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電詐校園防線

9月2日,合肥市桃花派出所的民警在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與該校大學生志願者一起,向在校大學生進行預防電信網絡詐騙宣傳。 記者 楊竹 攝
眼下正是高校開學、新生報到的時間,安徽省教育廳向全省大一新生發出《謹防電信網絡詐騙一封信》,呼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交易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也有不少不法分子趁機鑽空子,利用網絡實施詐騙。這些電信網絡詐騙的形式多樣化,手段越來越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在校學生由於社會閱歷匱乏,考慮問題單純,加之疏於防范,極易成為不法分子詐騙的對象。
日前,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為幫助更多學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教育廳會同多部門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反電詐教育。
受騙者日趨年輕化
在不少人傳統的印象中,容易把遭受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和老年人聯系起來。然而,多地最新數據顯示,網購、刷單、貸款、網絡直播平台等高發類案,年輕人被騙的比例要遠高於老年群體。
在校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可以說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熟知網絡環境,精通各類手機軟件的使用,生活、學習和網絡聯系極為緊密。功能強大的網絡世界,給許多年輕人帶來了舒適,也放鬆了警惕。一些詐騙團伙拋出“高薪兼職”“拉人返利”“無抵押貸款”等誘餌,缺乏相應判斷力的青年學子很容易掉進陷阱裡。
近年來,年輕人遭遇電信詐騙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網絡詐騙案中,多半是代辦貸款、冒充客服、購物交易、刷單兼職、冒充熟人以及殺豬盤類的詐騙。在合肥市經開區某大學就讀的王同學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可以‘無抵押’貸款,因為貪圖小便宜,我就加了對方的QQ。然后,對方發來一個合同,讓我付5000元,並稱24小時內退還。我把錢轉給對方,之后,對方又以其他名義讓我付錢,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就報了警。 ”
去年,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偵破的一起專門針對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網絡刷單詐騙案件,也非常有代表性。受騙學生小李在合肥某高校就讀,她通過微信聊天找到一份網絡兼職,按照對方要求進行網絡購物刷單。對方承諾刷的金額越高,返還她的佣金就越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小李以999元的價格購買某網購平台的商品后,對方未按照約定付佣金,也未退款她才發現被騙,隨即報警。
利用年輕人熱心腸,也是騙子的慣用伎倆。蕪湖市某高校一名大學生小吳告訴記者,自己就曾經在網上遇到一個騙子,對方謊稱是她同學,借口母親生病住院急需用錢找小吳借錢。小吳一時心軟,就轉了30000塊錢過去。事后再聯系他時,發現已經聯系不上了。 “我是個挺熱心的人,但又容易輕信別人,騙子就利用了這一心理。這件事情發生后,我甚至覺得很丟人,當時都不敢和家長、老師說。現在悔悟過來,應該早點報警,早點告訴身邊人,防止更多人上當受騙。 ”小吳說。
校園密織防范網
針對青年學生易成為詐騙對象的現狀,近年來我省教育系統也對學生加大了反電詐教育。
前幾天,小何同學在微信群裡看到了一條刷單可以賺錢的消息。對方讓她通過微信聯系對方,並按對方要求通過某寶購買了一張價值800元的會員卡,並把卡號及密碼截圖發給對方。小何立馬想到了輔導員多次在班級群裡發送的提醒:“刷單就是詐騙!網上兼職就是詐騙!網上貸款就是詐騙!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相信所謂的高額回報”。於是,她果斷選擇了報警。
8月25日,浙江義烏警方通報了一則“女主播騙取19歲男大學生318萬元”的消息,引發了大量網友熱議。利用情感,也是騙子們實施詐騙的常用手段。 “一些學生不滿足於現實生活中的感情,遇到情感問題悲觀消沉,轉而喜歡在網上打游戲排解情緒,甚至會在網上找一些‘知心小姐姐、小哥哥’在線陪聊,極容易被騙。 ”合肥某高校輔導員告訴記者。她把這條新聞發到了班級微信群裡,以此為契機舉行了一次線上班會,讓學生自主討論,再引導他們正確排解情感問題,獲得了學生積極參與。
省教育廳高度重視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將反電詐工作列為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我省高校還成立了反電詐聯盟,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集中攻堅宣傳月活動。各地各校積極推廣反電詐常識,推薦在校大學生下載使用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廣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安全意識。
很多學校在思想政治、形勢與政策教學以及軍訓、就業指導、實習教育等中融入防電詐教育內容,及時揭露就業、實習、兼職陷阱和違法就業平台,引導學生增強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通過法治進校園、設立法治副校長、高校警務站等途徑,一張校園反電詐防范網越拉越緊。安徽大學研究生小吳告訴記者,輔導員經常在班級群裡轉發反電詐案例。現在她和同學們一看到內容涉及到手機卡、銀行卡的短信或電話,就特別警惕,互相提醒不要上當。
多方聚力還網絡清朗
對於電信詐騙事件的頻繁出現,省教育廳日前也結合省內實際情況,積極會同省人民檢察院、省反電詐中心等部門,督導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整治和專題宣傳教育活動。
今年上半年,在合肥市蜀山區琥珀街道、琥珀派出所的聯合推動下,38名安徽農業大學學生志願者接過“校園反電詐宣傳員”的聘書,正式持証上崗,成為校園反電詐的新生力量。 “校園反電詐還是要以預防為主,我們的職責就是引導廣大師生加強安全防范,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理性上網,營造校園反電詐氛圍。 ”志願者小陳告訴記者。學校所在地的琥珀派出所干警還走進校園,為大學生們舉辦了多場生動的反電詐宣傳講座,分析電詐類型和特征,並結合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宣傳,特別提醒當代大學生遠離網絡裸聊、刷單兼職、網貸等,謹防一不小心落入詐騙陷阱。
目前正是各高校新生相繼開學報到的時間,省教育廳向全省所有大一新生都發出了《謹防電信網絡詐騙一封信》,這封特殊的信隨錄取通知書或在新生入學報到環節發放給學生,確保人手一封。信中列舉了針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詐騙的騙術手段,揭示了犯罪危害警示,提出了防范工作相關要求和常識。
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9月到12月,將聯合省人民檢察院組織開展全省大中專學校涉“兩卡”(手機卡、銀行卡)犯罪警示教育專題活動,印發在校學生涉“兩卡”犯罪典型案例,幫助廣大學生認清電信網絡詐騙的欺詐本質和嚴重危害,提升法律素養,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增強防范意識,自覺遠離和抵制涉“兩卡”犯罪等電信網絡詐騙,進一步淨化校園環境,切實維護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校園穩定。(記者 陳婉婉 實習生 劉文鳳)
·鏈接·
常見電詐手段有哪些
日前,合肥市蜀山公安分局、區教育體育局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類型進行分類,提醒廣大學子謹防詐騙。
網絡貸款:騙子廣泛發布廣告稱“無需抵押即可辦理貸款”,用各種虛假網絡貸款App誘騙受害人輕信並提交個人信息。隨后謊稱銀行卡號提交錯誤被凍結,需要資金解凍或者要查驗受害人的還款能力、繳納保証金、工本費等各種理由要求先轉賬才能放款。
招工兼職刷單:騙子廣泛發布“足不出戶,日進千元! ”的兼職刷單廣告,冒充電商客服通過QQ或者其他即時通訊軟件派單,少量返利,以系統故障返利滯后、操作超時系統不能自動返利,需完成全部連單任務才能返利為由,要求受害人繼續轉賬激活系統。
網絡購物:騙子廣泛發布低價或者緊缺商品廣告,設立虛假網點與受害人洽談購物,騙子以先交錢再發貨或者需要繳納保証金為由騙取錢財,受害人付款后騙子即將其拉黑。
網絡平台投資:騙子自稱是証券公司或者投資公司的專業操盤手,確保炒股票、原油、期貨等投資高收益、高回報,用虛假的網絡投資平台誘騙受害人充值投資,施以蠅頭小利讓受害人深信不疑,再引誘、哄騙受害人將資金轉入虛假投資平台后,將其拉黑。
冒充熟人:騙子非法獲取受害人電話號碼,或利用木馬病毒盜取他人信息,冒充他人通過電話和網絡社交賬號廣泛發布出車禍、嫖娼被抓、繳納學費急用錢等謠言,讓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
冒充客服:騙子通過不法途徑獲得受害人網購真實訂單,冒充平台客服謊稱本次網購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提出退款並返款賠償,騙子用虛假的網址或者二維碼,聲稱需要綁定銀行卡,在掌握銀行卡信息后即轉走卡內余額。
游戲賬號、裝備交易:騙子在游戲賬號交易平台發布以極低價格出售游戲賬號的交易信息,誘騙受害人繞過交易平台私下交易,交易完成后,用游戲賬號的找回系統將已售出賬號找回,騙取錢財。
冒充公檢法:騙子冒充“社保局”“銀行”等身份,謊稱受害人辦理的業務涉嫌違規或者犯罪,進一步將受害人電話轉接至假冒的“公安局警官”“假警官”發送附有受害人真實照片的 “通緝令”“強制財產凍結執行書”等偽造的國家公文造成受害人恐慌,以查清資金流水、証明清白為由要求轉賬。
網絡交友:騙子在網絡交友平台偽裝成 “高富帥”“白富美”廣泛尋找目標,對受害人關懷備至甚至確定戀愛關系以獲取信任,無意間透露自己“投資暴富史”誘騙受害人共同投資,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台投入大量資金后失聯,造成人財兩空。
冒充學校老師:騙子進入班級群中盜取或者克隆老師的賬號和頭像,冒充身份發布收費通知和二維碼等,以學雜費、資料費等名義要求家長加好友轉賬。或者電話冒充學校老師,謊稱孩子在學校出事、將人打傷或者謊稱孩子被其綁架等,之后以種種理由要求事主將“賠償款”“急病手術費”“贖金”等匯入指定賬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