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長樂答卷”
——“人鱷共生”探索生態振興新路徑
十多年前,一對農村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義務守護揚子鱷的事跡,曾讓長樂這個小村庄引發眾多媒體關注,一時名聲大噪。如今,在長樂,“人與鱷魚”的故事有了續集,並在鄉村振興中注入了新的內涵。
“靈魂”之問:要保護還是要發展?
“越保護,發展越受制約,我們也越窮。國家花那麼大力氣保護揚子鱷,跟我們生活好起來有什麼關系?”長樂村第一書記邢毅至今還記得剛駐村時被村民堵在路邊的“靈魂”一問。
地處南陵縣籍山鎮東部的長樂村是一個以水稻、小麥種植業為主產業的典型江南村庄。境內的野生揚子鱷棲息地於1985年被確定為國家級保護區,是13個此類保護區中唯一的水源達標1類區,也是國內野生揚子鱷棲息密度最大的保護區。
然而,一直以來,也正因為保護區的存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制約了村集體經濟發展。2014年,長樂村因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被識別為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一邊是嚴苛的環保“紅線”,一邊是百姓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何兼顧二者,更好地走出一條適合村情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經過反復調查論証,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很快達成共識:長樂的唯一出路,就是堅定不移走生態綠色發展之路。為此,村裡及時關停了一些村民的糧食加工廠、養豬場、家禽養殖場和家庭農場﹔同時,積極引進環保產業項目,並與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協調,爭取項目在保護區“絕對紅線”外落地。“那個短暫的‘忍痛割愛’階段,我們的壓力很大,一夜間仿佛成了阻礙他們發展的罪人。很多老百姓認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些發展路子,還被我們堵死了。”邢毅笑著說。但令他欣慰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珍稀食用菌項目很快順利落戶長樂。他們賺到了發展的“第一桶金”,村集體經濟當年就實現大突破。截至2021年底,該村集體經濟已增加至近40萬元。
悄然之變:保護揚子鱷就是保護“錢袋子”
金秋九月,在村口的大棚中,長樂村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經營人胡根生與工人們正忙著沖洗菌菇棒上的隔熱沙。“野生揚子鱷這張牌子把我的菇子都帶火了。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食用菌生長環境好,菇子也好賣不少。”胡根生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承包的34個大棚已成為村級特色產業幫扶基地,2021年實現產值120余萬元。
“菇子好賣”只是生態發展惠利於民的一個生動縮影。前些年,瞄准國內高端農產品市場需求,長樂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稻米種植。項目引進了,農藥殘值低的好稻米如何才能賣出好價錢?瞅准“野生揚子鱷”這一活品牌,村裡開始謀劃“長樂鱷”地理商標注冊工作。2020年11月,包括稻米、食品、飼料等在內的6個“長樂鱷”系列子品牌商標全部獲批,成為全市首個成功申請具有村域特色的地理標志。商標注冊成功后,他們又精准發力,加大無公害稻米宣傳力度,在市農展會上憑借“粒粒安全,原國家級貧困村的庄嚴承諾”“揚子鱷棲息地對人類的珍貴饋贈”這兩句推廣語,長樂村生產的稻米很快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爆款”。
同樣享受到生態發展帶來厚實獲得感的還有脫貧戶徐良勝。徐良勝因病致貧,家庭經濟一度不堪重負。而如今,靠著流轉的80余畝稻田,加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補貼,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我們的稻米比其他地方賣得價格都要高些哩!”徐良勝滿意地說。
幾年間,從最初的不理解到今天的全力支持,保護揚子鱷已然成為長樂人的自覺行為。大家都說,“保護揚子鱷就是保護‘錢袋子’。”切身感受到這一變化莫過於保護區的巡護員張晟。張晟的爺爺就是當年義務守護揚子鱷的張金銀,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樂人,他見証了身邊的變化。張晟告訴記者,一開始接手巡護工作時,壓力很大,有時遇到村民捕鳥、偷釣,自己上前制止,還經常得罪人。近兩年來,這類現象明顯少了很多。工作之余,張晟也會把自己的工作日常發到微信和網絡平台,身體力行地做好保護揚子鱷的宣傳。
和張晟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在長樂村駐點實踐的河海大學博士生吳迪。小吳被長樂村“稻鱷共生”的發展模式吸引慕名而來。“我比較關注鄉村發展過程中人與野生動物的關系。長樂村通過發展生態農業構建村民與揚子鱷關系的模式值得研究。”吳迪說。
“長樂答卷”:構建“人鱷共生”生態圈
隻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才能最大限度調動百姓保護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嘗到綠色發展甜頭的長樂村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圍繞生態保護,厚植綠色發展底蘊,努力構建“人鱷共生”生態圈。
水面連綿,野草叢生。白露時節,站在籍山鎮長樂大堤上眺望揚子鱷核心棲息地,不經當地人介紹,你很容易將眼前的一片錯當成拋荒地。“2019年開始,我們扭轉了800余畝土地修復成原生態地貌,模擬野生揚子鱷的生活環境,目前這裡面已生活有揚子鱷140條左右。”邢毅說。與此同時,長樂進一步放大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稻鱷共生”綠色生態農業,村黨委領辦的合作社成功引進浙江一家公司入駐,首期流轉了520余畝土地,以“理念+管理”“資金+資源”的形式發展“長樂鱷”牌精品糧,計劃在未來2-3年內,將長樂6795畝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名下,實現集中管理,統一經營,規模性生產。同時,他們還積極聯合揚子鱷管理局申請到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青山計劃”專項基金50萬元,用於“長樂鱷”牌生態農產品及生長環境檢測、綠色品牌宣傳、個性包裝設計等,進一步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受益。“在我們野生揚子鱷保護區長樂片區的11個村中,長樂一直給我以積極探索的印象。他們做了很多嘗試后選擇走生態農業這條路,應該說是十分契合村情也是正確的路子。”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南陵保護站站長涂根軍認為。長樂的綠色發展模式也得到揚子鱷管理局的肯定。通過合作,他們決定將長樂作為自己17000多條揚子鱷的飼料生產基地之一。
此外,長樂還在探索打造特色載體,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籌建國內首個村級揚子鱷微博館(科普館),同時積極爭取與揚子鱷微博館(科普館)配套的“揚子鱷野性馴化基地”項目落戶長樂。“未來五年,長樂將圍繞科普教育、科研繁殖、研學旅游、生態農業等,著力打造‘美好鄉村+微博館(科普館)+馴化基地+長樂鱷牌農副產品’的特色經濟強村。”老邢信心滿滿,再也不用擔心被村民堵在路邊“靈魂”發問了。(記者 韓萬春 戴卿)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重在因地制宜
從“因鱷受困”到“借鱷而興”,長樂村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鄉村發展實際,綜合考量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等多層關系。既要嚴守生態保護底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更要擅長發揮比較優勢,變“劣”為“優”,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充分利用好資源稟賦,堅持精准發力,做優做大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今年上半年,蕪湖市印發《蕪湖市鄉村生態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要分類建設生態振興試點鎮、試點村,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一幅業興、民富、村美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誠然,一路走來,長樂的綠色發展有其獨特性。但其因地制宜,立足村情堅持走生態振興之路的成功做法對於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