔厲奮發
前不久,雨山區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出爐,平塘小區、雨山六村、荷西嘉園、舟橋新村等7個居民小區榜上有名。根據雨山區住建交運局所列計劃,將按照住宅小區、商品房小區、安置房小區等,實施基礎類、改造類、提升類改造。
一直以來,雨山區都致力於城市能級提升,聚焦城鄉融合並進,在提升宜居品質上持續用力。一方面,雨山區圍繞打造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升級版的要求,抓住“兩個環節”高標准建設,加快實施棚改、老舊小區改造等工程,不斷補齊短板、完善功能、促進城鄉融合。另一方面,雨山區對全區實行精細化管理,大力實施“最干淨城市”三年行動計劃,深入開展“八大攻堅戰”,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數字化城市邁向智慧化城市。
2023年,雨山區在基層治理精細化的基礎上,還將深入推進“皖美紅色物業”建設三年行動,2023年底前力爭實現物業服務覆蓋率、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率、黨組織組建率3個100%,實現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網格)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基本建立。
在前一年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基礎上,2023年,雨山區還將深入推進三級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體化、實戰化、實用化建設,深入開展達標提升行動,持續加強網格員培訓、考評、管理和保障,發展壯大“1+2+N”網格服務團隊,提煉更多基層經驗做法,全面提升基層社區(村)網格化服務管理能力水平。
2023年,雨山區還將智慧化打造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整合信息資源,進一步健全數字化平台相關制度體系。持續推進“物管城市”項目試點工作,在安民街道基礎上,總結試點經驗,並逐步向其他鄉鎮、街道推廣。
好的城鄉環境還需要好的生態環境相映襯。2023年,雨山區將圍繞打造生態強區目標,抓住“一江一山”兩個重點,打造長江大保護樣板區,打造EOD綠色轉型示范區。一方面,持續鞏固提升長江東岸整治成果,重點開展長江、採石河、慈湖河等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提升濱江濕地公園功能,加快推動濱江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農文旅融合示范項目,打造沿江生態景觀帶和採石河沿線景觀帶。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向山地區環境整治,加快推動向山地區EOD綜合項目,重點打造向山綠色產業發展集聚區,努力實現“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
在“學”與“思”的對標中“一改兩為”、凝心聚力
在雨山區“眾拓智慧養老”公眾號的“智慧生活”菜單裡,人們可以清晰直觀地查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養老助餐食堂,同時也可以對全域養老助餐食堂、日間照料中心點位分布有著清晰的認知,而這些正是雨山區老年人正在享受的智慧養老的服務項目。
漫步雨山區,在街道社區,隨處可見一個個醒目的社區養老助餐食堂,每到飯點,老人們便拿著飯盒,神採奕奕地來到食堂,打上自己愛吃的菜慢慢享用,“社區食堂”用餐已經成為很多雨山區老年人的“標配”。
關注“一老一小”一直是雨山區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路徑。2023年,雨山區還將在已建成的56個老年食堂(助餐點)的基礎上,鞏固提升其服務質量。根據市情、區情實際,力爭在全省率先建設養老助餐中央廚房,新增城鄉老年食堂,滿足雨山區老年人助餐需求。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深入,雨山區學習借鑒了長三角先進地區經驗,將在全力創建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示范區上下功夫,拓寬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與家政服務和家庭醫生的深度融合。同時,深化全區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運營工作,建立“五社聯動”工作機制,實現社工站工作提質增效。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雨山區也十分關心關注青少年的發展工作。2023年,雨山區將持續落實“雙減”政策,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加大教育創新力度,探索推進中學的集團化辦學,加強與上海、南京、杭州等發達地區的教育教學交流,著力提升全區初中的辦學水平。認真落實雨山區“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雙普”創建工作,提升幼兒園管理與辦園水平。
過去的三年,雨山區在平安雨山、健康雨山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2023年,雨山區仍將持續加強科普宣傳和政策解讀,提升單位、家庭、個人健康意識,提高群眾自我防護能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建立健全醫療資源雙向交流、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長效機制,建成有序的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服務模式。全力推動長三角醫療衛生一體化工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推進雨山區人民醫院新建等項目建設。堅持抓民生、促和諧,不斷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彭林 畢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