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經紀人”:助力“百億糧倉”再生金

【查看原圖】
小徐在臨時收儲點整理秸稈垛。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小徐在臨時收儲點整理秸稈垛。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1年06月11日14:27

人民網阜陽6月11日電 (韓震震、苗子健)芒種至,仲夏始。有著“百億糧倉”之稱的安徽阜陽,麥浪滾滾。又到一年豐收時,成百上千的“秸稈經紀”,奔波在田間地頭,其中就包括30歲的阜陽臨泉人徐天生。

“俺叔,你幫忙注意看著,千萬別讓人在裡面抽煙。”6月9日上午,在臨泉縣滑集鎮南楊小庄村,看完幾處打捆機的工作情況后,小徐來到了村裡的秸稈臨時收儲點,笑著向看護的老人說。

這個收儲點是5月底建的,上千噸秸稈堆積如山。由於天氣炎熱,為了防范火患,村裡調來水泵和洒水車,在周圍來回澆水,構筑防火帶。

小徐就是本村人,去年在外地收儲秸稈,今年選擇回鄉創業,得到了村裡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在周邊五個村簽下2萬多畝地,預計能收儲小麥秸稈4000噸左右。

“以前秸稈沒人要,燒也不能燒,運走又沒地方放,大家都很頭疼。”提起做秸稈收儲的初衷,小徐說他覺得這有助於環境保護,既能提高秸稈利用率,又能幫村民解決難題,以后肯定有發展前景。

小徐的直覺很准,而且也趕上了好時候。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臨泉縣每年產生小麥秸稈35萬噸左右。近年來,該縣持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2021年更是在全域范圍開展“秸稈打捆離田”工作。

年后不久,臨泉就開始推廣打捆機、小麥地塊簽約、收儲料場准備,4月中旬,縣裡還開了一次全縣交流會,給秸稈經紀人們打氣鼓勁。

“秸稈收儲保護環境,又減小禁燒壓力,支持他們工作,也是幫助我們自己。”滑集鎮黨委委員、南楊小庄村黨支部書記馬具廣說。

以往,村民們對是否選擇收儲意見不一,而且聯系的收割機尺寸不同,造成秸稈有高有低,不利於打捆機工作。今年,南楊小庄村統一全村意見,通過村辦企業對接農機合作社,租來17台收割機集中收割5200畝小麥,為秸稈收儲打下了便利基礎。

6月1日起,隨著當地小麥大面積收割,小徐購買的8台打捆機開足馬力,將秸稈打成一個個兩三百公斤的大圓捆。對於一些小地塊,大型機械無法工作,小徐又租來小型打捆機,把零碎秸稈打成小方捆,力求將所有秸稈清理干淨,方便村民下一步耕種。

秸稈打捆后,怎麼運到臨時收儲點?小徐在請專業運輸隊的同時,也將周邊村民發動起來,隻要運送秸稈就能掙錢。

今年40歲的金朝起,是滑集鎮金翟庄村人,聽說運輸秸稈有錢賺,開著自家的農用三輪車一天來回跑了十幾趟。

“我運的是大圓捆,一趟六捆,一捆5塊錢,一天下來能掙兩三百元。收麥這幾天,可以掙個一千多元。”金朝起說。

秸稈收儲之后怎麼辦?小徐可以選擇送到發電廠,隻要送過去就能回款,但是他跟合伙人有更多的想法。

“這些秸稈直接賣掉,利潤太低,我跟朋友正在建一個飼料加工廠,雖然投入大一點,但效益能提高20%。我看好這個行業,未來一定大有可為。”小徐說。

分享到:
(責編:關飛、宮禮)