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當涂:小龍蝦養出大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初夏,安徽省當涂縣“稻蝦連作模式”養殖的小龍蝦開始上市,價格整體走勢高開高走,2022年6月中旬將進入銷售高峰。相比養殖發源地的湖北小龍蝦,當涂小龍蝦上市較遲,因走的是大規格、精品蝦路線,所以當涂小龍蝦銷售價格較高,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反而在本省銷量較少,同等規格市場收購價也較同期其他養蝦主產區要高。
2022年該縣“稻蝦連作”面積達到10.3萬畝,預計小龍蝦產量1萬余噸,稻蝦綜合產值約6億元。
豐收。當涂縣委宣傳部供圖
嫁接河蟹生態養殖模式,小龍蝦養出大規格
“像這種‘炮頭’龍蝦,商販上門收購價每公斤100元,‘兩蝦’每公斤80元,‘789’每公斤70元,目前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隻愁沒貨。”2022年5月23日,當涂姑孰鎮宗和村小龍蝦養殖戶周小偉介紹,“炮頭”是龍蝦市場對隻重1.2兩以上小龍蝦的稱呼,“兩蝦”隻重1兩以上,“789”隻重7至9錢,他養殖的小龍蝦大多銷往南京市場。目前正是小龍蝦生長黃金期,日銷量控制在250公斤左右,到2022年6月中旬,日銷量可達到1噸以上。小龍蝦和河蟹一樣,大規格才能走俏大市場,大規格才能賣出好價錢。
2016年,周小偉以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360畝經常受澇的低窪農田,開始“稻蝦連作”。和其他小龍蝦養殖戶一樣,周小偉的小龍蝦養殖採用精養模式。該模式直接將當涂河蟹生態養殖模式轉嫁到小龍蝦養殖上,採取種草養水、繁養分離、稀密控制、足餌投喂方式養殖,養出的龍蝦個大體肥,味道鮮美,被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譽為“當涂精品蝦養殖模式”,全國特有。
只是周小偉在管理上更加精細,養出的大規格小龍蝦佔比較高,隻重“789”規格佔比5成,“兩蝦”佔比3成,“炮頭”佔比2成。僅小龍蝦畝均毛收入達9000元,畝均淨收入6000多元。2022年6月下旬,待當季成品小龍蝦捕撈完,再種上稻子,就可實現“一畝田、千斤糧、萬元錢”的目標。
“今年全縣‘稻蝦連作’面積達到10.3萬畝,預計小龍蝦產量1萬余噸,稻蝦綜合產值約6億元。”當涂縣農業農村局水產負責人陶順寶說,所謂‘稻蝦連作’,即一個生產周期養一季小龍蝦,種植一季水稻。生產流程為1月份完成田間工程修復,2-3月種植水草,4月中旬完成蝦種投放,4月中旬-6月中旬為養殖期,6月中旬-7月上中旬銷售小龍蝦。水稻採用直播形式,播種時間7月上中旬,11月下旬-12月初收割,畝產量一般為500公斤左右。全縣小龍蝦養殖平均畝產值6500元,畝利潤3000-3500元。
喂養。當涂縣委宣傳部供圖
應用蝦苗繁養分離技術,小龍蝦養出大產業
“以前這塊地也是養小龍蝦的,但失敗了,我接手后,在水產專家的幫助下,攻克了蝦苗自育關,採用稻蝦連作模式養殖小龍蝦,效益逐年提高。”在護河鎮青山村,小龍蝦養殖戶俞光峰對今年小龍蝦收獲季的到來充滿信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小龍蝦養殖同樣如此。當涂縣小龍蝦養殖起步於2008年,苗種來源於湖北武漢,由於長途運輸,加上養殖戶缺乏養殖經驗,苗種下塘后成活率極低,養殖失敗。2009年改養殖河蟹。沉寂了7年以后,隨著市場對小龍蝦需求趨旺,從2015年開始,小龍蝦養殖迅猛發展,從5000畝到5萬畝,再到10萬畝,有如異軍突起。
“小龍蝦良種繁育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當涂縣農業農村局水產專家陶紅革介紹,在小龍蝦養殖面積快速擴張初期,小龍蝦育苗基本採用繁養一體方式,因為小龍蝦苗種供不應求,賣苗成為養殖戶掙錢的主要收入來源,成蝦養殖效益並不太高。2018年以后,隨著小龍蝦養殖面積基本穩定,蝦苗銷售進入低谷期,繁養一體存在的技術缺陷明顯顯現,如養殖密度不清楚、每天喂多少不清楚、養成規格靠天收、養殖效益不穩定等,給養殖生產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近年來小龍蝦繁養分離逐漸成為主流。養殖戶的苗種來源一般自育方式解決,育苗面積佔養殖總面積的10%左右。也有部分養殖戶採用聯戶育苗方式,由一人育苗,供應多戶養殖戶生產。也有部分就近採購。苗種來源以本地為主,外地採購為輔,一般採購范圍車載距離不超過2小時。
“質優”。當涂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俞光峰的300多畝小龍蝦養殖基地,就專門辟有約佔養殖總面積10%左右的育苗池。“小龍蝦繁養分離后,養殖密度可控、產量可控、規格可控、投資成本可控。”俞光峰因此成為該縣小龍蝦養殖戶中的佼佼者。
陶順寶表示,該縣連續出台《當涂縣規范實施“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指導意見》《當涂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標准》,引導全縣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轉變”:一是由“繁養一體”向“繁養分離”轉變,二是由單純養殖小龍蝦向稻蝦綜合種養轉變。(吳黎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