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教育

願化清風潤桃李

——記懷遠一中教師宋文武

2023年02月13日11: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年1月23日,懷遠縣城尤其寒冷,蒼天板著面孔,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告別儀式上,妻子早已哭干了淚水,同事哽咽無法自抑,學生悲泣長跪不起……靈車啟動,花籃翻涌,哀樂悲戚,送行車隊緩緩移動,無盡的哀思伴著送行的長龍……這是為共產黨員、懷遠一中教師宋文武送別時的情形。

宋文武,男,1975年7月出生,安徽懷遠人,中共黨員,懷遠一中一級教師。從教二十三載,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學子和社會人才。在完成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他勤學好讀,感悟思考,筆耕不輟,先后創作散文、詩歌和小說等文學作品近七十五萬字。1月14日23時54分,他的微信朋友圈這樣記錄:閱卷結束,寒假開始!1月15日,寒假第一天下午,宋文武突發腦溢血,1月19日,經搶救無效,猝然長逝。

用心用情對待每個孩子

1999年9月,24歲的宋文武大學畢業后成了母校懷遠一中一名語文教師。人生總是輪回,宋文武當年向往母校,后來成為母校的學生,他渴望和母校老師一樣,成為這裡的一員,如今他真的加入了這支隊伍。

像所有的年輕教師一樣,宋文武剛剛入校時,沒有從教經驗,即使擔任主要科目的教學,也總是迎來同行質疑的目光。但他並不管這些,“大凡世間的事兒,不必太計較他人的眼光,隻要自己盡心即可。”為了提升教學能力,宋文武用全部教學之外的休息時間讀書思考,琢磨提升。

“他都是盡職盡責完成著學校分配的各項任務,從不挑肥揀瘦。”據最初幾年與宋文武搭班共事的老師回憶。對宋文武來說,同樣是教書,面對的都是孩子,何必要厚此薄彼呢。“功夫不負有心人”,宋文武經過艱辛努力,用成功的事實和完美的答卷徹底消弭了他們的顧慮。

數年后,在同事的贊賞和學子的掌聲中,宋文武的影響和名氣也不脛而走。他的肩上迎來了更重的擔子。2015年,基於宋文武多年來教學取得的成績和口碑,他被任命為“華博班”的班主任。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把一個班級當作一個家庭,彼此關心,互相團結。一個班的學生來處不一,環境不同,生活差異……班主任就要針對這些情況,付出心血,關愛他們,同時為他們營造互相照顧關愛的氛圍,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度過天真快樂的時光,為未來美好人生做好奠基。”對宋文武來說,教書育人與其說是工作,實際上是一項靈魂塑造工程。

“把學校當成家,每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他的學生高蕾回憶起宋老師的點點滴滴,淚水奪眶而出。

正因為是一個家庭,把自己當家長的宋文武曾說:“不管好與差,都是我的孩子。隻不過讓他們揚長避短,快樂成長,蓬勃向上,追求真善。但我必須一樣看待。”

同事說宋老師面對學子,表現出的是一位恩威並濟的嚴師形象。但后來方知,不到萬不得已,他對學生總是溫和關愛,很少批評指責,發火動怒,怕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因這一時期,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思維活躍、自尊心強。

有次上公開課,平素緘默的宋文武,一到課堂便來了精神。公開課被宋文武講授的異常精彩。這時他發現一名本來學習不太好,課堂常開小差的學生,眼神分散,思想並不在聽課上。他為了讓這名學生長點記性,不顧那麼多的評審專家和老師,突然提問授課中剛剛遇到的一個問題,結果這名心不在焉的學生答非所問,引得哄堂大笑。雖然授課沒有達到宋文武自己要求的最佳效果,但從此這名學生改掉了聽課開小差的習慣,后來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一所重點高校。宋文武就是這樣,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差的學生。

二十多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出自宋文武門下的學生就有蚌埠市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錄取清華、北大、香港大學、浙大等諸多名校學子已不下百人……溫暖的陽光下,當年那一棵棵樹苗都躥成了參天大樹……

書寫“三尺講台”最美的風景

默默耕耘中,宋文武歷經教壇風雨,走過春夏秋冬。他以嫻熟風趣的授課風格駕馭著枯燥的課堂,學生們聚精會神,流連忘返。這背后傾注了宋文武大量的心血。

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課堂內容,每每教授的文章,他都找來相關輔助資料和故事,對學生現場解讀輔導。如上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老舍的《四世同堂》……他總是邊講邊放著電影,並配說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他認為這樣能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有助於學生記憶……

為了鼓勵學生學好語文,提升寫作能力,激起學子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宋文武牽頭編辦了校報《荊璞》和《語文寫作》,傳遞校園各類優秀信息,刊登學生佳作,開展征文活動,解答教學疑難……經常的寫作磨煉,許多在校學生語文和寫作水平明顯提高,一些學生的文章見諸各類報刊和文學刊物。也正是在宋文武漫長的語文和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字水平的同時,也自然提升了自己的文學水平。2009年7月,在“太和三中杯”安徽省第四屆校報校刊評選中,宋文武被評為“十佳校報編輯”。同年8月,宋文武被評為2008-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枯燥而充實的教學生涯,疊加著漫長的人生歲月。轉眼宋文武過了不惑之年。隨著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的紛至沓來,宋文武成了懷遠家喻戶曉的名師。他不止一次地告誡學生,也告誡自己:“作為老師要為人師表,教你們誠實守信﹔而你們作為學生,就要好好學習,成為有用之才。但無論在哪,都要先做人后做事。”

宋文武深知,要想帶好學生,必須率先垂范,身體力行。

一個高三班,系著幾十名學子的未來,連著近百位家長的期待。宋文武為此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他在語文授課時,教導學生,要用詞妥當,表達精准,切記馬虎含混,大而化之,“就像寫字,寫得可以不好看,但一定要讓人認識。這樣才不至失之毫厘,謬以千裡。”他不僅在教學中對具體學業求真務實,而且教育學生在校遵紀守規上也要規范嚴肅。他每天早晨六點鐘到校,每晚十一點半離開,風雨無阻,堅持不懈。

“他是我人生的燈塔,給了我航向。”他的學生許銳哭著說。

宋文武在教學工作上絕對是一位狂人,他為了趕時間,很多次來不及吃飯,就空著肚子上課﹔要麼就是一桶方便面草草充飢了事,但他絕對不會耽誤孩子。在他的舌尖上,很少有常人擁有的美味,翻開他的朋友圈,“方便面”、包子稀飯佔據了半壁江山,這基本上是他全部的餐飲世界……他絕非在辛苦自己,而是無意間用一種敬業盡責詮釋一名教師默默地付出、奉獻。

可貴的是一直做好事

宋文武出生在懷遠縣淝河邊的一個小村子裡,成長路上,每每遇到困難,總有好心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工作后,當他初具基本生活條件的時候,心底那顆播種愛心的種子開始悄悄“萌芽”。

在宋文武的班級裡,有一些孩子來自農村,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生活十分困難。當他看到孩子清苦甚至挨餓時,不能平靜,總會想到自己的從前。“多好的孩子呀!”宋文武要幫助家庭生活困難的孩子走出沼澤,走向未來和新的生活。

有一次,一位學生來找宋文武,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沒錢吃飯,宋老師隻說了一句“我的飯卡拿去隨便刷”,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飯卡塞進了學生手裡。

還有一次,他得知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境貧困,在學校生活非常困難,他就主動和該學生對接,不定期給予學生經濟上資助,直到那位學生順利考取大學。這件事情,還是那位學生在懷遠縣教研室主辦的《榴火》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被發現的。

主動資助學生慢慢地變成了尋常舉止。直到宋文武的突然離去,妻子在整理遺物時,這些事才“真相大白”:一些字母代號和捐出的錢數,並沒有真正姓名的捐助對象。

據粗略統計,宋文武生前捐助的對象達30人之多。

宋文武把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為此需要付出自己無私的愛。他由此俯下身子聽他們的心聲,聽他們的傾訴﹔久而久之,他離不開孩子,孩子也離不開他。

一段時間,宋文武無意發現學生陸某上課開小差,經常缺課,有時在背地傷神,情緒有些低落。宋老師委婉地靠近他,漸漸發現他厭學,遂多次找他談話、談理想、談家庭、談人生、談未來……他的愛心和付出沒有白費,他終於從迷霧中走了出來,能主動為班裡做些有益的事,從此不再厭學,成績迅速上升,從此走出自卑,投入了火熱的學習生活。后來考上一所重點大學。

孩子們親切地喊他“老宋”,喊他“宋爸”……那種親昵勝似骨肉,已經遠遠超越了俗世間的師生關系。

他篤信,隻要每個人都奉獻,人間一定會更美好。

宋文武的妻子在整理遺物時,在家裡隱蔽處還發現了一沓厚厚的獻血証。自2002年首次參加無償獻血,至2022年12月的二十余年時間裡,宋文武累計無償獻血13200毫升,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銀獎、金獎……汩汩熱血彰顯人間大愛,宋文武默默地用自己的熱血為他人的生命“續航”。多年來,在他的影響下,已有200多名學生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

有人說,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做好事。

宋文武就是這樣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后。

1月23日那天,天南海北的學子們都來送他們敬愛的宋老師最后一程,更多的陌生人也陸續加入了送行隊伍,此刻,荊涂低垂,渦淮嗚咽,花海翻騰,挽幛蔽空……這是對一位平凡至誠卻無私高貴靈魂的充分肯定。

“我在懷遠干了喪葬生意二十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花圈,宋老師,好人!”一位喪葬生意人說。

如果生命可以召喚,“老宋”“宋爸”“好人”……有多少聲音在呼喊:宋老師,您不要走!

宋文武走后,文友同事、作家同仁、媒體記者、網友親朋……陸續撰文紀念,祈祝一顆如此真性美好的靈魂能夠永生。

桃李不語,赤子情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優秀園丁,宋文武用短暫的生命抒寫了善良質朴與正氣執著的人生,他把愛心、真誠獻給了學生,把青春、激情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二十三年如一日,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詮釋著人民教師的使命,用堅守和承諾澆灌著滿園桃李。(年福燁 宮樺 張楠楠)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