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蚌埠市五河縣:以大動作開展大招商 以大招商促進大發展

2021年12月03日17:1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年以來,蚌埠市五河縣以大動作開展大招商,以大招商促進大發展,“雙招雙引”交出喜人答卷:截至10月底,全縣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8個,協議總投資295.1億元﹔新入省庫億元以上項目32個,總投資134億元,完成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127億元,同比增長25.61%。

縣城風貌。五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愛拼才會贏 把好項目“搶”過來

走進安徽華萊士食品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師傅正在進行潔淨廠房裝修,這家總投資4.9億元的綠色休閑食品類項目於今年8月開工建設,計劃明年1月份試生產。項目建成后,預計能實現年銷售收入7.2億元,年入庫稅收1120萬元。

“這家企業是我們硬生生從別人手裡‘搶’來的。”五河縣招商和園區發展中心主任朱儒林說。

原來,今年5月的一天,企業負責人庄和累陪朋友到五河考察食品項目,在接觸的過程中,朱儒林說,要不你們一起過來吧。“五河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不錯,但是我已經有意向投資地了。”庄和累的拒絕卻讓朱儒林感覺有了“可乘之機”——這麼優質的客戶,一定要拿下來。

通過打聽,朱儒林得知華萊士食品項目計劃落戶蘇北某地,無論是拼政策、拼實力,五河都不佔優勢。想要說服對方在五河立項,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項目是稀缺資源,坐在家裡是等不來的。必須‘再早一點、再快一點’。”朱儒林和同事“豁出去”了。

一邊整理各種優惠政策和營商環境介紹,一邊制作市場調研報告,一周后,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著朱儒林找到了庄和累。

“我們正計劃和對方簽訂投資協議,下次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去五河投資。”朱儒林吃了閉門羹。

“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非但沒有打退堂鼓,朱儒林和同事們反而變得更拼了。隨后的一段時間,朱儒林又去企業拜訪了幾次,最終庄和累被五河縣招商干部的誠意打動,答應專門來五河考察。

“特別是聽了先期入駐企業的介紹之后,更加堅定了落戶五河的決心。”庄和累對五河各種政策和營商環境頗為滿意。最終雙方達成了落戶協議。

隻有干出的精彩,沒有等出的輝煌。採訪中,“拼”這個詞反復出現在朱儒林的口中,“不拼項目不會來。”

不止招商干部,還有更多的新“五河人”跟著一起拼。

“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我招過來的。”除了企業家之外,蚌埠東陵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冬木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招商大使”。

今年,五河縣進一步創新以商招商思路,圍繞主導產業,設立了四名“招商大使”,為引進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企業、機構牽線搭橋,為重大產業項目謀劃建言獻策,協助做好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同心同向使招商引資工作落實落地。

華芳五河紡織有限公司員工查看設備運轉情況。五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變中開新局 硬招實招層出不窮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你追我趕的區域發展中,如何實現大發展、快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形勢面前,就看誰‘雙招雙引’的招數新、招數硬、招數實。”五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允武說。

今年該縣針對主導產業開展靶向招商,組建13個“鏈長制”招商工作組,由縣級領導領銜,突出順藤摸瓜“找”頭部企業,形成產業頭部企業、重點項目清單目錄,按圖索驥、逐個研究、尋求合作。

“把招引成效作為衡量干部責任意識、領導水平、執行能力和工作作風的重要標尺,以項目看實績、以項目比高下、以項目論英雄。”張允武說。

今年五河縣進一步整合力量,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24個駐外招商分局,每個駐外招商分局由3個人組成,每人每月開展招商不少於20天,組成人員全員脫崗2年,專職招商。截至目前,全縣24個駐外招商分局累計提供縣領導考察項目104個,縣領導已考察60個,來五考察企業158家(次),目前列入重點在談項目29個。

一切圍繞項目轉,圍繞項目一切轉。當前在五河,從縣領導開始,到各鄉鎮、縣直單位的“一把手”,都是“招商隊長”,既挂帥又出征,研究重點招商工作、接待重要客商、拜訪重點企業、組織重要招商活動、調度重大招商項目。目前,有浙江盛發紡織、江蘇海特服飾、蘇州賽伍技術等125個重點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對接中。

“現在抓招商,已經從原來的拼政策轉變為拼產業鏈上來。”朱儒林說,今年五河還進一步夯實產業配套,提升發展能級。

“由於缺少印染設備,紡織企業在本地織布,必須到外地進行染整,成本高,我們常聯系的一些大企業過去對來五河投資有顧慮。”當地的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介紹。

面對短板,五河縣積極作為,從去年到今年,有關部門多次跑到省市相關部門協調爭取,最終規劃面積556畝的印染產業園獲批,目前項目可研報告評審已完成。“紡織服裝產業日前還入選了2021年度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有了完備的產業鏈條,我們出去招商更有底氣了。”朱儒林笑著說。

五河縣自行車產業園內,工人正在組裝自行車。五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保姆式”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五河樣本”

11月29日,五河縣長欣紡織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挖機、混凝土罐車不停地在工地之間來回穿梭,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建成后將年產1億米紡織面料以及5000萬套家紡用品,助推五河紡織服裝產業邁向更高端。

“一期項目今年3月開工建設,年底前投入試生產。這個速度是出乎我們預料的。”長欣紡織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夏長順說。

做好“雙招雙引”后半篇文章,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長欣項目的快速推進就是五河推行“保姆式”全方位服務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由於國內建筑行業原材料大幅上漲,國際貿易行業低迷,使得企業建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即將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夏長順找到了項目首席服務官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桑瑩瑩。

桑瑩瑩對資金缺口、解決方法、是否對接銀行等情況通過走訪進行了詳細掌握,隨后多次奔波在項目、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之間協調,並積極陪同縣農商銀行到浙江省長興縣實地查看浙江天嘉紡織有限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最終縣農商行同意以項目名義為企業辦理貸款,通過審批貸款金額共計3000萬元,目前已到賬貸款300萬元。

“對重點項目建立‘7個1’推進機制,自項目協議簽訂起即成立由縣級領導、招商引資單位、經濟開發區等組成的項目建設幫扶小組,集中力量和資源保障項目落地。”朱儒林說,今年園區還將有203家投產企業和在建項目納入“網格化”服務范圍,建立了以管委會副主任為首席服務官、工作人員為網格員的幫辦服務制度,在企業入園協議簽訂之時即靠前對接,幫助企業辦理工商、稅務、土地、規劃、備案等各項審批,以及水、電、網、汽等入戶手續,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建設、經營中各類問題,助力企業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

把企業家當自己人,為自己人辦事就是辦自己的事。在五河,全程幫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紓難解困。今年以來,該縣為工業企業供地1260畝,盤活低效閑置企業9家703畝,實現新入庫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續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辦理各項審批969項。(年福燁 和鵬飛)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