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涇縣:跨越崛起譜新篇

十年,一個砥礪奮進的時間標尺。
十年,一個跨越趕超的發展刻度。
展開這十年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涇縣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36萬涇縣兒女用汗水澆灌希望,以實干篤定前行,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發展篇章。
這是意義非凡的時代征程——
涇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闖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蝶變之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貢獻“涇縣力量”。
這是逐夢未來的厚實答卷——
十年來,綜合實力持續增強、重點改革邁向深入、工業升級步伐加快、城市發展突飛猛進、社會保障擴面提質、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改革開放全面深化。
奮進新時代,書寫新榮光。在振興發展的浪潮中,涇縣正蓄積新一輪發展動能,全力實施涇縣現代化建設崛起趕超戰略,朝著奮力建設開放美麗人文幸福新涇縣的新目標鏗鏘前行!
奮楫揚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時間見証前進的步伐,歲月銘刻奮斗的足跡。
鋪展這張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每一筆勾勒、每一處著墨,都讓人印象深刻、心潮澎湃。
碩果累累,數字作答——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2%。
榮光滿滿,熠熠閃光——
獲評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縣、全國交通強國試點縣、國家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縣、中國魅力文化旅游名縣、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等榮譽。
這是跨越崛起的十年!
項目支撐更加有力。謀劃實施項目525個,總投資2009.14億元,完成投資429.93億元。牛嶺水庫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 19.1558億元。青弋江綜合治理工程全線竣工。中國宣紙小鎮、雲嶺紅旅小鎮、桃花潭文創小鎮等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優化“雙招雙引”體制機制,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78個,到位省外資金440.07億元。
平台建設不斷完善。成立國控集團,縣屬國企實現整合優化。成功舉辦中國電機及系統發展論壇等活動。園區布局持續優化,縣開發區入駐企業由252家增至388家。雲嶺園區能級持續提升,城西園區、蔡村新材料基地加快籌建,電機泵閥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完成基礎建設。
這是敢為人先的十年!
重點改革邁向深入。黨政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公務用車改革全面完成。鄉鎮綜合執法改革、村社共建扎實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啟動。完成全省首單林業碳匯質押貸款,農村“三變”實現全覆蓋。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出台“涇縣優化營商環境政策”68條,“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入推進,常態化開展“為企優環境”活動,如“新春訪萬企”“優環境、穩經濟”。解難紓困實體經濟,減稅降費5.5億元,兌現獎扶資金6.2億元。市場活力持續增強,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2萬個。商事制度改革獲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勵。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高新技術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4%。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16億元。建成國家級創新平台1個,省級創新平台9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7戶,國家級電動機產品質檢中心完成建設,獲評全省質量強縣。
這是步履鏗鏘的十年!
工業升級步伐加快。主導產業持續壯大,高效節能電機重大工程入選省第三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電機泵閥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入選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皖南電氣、威能電機建成投產。皖南電機榮登中國機械工業500強。氟塑料泵全國市佔率超七成。宣紙小鎮一期主體工程已完工,宣紙書畫紙市場正式營業, 獲批設立省級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新材料、新能源加速培育,益佳通等10戶新能源企業相繼落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
文旅三產繁榮發展。啟動雲嶺紅色5A景區創建。大馬頭景區、西來第一鎮·章渡等項目加快建設。宣紙文化園創成4A級景區,綠林谷、牛肝馬肺水上樂園創成3A級景區,A級以上景區、精品民宿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電商蓬勃發展,網絡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中國“淘寶村”達6個,數量位居全省縣級之首。
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已新建高標准農田24.46萬畝,糧食產量穩步增長。茶葉綜合產值突破15億元。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成立安徽省首家國有林業發展公司,馬頭林場獲評“全國十佳林場”。深入實施“三鄉”工程,發展產業項目20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村達30個,10萬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奮發有為:文旅融合新氣象
行走涇縣,桃花潭的悠悠碧水汩汩流淌,月亮灣的冽冽清泉沁人心脾,“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徐徐鋪展﹔
漫步涇縣,查濟古村落盡顯徽風皖韻,黃田古鎮留住濃濃鄉愁,“皖南川藏線”展現秀色無邊﹔
駐足涇縣,領略宣紙制作技藝彰顯的匠人匠心,感受宣筆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十年來,地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近年來,涇縣以“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興縣”為導向,立足自然稟賦和文化優勢,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推進“全景布局、全業聯動、全時產品、全域服務”,高質高效推進旅游資源轉化和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縣域旅游強縣,2021年接待游客達428.23萬人次,旅游收入40.87億元。
一張張熠熠閃光的文旅名片,讓“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再添新彩——
先后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最美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全國深呼吸百佳小城、中國最具影響力自駕游名縣、中國森林氧吧、中國研學旅行最佳目的地、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中國魅力文化旅游名縣、中國宣紙之鄉、省旅游經濟強縣、2021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美麗中國首選紅色文化旅游名縣、2021中國健康旅游名縣、首批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等稱號。
讓文旅品牌走出去,讓涇縣名片靚起來。
十年來,涇縣成功舉辦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中國農民豐收節,連續舉辦中國·涇縣山地自行車邀請賽、中國·桃花潭龍舟賽等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2021年,成功舉辦2021涇縣宣紙文化藝術節,開展文化旅游大展示、大推介、大招商,實現傳統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創新,打造了一場融文化、博覽、藝術、經貿、旅游於一體的宣紙文化藝術盛會。
一個個重大文旅項目的落地建設,為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020年以來,108個重點文旅項目完成投資超過34億元,其中2021年累計新通過預審文旅項目31個,總投資98.94億元,全縣53個旅游提質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93億元﹔2022年全縣重點文旅項目76個,總投資223.18億元,2022年計劃投資46.0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涇縣還積極發揮健康養老產業的政策優勢、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充分整合轄區優質康養和文旅資源,開展文旅康養產業招商工作。2022年1-8月,新引進項目4個,通過預審項目4個,跟進項目線索26條。
文旅融合,綻放光華﹔旅游興縣,未來可期。
站在新起點,涇縣將全力構建泛文化休閑體驗發展新模式,建成復合文化休閑、康養度假、鄉村休閑功能於一體的,以宣紙文化為底色,具有中國山水藝術特質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文化型生活旅居目的地,努力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涇縣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富民強縣的幸福產業。
奮勇爭先:城鄉建設新圖景
四通八達的內外交通,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持續擦亮的生態底色……十年來,涇縣大氣魄拉開城市框架,大手筆美化城市環境,大力度推進民生工程。
這是城市發展步伐加快展現的新氣象——
十年來,涇縣投入各類資金約270億元,實施市政重點項目200余個。
福朋喜來登酒店、中農聯農批市場、繽紛環球城加快推進,宣城市干部教學培訓現場教學基地項目土建完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項目主體完工,星藝佳家居廣場、凱裡亞德酒店對外營業。
桃花潭小商品市場、蘇紅夜市群整體性搬遷,高峰巷、磚瓦廠地塊、原宣紙市場區域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完成征遷80萬平方米,查違拆違4516處,拆除面積37萬平方米。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受惠群眾3.8萬戶,天燃氣置換1.4萬戶,14條城區道路實現“白改黑”,貫通6條“斷頭路”。
啟用智慧停車,新增公共停車位3500個。完成三角公園、獅子山古亭修復,點亮景觀建筑190處,建成城市游園40處、綠道152公裡,獲評國家園林縣城。
這是鄉村建設亮點繪就的新畫卷——
“十三五”期間,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79個,村庄整治示范村67個、提升村42個。桃花潭鎮、蔡村鎮、汀溪鄉等重點旅游鄉鎮完成集鎮風貌統一。月亮灣村、黃田村、后山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農村“三大革命”取得成效,整治“四類房”18.9萬平方米,整合杆線44.5公裡。完成水庫除險加固44座,治理中小河流60.3公裡,漕溪河獲評全國清潔小流域示范工程。
在安徽省率先建設美麗公路205公裡,建成全省首座公路文化展示館,完成“皖南川藏線”夜景亮化,小嶺路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溪桃路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路。宣涇高速開工建設,涇青高速用地預審第一次補正材料上報至自然資源部待審批。寧涇公路、榔茂公路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投入使用。獲評全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
這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呈現的新成效——
深入開展“三大一強”專項行動,全縣共排查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18家,取締畜禽養殖場497家,查處非法採砂案件169起。投入資金4億元,揚子鱷保護區整改取得實效,揚子鱷放歸自然,野外種群不斷壯大,整改工作獲中央環保督察組肯定。
全面施行青弋江十年“禁漁”,有效防治鬆材線虫病,森林覆蓋率達66.94%,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4.5%,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降低到5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濃度降低到27微克/立方米,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Ⅱ類以上,獲評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
城鄉發展的答案在市民的切身感受裡:“城區高樓林立,道路寬敞整潔,城市發展越來越快”“水清、岸綠、景美,生活在這裡,幸福感滿滿”“家門口就有散步休閑的去處,太方便了”……
奮進不止:民生改善新成效
人民至上,造福人民。
十年來,涇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弱有所扶……補齊民生之短,夯實民生之要,回應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憂,這是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十年。
看,社會保障擴面提質——
高質量完成34個貧困村出列、2.2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脫貧攻堅工作獲得黨中央、國務院表彰。年均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保持80%以上。低保、五保、重度殘疾等11項困難補助全面提標。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城鄉一體化,涇川鎮、茂林鎮敬老院實現公建民營。新增城鎮就業5374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瞧,社會事業均衡發展——
累計投入教育資金48.9億元,千畝園學校、城東幼兒園對外招生。實施校舍新建、改造、維修工程,改造提升校舍29萬平方米。健康涇縣深入實施,縣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縣中醫院獲批設置三級中醫院。城區、鄉鎮駐地、3A以上景區5G實現全覆蓋。圓滿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第四次經濟普查、第三次國土調查。
贊,社會治理扎實有效——
圓滿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設立官塘、太美、高鐵新城社區。第八屆省級雙擁模范縣通過驗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平安涇縣扎實推進。煙花爆竹“雙禁”取得成效。應急管理網格化體系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沉甸甸的民生數字“清單”背后,是涇縣縣委、縣政府為廣大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的生動實踐。
2021年,涇縣投入8億元、聚力實施33項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358件“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得到有效落實,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民生改善,接力前行。2022年以來,涇縣全面推進十大暖民心行動,聚焦解決供需矛盾突出、群眾反映強烈、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春華秋實。
站在新起點,涇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以“學習安吉比歙縣、兩業並進創特色”為工作方向,以“增速超平均、人均向前趕、質效走在前”為工作目標,以加速奔跑的奮進姿態,挺膺擔當起對這片土地應有的責任,全力譜寫涇縣崛起趕超新篇章,奮力建設開放美麗人文幸福新涇縣,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涇縣,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李希蒙 顧維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