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堅定信心 開局起步)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08日 第 01 版)
江蘇南京,小西湖片區張燈結彩。“這房子比我年齡都大,改造根據需求量身定制,我們都很滿意。”60多歲的徐有榮幾乎每天都來一趟,看看老宅的改造進展。
江西南昌,涉及約5000戶居民、投資超1.5億元的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雨污水管道改造、弱電管道敷設等已完成,目前正進行綠化和外牆安全整治,爭取早日讓小區穿上‘新衣’。”中建一局項目經理李志明和工友們鼓足干勁,全力沖刺年底的完工目標。
重慶渝中,臨崖而建的戴家巷頗具山城特色。“這裡有記憶中的鄉愁!”這個春節,戴家巷燈籠高挂、煙火氣升騰,單日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3倍。
一個個惠民項目、一幕幕生活場景,記錄著城市更新行動的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有利於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發展新動能,暢通國內大循環。開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持續在解決突出民生難題、創造高品質生活上下更大力氣、花更多工夫。
服務優化、環境優美,城市生活更舒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區學習聲樂、公園遛彎健身、農貿市場買菜……自打加裝電梯,年近七旬的貴州貴陽市花溪區十字街社區居民李純珍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以前沒電梯,拎著大包小包爬樓很頭疼,現在方便多了。”午餐時間將近,李純珍撥通社區養老服務站的電話預定飯菜,“養老食堂兩葷兩素一湯,每頓隻要10元。”
2022年,十字街社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圍繞“一老一幼”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站、改善提升幼兒園硬件設施等,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我們正加緊建設智慧停車場,解決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十字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段頔介紹。
在北京朝陽區芍藥居三社區,破舊涼亭變身彩虹格柵頂棚、石材矮牆改造成休閑座椅,佔地面積僅1400平方米的荒廢邊角地,如今秋千、滑梯、蹺蹺板等設施完備。“小微空間改造雖是‘小面積’,體現的卻是城市宜居與人民幸福感受的‘大指標’。”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朝陽分局規劃科科長鄭璐說。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2022年,我國實現新開工改造5.1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年度目標,開工建設城市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超過4600個。
今年,北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計劃新開工300個、完工100個,老樓加裝電梯新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上海將完成中心城區零星舊改12萬平方米,實施舊住房成套改造28萬平方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預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以上,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將大力推進加裝電梯,開展住宅外牆安全整治、適老化改造等群眾關切的項目。
老舊小區換上新顏,城市生態也在持續改善,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天氣轉暖、草木萌動,江西吉安市遂川縣今年新開的茶香公園人氣頗旺,居住在附近的方九生經常陪家人來這裡散步:“空氣挺好、離家不遠,濱水休閑區、兒童活動區等一應俱全。”遂川縣住建局負責人彭家斌說,今年力爭投入使用6座“口袋公園”,實現園林景觀、休閑游憩等功能的有效契合。
加強園林綠化建設,2022年各地建成群眾身邊的“口袋公園”3520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行垃圾分類,居民小區平均覆蓋率達到81.3%﹔穩步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綜合承載力明顯增強。今年,我國預計新增和提升城市綠地2萬公頃,建設“口袋公園”3800個、綠道4000公裡。
設施完善、智慧轉型,城市運行更高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功能和規模的擴大,城市運行系統日益復雜,安全風險有所增大。各地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運行更加安全高效。
基礎設施補短板,增強安全韌性。
湖南岳陽,瑤塘坡社區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現場,挖掘機和清運車輛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往開挖的溝槽內鋪墊中粗砂。“周邊不少老舊小區,管道常年失修、流水不暢,雨季容易積水內澇。我們要對地下管道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確保暴雨期間有足夠口徑的管道排放雨水。”中建二局項目經理蒲偉介紹,今年新開工建設的管道預計將超過30公裡。
200米開外的湘北市場居民區,去年剛完成改造。“以前下雨積水最高到1米、臭氣熏天,管道改造后大雨不內澇,踏實多了!”在小區住了10多年的居民周勇良感慨。
2022年,我國實施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開工項目1.69萬個、完成投資近千億元,新建和改造城市污水管網2.2萬公裡,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今年,將新開工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10萬公裡以上,改造建設雨水管網1.5萬公裡以上。
社區治理更智慧,賦能美好生活。
人臉一掃、自動識別,安徽合肥市瑤海區三裡街街道紫雲府小區的大門應聲而開。“不用帶門禁卡、很方便。”小區住戶石超邊開門邊介紹。沿著小路向前,高樓上的攝像頭映入眼帘。“別看它小,一包垃圾、一個酒瓶、一個煙頭都能拍見。”小區高空拋物曾讓石超煩心,“之前接女兒放學,差點被酒瓶子砸了。”
瑤海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穩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通過豐富場景應用等方式,助力社區基層治理。今年合肥市將擴大智慧社區試點,建成8個智慧社區、50個智慧小區,創新智慧關懷、智能守護、智感通行等場景,並且推動智慧平安小區向城中村等覆蓋。
在成都,智慧養老、智慧安防、智慧家政等個性化生活服務,正進入小區院落和家庭生活﹔在南京,通過“街坊”小程序,市民可以在線選購商品、使用報事報修等功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加緊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機更新、復合利用,城市文脈傳承延續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各地因地制宜,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更多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活起來、傳下去。北京東城,草廠四條胡同青磚灰瓦、曲徑通幽,氤氳著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蘊﹔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白牆黛瓦、飛檐翹角,軟木畫、油紙傘等民間藝術相映成趣。
老街區成為新風景,激發內生活力。
春節期間,位於山東青島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1907光影俱樂部很熱鬧。樓上,電影博物館泛黃的電影海報、彩色的玻璃幕牆,引人懷舊﹔樓下,烤脆皮豬肘、奶油蘑菇湯等美食,吸引顧客。“下午3點還不斷有人來用餐,營業額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1907光影俱樂部市場總監孫鵬介紹。
始建於1898年的中山路,曾是青島最繁榮的街區。隨著城市發展重心東移,這條百年老街逐漸沉寂。“2019年,我們開始對中山路進行改造,既尊重原本的歷史風貌,也引入博物館、咖啡店、書房等新業態,今年將實現整體開街運營。”青島市住建局城市保護和更新處處長張敬星介紹,今年青島市將繼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
老廠房煥發新生機,帶動產業升級。
嘉陵江畔,紅磚黛瓦。廢棄10多年的鴿牌電纜廠“老樹發新枝”,成為總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重慶大學設計創意產業園。
“我們改造了19棟‘沉睡’廠房,有寫字樓、講堂、展廳、餐廳等。今年還要繼續優化廠房空間、完善觀景平台,讓這裡更具創意。”重慶大學設計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樹生介紹,如今產業園吸引了不少創意設計項目團隊進駐。
在上海,楊浦濱江創智中心1月份正式開工,電站輔機廠舊址將通過開發建設,成為集辦公、科技、展陳、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體﹔在天津,今年正式啟動天津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整個施工周期需5年,第一機床總廠本體將成為天津市重點工業遺存保護區和產城融合示范區……
截至2022年,全國共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余片,確定歷史建筑5.95萬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和歷史建筑修繕工作,增強宜居性和安全性。同時,加強老房子、老街區歷史文化價值的評估和保護利用,以用促保,打造一批精品街道、創意園區、城市客廳等活力街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群眾在城市生活將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本報記者丁怡婷、劉新吾、蘇濱、游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